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陈璇:以江南文化的底色赋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

陈璇:以江南文化的底色赋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

陈璇:以江南文化的底色赋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19日,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安徽省阜阳市举行。本届论坛以“淮河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联、中共阜阳市委承办

2021年元旦,“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省内8个运河城市推出“新年走大运”健步活动。届时,来自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个城市的市民都将参与到活动中,赏运河风貌,行新年好运。12月18日起,9位运河研究智库专家将带您线上游大运河,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今天,新江苏对话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研究员、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品牌中心主任陈璇教授,领略苏州的繁华之源。

微信图片_20201221180502.jpg

一条大运河,一座苏州城,河随城开,城因河立。大运河苏州段,从无锡流入,北连望亭镇五七桥,南到与浙江交界的油车墩,全长96公里,占江南运河段长度的近1/4。大运河是苏州的繁华之源,水城兴衰与之息息相关,陈璇研究团队将其概括为“经济强、水域富、人文美、颜值高。”

流淌着多方活水的大运河为苏州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明清时期工商业尤为繁荣,是名副其实的“百业之城”和“百作之城”。时至今日,大运河苏州段仍是最繁忙的黄金水道,每天通过的船只约有6000艘以上,约占运河全年通航总量的五分之一。

大运河苏州段与苏州内城水系连为一体,形成了特有的水上园林城市景观。大运河更留给苏州无尽的历史人文遗产,苏州也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进行申遗的城市。据陈璇介绍,大运河苏州段沿线有山塘历史文化街区、虎丘云岩寺塔等7个遗产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昆曲、评弹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9家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微信图片_20201221180458.jpg

“大运河申遗后,针对苏州段的保护开发工作不断,主要分为苏州运河生态水系的治理工作、运河周边驳岸的整治工程、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的建设工程。其中,文化带建设是重中之重。”陈璇说。

保护传承利用,保护是第一位的。苏州极为重视大运河文化带的遗产保护工作。2012年,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撰的《运河名城:苏州》是较早将运河和城市发展相联的地方文献。近期,陈璇所在团队还计划编写百科全书式专著《苏州大运河》,目前初稿已有80万字,其中相关档案资料近40万字,计划明年6月面市。

“当下,运河城市的定位以及建设工作存在同质化现象,凸显自己的个性尤为重要。关注大运河文化,一定要关注大运河沿线的城市文化。苏州历来是江南文化的中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该以江南文化为底蕴和底色。”陈璇倡议。苏州正积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计划以“苏州水韵古城”和“江南水乡古镇”为两线,打造“运河十景”,以点带面,形成旅游网络,让苏州成为大运河的旅游目的地,把更多游客留下。

微信图片_20201221180452.jpg

大运河活力不息,文化遗产建设更要“活起来”。陈璇举例,走进枫桥景区,新老运河就在两侧,历史沧桑变迁尽在眼前,“枫桥五古”能让现代人体验“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旧时情。今年,枫桥景区举办了“枫桥夜泊”大运河文化诗会,延续苏州诗韵。未来,部分景区还计划利用高科技技术制作虚拟景观,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苏绣、苏扇大运河系列、丝绸、苏印等文创产品将致力于让运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提起苏州,人多知园林,鲜知运河。陈璇指出:为了让大运河真正成为苏州的名片,还需“打通最后一公里”,运河文化要走进社区。枫桥景区附近金阊街道“运河社区”就已作为社区试点,时常举办联欢会、江南水乡服饰秀等活动,听居民讲述“我家住在运河边”的运河故事。

“只有将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文化才不会变成故纸堆中的历史,才能代代相传。‘七彩运河、锦绣江南’,大运河苏州段的建设要充分展现苏州作为江南文化重镇的城市气质。”陈璇说。

上一篇: 纪念南社成立108年,中国南社文史馆在苏州正式开馆!
下一篇: 刘敏伟:新时代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大有可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