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新疆图志》:一部讲述“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的文献

《新疆图志》:一部讲述“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的文献

《新疆图志》:一部讲述“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的文献新疆《新疆图志》整理本是国家古籍整理的重大项目,其首发式不久前在新疆举行。该整理本对于弘扬丝路文明、服务学术研究和当代文化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新疆历史文章_新疆文史_新疆文史资料

新疆

《新疆图志》整理本是国家古籍整理的重大项目,其首发式不久前在新疆举行。该整理本对于弘扬丝路文明、服务学术研究和当代文化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新疆图志》:出色表现“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

本报综述 程洁

清代新疆的“百科全书”

新疆古称西域。自乾隆经营西北以来,“盛世修志”的观念也体现在西域/新疆的文化建设中。有清一代新疆地区的通志纂修,前后凡三次四种。其中,清代后期,《新疆图志》的编纂成为新疆地方通志在清代最后的总结。

新疆历史文章_新疆文史资料_新疆文史

道光以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新疆的历史又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沧桑,尤其是强邻环伺、同治民变、光绪建省、新政革命等一系列的内外因素,使新疆近代史的进程变化多端、历经坎坷。以王树枬为代表的清末新疆官员,承担起了为建省后的新疆谱写新志的重任。《新疆图志》从光绪三十三年开始编纂(1907),宣统三年(1911)完成,由新疆通志局活字印刷行世。因此,这部纂修于新疆建省以后、完成于辛亥革命期间的通志,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有关新疆的最后一部通志。

《新疆图志》皇皇巨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全面记载了清代新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地理、物产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新疆图志》“举数万里、数千年之事,一一笔之于书”,凡一百一十六卷、二百多万字,不仅在数量上超越了以往的志书,其承载时空的悠长、完备,编纂观念的守正、趋新,也都后来居上,成为新疆地方通志的殿军,是方志史上的旷世之举。近人梁启超称赞《新疆图志》是众多省、府、县志中的“后起之雄”,毫无夸张之处。

《新疆图志》的整理者朱玉麒教授认为,在掀开中国现代史的篇章前,《新疆图志》堪称是一部为古代新疆做了全面总结的百科全书。

多有创新

《新疆图志》是一本经世之书,全书洋溢着国家意识与主权意识。该志重视民族与民生,资料丰富,详今略古,不仅具有不可忽视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正如朱玉麒教授所说,“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在《新疆图志》中表现得很出色。

新疆历史文章_新疆文史资料_新疆文史

王树枬等修撰官员在中国近代变革的转型之际,思想能够与时俱进,决定了新的地方通志在反映新疆建省后的面貌时,注入了新时代的编纂观念。具体的表现是《新疆图志》的编纂顺应时势,具有晚清新政革命带来的强国富民理想。如在《土壤志》中以“历代经营西域,铺张远略,无与民事。其于全疆地域广轮之数,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地之物,生十有二壤所宜之种,率阙而不书”,感叹“中国有君史而无民史”(卷六五),体现了《新疆图志》为民生立志的观念。其《民政志》详细记录巡警、地方自治等新的民政内容,都是对于新政以来地方改革气象的礼赞表现。

又如在《道路志》中,宣称“西徼深沟重堑,天险之国,不患其不能守,而患其不能通。通则富,不通则贫;通则强,不通则弱”,呼吁“他日铁路之兴,又将变而愈通。则开荒徼为康衢,化荆榛而文物,此固穷变通久之方所不能閟遏者”(卷七九),则表现了晚清知识分子对于发展交通为强国之策的充分认识。这个观念,与民国时期孙中山提出“造路救国”堪称如出一辙、相互辉映。

王树枬在内地任官之际,就以关心国际局势、勇于改革而闻名。他曾著有《彼得兴俄记》、《欧州族类源流考》、《希腊春秋》、《希腊学案》,被伯希和称道为“反映了一名开放的思想家使用一种比较可靠的语言所进行的阐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乌鲁木齐,是东西方探险家穿梭往来的开放型城市,王树枬和《新疆图志》的其他编纂者,经常与这些海外人士切磋学问。在伯希和、马达汉、莫理循的游记中,都记载到王树枬等人为编纂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而向他们求教西方政治、财经、科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打算将他们的测绘数据放到图志编纂中去。其《民政志》讨论日、法、英、德、奥、俄、美各国警察组织,可能就有与这些外国人士商讨的内容在内。《实业志》、《食货志》中也多有采用俄人科学研究动植物、矿产的科学资料来作为发展新疆实业的基点者。而在论及边界、山川方面的问题时,利用中译本的英人杨哈思班游记、俄人康穆才甫斯基游记、英人戈登游记之处,也比比皆是。

新疆文史资料_新疆文史_新疆历史文章

从思想到知识,《新疆图志》不忘主权意识与强国之梦。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编纂观念,保证了其在晚清方志中的进步性和科学性。

《新疆图志》观念先进,而且体例完备,多有创新。一是分类合理,采用分志叙述的方式,共设立了二十九个门类,是所见新疆方志中分类最为丰富、体例最为完备的一种。二是史料丰富,编纂出自对当时文献的充分依赖,我们至今可以从中获得一手数据,为后来者提供了新疆在帝制时代最为详赡的地方史料。三是图表并重,在《新疆图志》卷首的八则凡例中,一共有三则凡例专门说明《新疆图志》的地图编纂。开篇即言“是书图志并重,不敢偏重于志而略于图”。另外,利用大量的表格来一目了然地反映新疆事务的纷繁内容和递进资料,也成为《新疆图志》的一大特色。

团队精诚合作

自2009年起,《新疆图志》的整理工作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共同主持。在长达近十年的编校出版过程中,朱玉麒教授及其团队凭借深厚的学殖,以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为本书整理付出了外人难以尽知的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两百多万字的巨著的整理出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其整理的特点有三:其一,第一次综合了《新疆图志》三个版本,做全面的标点、校勘;其二,第一次将分离的图、志合刊;其三,第一次为本书编制了人名和地名索引。

在整个编校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也高度重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介绍,出版社将项目交给该社历史文献出版中心完成。该中心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首批设立的专业学术出版中心之一,拥有一批学有专长又有丰富编辑出版经验的编辑。并特意安排中心具有丰富审稿经验的老编审郑明宝先生审读。

正是由于出色的团队的精诚合作,才有了这套能够传之后世的整理本。

《新疆图志》整理本的成功出版,为新疆及西域的文献整理开了好局,做了示范。以此为开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西域文史研究中心还将继续联袂合作,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依托,陆续推出“西域文库”的相关著作,为我国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和学术支持。

上一篇: 广东成考专升本可以报考哪些专业?
下一篇: 这些文史哲艺术好书入选了北大社年度十大候选名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