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女性小说家?有,或许清初的天花藏主人就是!——刘焕的书房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不少女诗人,比如蔡文姬、李清照、朱淑真等等。也有一些女戏曲家,比如写作《再生缘》的陈端生。
然而,中国古代却几乎没有女小说家!
真的,搜寻古籍,女诗人倒是不少,但是女小说家却一个也没有,当然,词人顾太清续过红楼,但她出生于1799年,死于1877年,红楼梦影这部书刊行于咸丰十一年,即1861年,属于近代了,而非古代。
所以说,中国古代确实没有女小说家。
奇了怪哉,要说文言小说已经千年历史了,白话小说也已经600多年历史,不可能没有一位写小说的女性啊。可能古代小说家地位低,未流传下来,也有可能。
尤其是女性天生擅长写作言情故事,今天在各种言情网站上,数不胜数的女作家,同时有人统计过,言情小说界中,90%的都是女性,男性很少能够写过女性的。
更奇怪的是,跟明清同时代的欧洲,却有不少女小说家,比如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著有《简爱》和《呼啸山庄》。
再比如简奥斯汀,著有《傲慢与偏见》。
美国女小说家奥尔科特著有《小妇人》。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古代没有女性小说家,尽管有女诗人、女词人、女戏曲家,但是没有女小说家。
我要说,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国的白话小说在明末清初达到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百花齐放的状态,和英国历史上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很相似。这种情况下,一定会诞生女性小说家!
可是,依然没有。
那么,我就有一个猜想,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是最低的,很多人隐姓埋名,生怕别人知道他写了小说,连著名的《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至今都无人确切知道他是谁。《西游记》的作者“华阳洞天主人”也是笔名,根据胡适的考证才得知是吴承恩。
那么,会不会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女小说家,只不过用了笔名,至今无人考证出她呢?
还真的有,那就是“天花藏主人”。
说到“天花藏主人”,很多人一头雾水:他是谁?
但他曾经是明末清初盛极一时的作家,甚至不亚于清朝的曹雪芹,他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集大成者。
我们看下他写的小说,大家或许都有点耳闻。
内容自然是言情小说,当时叫做“世情小说”,开创者是《金瓶梅》,然而天花藏主人的小说,却一点都没有少儿不宜的内容,且都是比较纯粹的感情。
而且是十分典型的才子佳人,相遇误会,最后大圆满的故事。越看越像晋江小言。
所以,虽然他也有笔名荑秋散人、荻岸散人、夷狄散人、素政堂主人等,但是他的文风很有特色,一看就知道是他写的,著有几十部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几部之多。
有人说,谁说男人不能写言情了,不能因为人家写得细腻,就说人家是女人吧,万一是明朝郭敬明呢?
事实上,虽然天花藏主人写的是二流小说,后来被曹雪芹批评为“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小说 ,但毕竟是这种小说的代表,甚至歌德最推崇的就是中国才子佳人小说,认为这符合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纯粹,最喜欢看《好逑传》,一直以来,不少文史学家都考证他的生平。
说他其实是女人,这不是我独创的,而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邱江宁教授,她第一次考证提出,天花藏主人可能是女人。
我们来看下情况。
文史学家最早考证说天花藏主人应该就是清朝初年的嘉兴秀水人张匀,甚至袁行霈还把这个结论写进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但后来一些文史学家还是觉得证据不足。
后来文史学家范志新考证,“天花藏主人”这个笔名可能是明末清初嘉兴文人徐震,徐震,字秋涛,号烟水散人,嘉兴人,清代小说家。他也写有不少才子佳人小说,比如《珍珠舶》、《合浦珠》、《灯月缘》、《梦月楼》、《鸳鸯配》、《桃花影》,满满的鸳鸯蝴蝶派风格,有人说,你看,男人也可以写言情的吧。
更重要的是,“天花藏主人”曾经自称“彩虹桥上客”,而徐震多次称自己住在华亭,华亭又称为“彩虹桥”,所以天花藏主人就是徐震。
不过这个考证有点漏洞,只能说明他们是一个地方的人,未必是一个人,就像郭敬明自封上海虹桥才子,然后一个女作家也自称“虹桥来客”,那只能说郭敬明和女作家都住在虹桥,不能说明是一个人。
第二个证据是,明清小说往往在署名上故弄玄虚,有时一部小说,编者、订者、序者、评者,署名不一,往往是一个人。徐震之所以被怀疑是天花藏主人,因为他确实和天花藏主人有关系,他写的很多小说,都有“天花藏主人“作的序言,比如《鸳鸯配》写的“天花藏主人订”,比如《幻中真》写的“天花藏主人序“,其实应该就是同一个人。
我觉得这也不能成为证据,是的,有的人,喜欢玩多个马甲,作者和序言是一个人写的,用了两个不同的笔名。但是,或许这两部书,真的就是徐震请天花藏主人写的序言,装订的呢?他们未必就一定是同一个人啊。
所以,这些都不能成为证据。
因此,也有史学家考证,坚决主张,天花藏主人不可能是徐震。
首先,徐震是浙江嘉兴人,但是,“天花藏主人”也曾经自称“素政堂主人“,如此一个关键的信息,却被他们漏掉了。
素政堂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建筑物,知道这个建筑物在哪边,对于考证他的身份有极大的帮助。
素政堂在苏州,可见此人是一个苏州人。
既然是苏州人,那么浙江嘉兴人徐震就不符合这些条件了。
而这个作者进一步考证出,冯梦龙写的《列女传演义》"东海犹龙子"序后出现了"龙子犹印","素政堂"两枚印章,这里又出现了素政堂,他认为这个作者应该就是冯梦龙的儿子冯焴。
这个考证比较大胆,只不过,除了我们知道冯梦龙有一个儿子外,这个儿子的生平,我们一无所知,说不定真的他们是父子小说家,类似于大仲马和小仲马,大仲马写历史传奇,小仲马写风花雪月。冯梦龙写东周列国,他的儿子写才子佳人,完全有可能啊。
只不过,这位史学家的考证遭到了另一位史学家梁苑的否定,她说,天花藏主人绝不可能是冯梦龙的儿子。
首先,冯梦龙的书序言后面出现了“龙子犹印”、“素政堂”两枚印章,这不能说明,这就是冯梦龙的书堂了,因为素政堂和天花藏印在署名天花藏主人的序作后频频出现,只能说明,天花藏主人可能装订过冯梦龙的这部书,盖上了印章,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作者。毕竟天花藏主人是一个苏州的书商,还负责书籍的刊印工作,印刷了不少书籍,苏州人冯梦龙是著名的文学家,完全有可能他最先刊发他的书。
如果素政堂是冯梦龙自己的书堂,那么冯梦龙那么多著作中,他应该总会提到这个书堂,然而,冯梦龙只字没有提到,事实上,冯梦龙著作很多,他提到过的外号有龙子犹、詹詹外史、墨憨斋主人、墨憨斋、墨憨子、绿天馆主人、茂苑野史、无碍居士、可一居士、可一主人、顾曲散人、香月居主人、词奴、可观道人、小雅氏等,这么多马甲,在今天的话,也是一个ID狂人,但从没提到过素政堂,说明这压根不是他的书堂。
同样,考证冯梦龙的生平,他不可能经营书堂,早年的他浪荡于青楼,中年后挥霍无度,完全没有经济条件经营书坊,中年时他痛定思痛,考上了科举,做了福建宁德寿宁的知县,在任上得到了很好的名声,回乡之后,开始写书,不久去世。
所以,冯梦龙压根没时间创办书坊。
那么,有没有可能素政堂是冯梦龙儿子冯焴创办的呢?更不可能了,如果冯焴创办了素政堂,他的父亲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大作家,那么素政堂肯定大量刊发冯梦龙的书籍,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做。这说明,这个素政堂主人更不可能是冯梦龙之子了。
后来,邱江宁教授作出了她的推测,她推测,天花藏主人,应该是一个女人。
我们来看她的推理。
首先,天花藏主人喜欢给自己的小说点评,其中《平山冷燕》第十二回说到:
予向阅诸小言,味都嚼蜡。今始见四才子,异而评之。第恨妾生较晚,不及细为点缀耳 。
意思是,我之前看到了各种小说,都味同嚼钠,直到看到了四才子书,我才相见恨晚。
这里明确用到了“妾”这个字,这个作者不是直接坦白了,自己是女性吗?
当然了,古人也并非没注意到这条,但是古人总觉得这个字可能是一个人的自谦,甚至清朝直男还考据出,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不是他嫂子甄妃,而是他的哥哥曹丕,曹植把哥哥比作洛神,希望他垂青自己,让他做官。令人咋舌,只能说,古代直男是没有情趣的,任何男女之事都能从君臣的角度理解,因为屈原就是这么写的。
所以,古人不在意这个自称,觉得只是自谦。
然而,邱江宁教授紧接着说,这个作者的评语,也太奇怪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