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本人微信公众号BFA-Rocketman,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大家好,我是北影Rocketman
2019年10月29日,中国传媒大学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传媒大学关于2020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的公告》,确认了两件事:
第一,2020年中传初试取消语数英考试选项,只考文史哲;
第二,2020年中传初试时间定于2020年1月初。
除此之外,中传还发布了文史哲的考试考纲与推荐书,具体如下: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文史哲考纲
让我们对比去年中传文史哲考试前发布的考纲
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文史哲考纲
你会发现与去年相比,除了历史,基本没啥变化。而历史考试的变化,似乎除了将推荐参考书由《中国古代简史》改为《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外,也没太大变化。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历史考试的变化还是很大的。更重要是,洞悉历史考试的变化,可以举一反三的获悉文学与哲学的考试变化。
第一个问题,为何中传要用《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取代《中国古代简史》?
《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由中传校长廖祥忠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其成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中传文史哲考试提供参考书籍。因此,这本书的架构、篇幅和内容,可以十分直观的反映出中传文史哲考试的要点和内容。
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简史》,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成书目的是作为各大院校历史专业大一学生使用的通史性质教科书。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简史》并不太适合艺考生使用。中传之所以去年推荐本书,是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专门撰写新的教材。
综上所述叙,中传将历史推荐书籍改为了今年的《中国历史通识读本》。
接下来的问题是,推荐书的改变,反映了哪些考试的变化?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拿两本书进行比照阅读。恰巧,我手上同时有这两本书,于是花了点时间进行了对比。并有了以下发现:
第一, 书变薄了。
去年的《中国古代简史》有399页,共计41万字左右。而今年的《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只有236页,21万字左右。从页数和字数上看,考生的阅读量少了一半,算是减负。
第二, 篇幅变长了。
尽管《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只有区区两百多页,但其历史跨度要长于《中国古代简史》。后者终章止于明清西学东渐,而《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则继续下去,进入中国近代史,直到1949建国为终章。这意味着,考生要准备的历史知识点要比去年多。
第三, 历史的叙述重心转移了。
什么意思呢?上面说了,《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在历史跨度上长于《中国古代简史》,长就长在多了近代史部分。而近代史部分的篇幅又超过了古代史。《中国历史通识读本》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中国古代史部分,共计114页。下编是中国近代史部分,共计117页,比中国古代史部分多出3页。不要小瞧这3页,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代表着这本书的历史叙述重心。
以上3点比较,反映到2020年中传考试的历史部分,我预测近现代史将取代去年的古代史,成为今年考试的重点,且大概率会出现关于近代史的大题。在此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重点学习近现代史,在阅读《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的同时,回顾高中历史课本,因为课本的内容要比中传的推荐书详细。
近代史的书写事关意识形态,任何人去写都不太可能再有新观点,这本《中国历史通识读本》也不例外。那些还没买到《中国历史通识读本》的同学,或者心疼50块书钱的同学,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高中历史课本完全可以取代本书进行备考。
说完历史,我们说说文学的备考。
跟去年一样,文学依然没有推荐的参考书。
其实关于文学的备考书,中传一直组织人在写,而且还是两本,分别叫《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和《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识读本》。但鉴于中传考试公告已发,且这两本书到目前为止仍未出版,所以2020年的考试肯定用不上这两本书了。在此提醒2021年的小朋友,你们的中传考试必然会用到这些新书,请随时关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动向。
没有参考书,怎么进行文学备考?
我去年在文史哲考试攻略中推荐了一些书,后来很多考生考完后,跟我反映还挺实用。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去年的考试真题,跟北大中文系的哥们也探讨了几次,重新为大家制定了一张新的文学备考书单,具体如下:
一,高中语文课本的古代文学部分,包括全部的文言文与诗词。请列出作者名单,一一研究其生平与创作风格。别怕麻烦,考完你会感谢我的。
二,《大学国文(第二版)》。漆永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北大中文系各位老师编定,目前是北大校内的通识教育课本。在掌握了高中古代文学部分的基础之后,这本书将带给你全新的拓展与深度。
三,《古诗词课》。作者:叶嘉莹。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其去年推荐过,书本身不厚,内容平易近人又言之有物,适合广大高中生阅读。
四,《好诗不厌百回读》。作者:袁行霈。北京出版社出版。袁行霈是北大中文系知名教授、当代国学大师,格局大眼光佳。与叶嘉莹的《古诗词课》一致,这本书也比较通俗易懂,适合高中学生阅读,大家可以二选一。
五,再推荐三本选读书,分别是吕叔湘的《笔记文选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和金圣叹选批的《天下才子必读书》。这三本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算了。读的时候也不要有负担,不求全读,读一段有一段的收获。
文学部分占到了中传文史哲考试50%的分值,可谓最关键的一科考试。纵观去年中传各专业文史哲分数线,最高分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70分。若考生能在文学一科砍下40分,则另外两科的备考压力会大大缓解。更何况,无论文理,语文是我们每位考生都从小学到大的科目,基础都有,备考并不困难。
中传2019年各专业文史哲合格线见下图:
最后要说的是哲学。
文史哲三科,哲学占分最少,只有20分。
但我从一位中传老师那了解,去年考试哲学是拉分最大的一科,这其实并不出乎意料。因为文史哲三科,对于高中生最陌生的恐怕就是哲学一科了。
高中政治有哲学课程,但很少涉及中国古代哲学。高中历史倒是涉及到了一些古代思想,但属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好在中传给出了参考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这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的课堂讲稿整理,最初为英文版,于1948年在美国出版。后来又被译为法文、意大利文等在全世界出版,是西方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入门书。但本书的中文版直到1985年才正式出版,当时的翻译者是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又进行了再版,翻译者是赵复三先生。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各位,这本是一本给完全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写的书,属于基础中的基础,入门中的入门。然后,这一年多来,我收到的很多学生反馈居然是:看不懂。
我想在此统一回应:看不懂不是理解问题,是智商问题,这智商别考中传了。
对于备考来说,我认为本书不仅要精读,而且还要进行拓展理解。前面说了,20分的分值虽然不高,却很拉分。怎么备考哲学,我在此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就是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不再多说。
第二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注意,与《中国哲学简史》就差一个“简”字,但却是很不相同的两本书。《中国哲学史》成书于1930年,是冯友兰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也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众多问题、观点与思考,《中国哲学史》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与探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这是一本绝对不容错过的好书。
第三本,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本书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文笔流畅,观点清晰,大家可以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进行比照阅读。
以上三本搞定,20分最差也能到手15分,加油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