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文史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有益今人,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近年来,沙洋县政协通过抓队伍、抓投入、抓征编、抓活动、抓转化,文史工作格局日臻科学完善,较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作用。
勤学习,委员履职水平得提升
县政协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协学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在党校主班次上开设了学习《政协基础理论》专题讲座,由县政协主席亲自授课。每季度向政协委员寄发《学习资料》内刊,每年举办一期委员培训班,侧重安排关于人民政协的相关知识、政协委员如何参政议政等专题,对委员更好进入“角色”、履行委员职责提供帮助。同时,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邀请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前培训,使调研视察更有针对性和成效。
建制度,文史征编工作有保障
制订《政协沙洋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暂行办法》,明确和规范文史资料稿酬、编审及校对费标准,为推进和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向县政府提交《关于把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的报告》,得到了县政府的及时答复,从2012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拨出一定数额资金作为文史资料征集的专项经费,为政协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提供了资金保障。
搭平台,文史撰稿队伍添活力
沙洋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近年来,由于时间久远,当事人相继离世,史料征集日渐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县政协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26名“文史资料特约撰稿员”,广泛收集政情、社情、人文、历史等方面文史信息。撰稿员们发扬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精神,为政协文史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史资料线索,承担了许多研究课题,为社会奉献了一批质量优良的文史研究成果。
承传统,文史征编协作结硕果
县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坚持尊重历史、广征博采,先后征集史料文章600多篇,编辑出版《经典沙洋》丛书,共收录文章265篇近100万字,留下了一批珍贵难得的历史资料。积极参加文史大协作,参与《中华文化史》、《荆门文化研究》、《荆门红色资源名录》、荆门建市三十周年文史专辑-《扬帆》、《荆门三线建设纪实》等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征编协作,有120多篇文章入选相关书籍,为宣传沙洋、扩大我县的对外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求突破,地域文化研究开新局
上世纪60年代,因修筑丹江水库,3万淅川人迁居沙洋,南北文化和生产技术在沙洋得到了融合与交流。为抢救这一珍贵史料,历时3年,编辑出版了《丹水流长》、《丹江库区移民沙洋纪实》系列丛书。在征编过程中与河南南阳、钟祥、京山、屈家岭等地的积极协作,多次研讨,共征集稿件400余篇,80余万字,图片300余幅。丛书以较为翔实的史料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出沙洋移民文化精彩独特的方方面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深挖掘,知青岁月留乡愁
1968-1978年,一大批知识青年满怀豪情来到沙洋,积极而忠诚地投身农村建设。为真实记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县政协通过媒体宣传、会议发动、专题座谈、重点约稿、查阅史料等方式开展广泛征稿。历时3年,共征集文稿283篇,老照片200余幅,知青名录及原始文书共计40余万字。2015年底《知青岁月》文史专辑付梓出版后,在省内外知青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撩发了大批知青的故乡情结,先后有30余批知青组团回乡,重温当年青春岁月,关切沙洋当前发展。
拓渠道,团结联谊增合力
县政协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加强与外地政协的文史交流,力求联动共赢。先后与全国各地30个市、县(区)政协保持了经常性的文史资料交流活动,多次向图书馆、档案馆等多家单位捐赠历年出版的沙洋县政协文史资料图书计6000余册。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原则,组织委员赴湖南、四川、安徽等地学习考察,交流文史工作经验。油菜花旅游节期间,我们邀请荆州、南阳、老河口等地政协来沙赏美景,品农家宴,加强地域之间交流。
集众智,促进发展献良策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积极通过大会发言、会议讨论、提案建议、调研视察等形式协商议政、献计献策、切实履职、发挥作用。如关于延长油菜花节旅游链条、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等一批提案建议,得到较好的办理落实。先后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古民居保护等课题广纳群言,形成调研视察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共有28篇调研报告、大会发言被县委转发或领导批示,52条社情民意被省、市采用或批办。自2013年起,县政协连续四年被评为省、市反映社情民意先进单位。
(沙洋县政协李国供稿)
上一篇:武汉市江夏区政协文史委专题调研文......
下一篇:房县政协编撰出版《房陵好家风家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