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协办的“山水孤途 —— 何延喆北宗国画及学囿展”12 月 13 日上午将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二楼展厅举行。画展将展出何延喆教授的北宗山水国画60幅,以北宗国画为借鉴,发扬精神,锐意创新,给人以启示与感悟,为弘扬中国文化添砖加瓦。
北宗山水在我国绘画样式中很为久远也是很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惜由于南北宗论思想影响,何延喆先生的画作以其独特的魅力,笔墨丰赡与灵动,赋色青绿相间,美不胜收。在意象选择、形式创造、笔墨发挥与诗情演绎中,他把祖国山之博大,水之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心灵感染力。
何延喆,1946 年 10 月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宗山水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湖社画会副会长。学者型画家。多年从事中国画传统山水画创作及教学,同时深耕美术史论研究。创作成果与学术成果皆丰。其山水画以“北宗”见长,早岁入严六符先生之门,后又师从赵松涛、穆仲芹先生,入美院后得孙其峰、王颂余、李智超、刘君礼、溥佐诸先生亲传,并从阎丽川先生学习美术史论。中年后拜北宗泰斗孙天牧先生为师。山水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在诸多展事活动中获奖。1999年应邀赴以色列特拉维夫造型艺术学院讲学,2002年应邀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讲学。“八五” 期间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美术史》撰稿人之一。于 2019 年任国家艺术基金北宗山水画美术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导师。有《中国山水画技法学谱》《北宗山水画技法》《中国绘画史要》《京津画派》《改琦评传》《梁崎》《两知山房画论》等二十余部专著及数本山水画集行世。
何延喆北宗国画及学囿展前 言
在山水画中,“北宗山水”无疑是我最为关注和推崇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念念不忘的执着。之所以强调“北宗”,因为其图式既是我期望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精神的安顿和个人求知的途径,希冀实现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之初衷。寻觅涤尽尘染的林泉样态,笔墨纵横驰骋的快意,使挥洒的激动在哲理的沉思中静穆化,融心迹于墨痕,徜徉于梦境般的现 实,自由地泛槎于“北宗”的那片海洋,寻求对现实浮躁的逃离,同时发抒近于孤军奋战的感慨 !
之所以有孤军奋战的感慨,源于我近年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北宗山水”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而如今已年鬓秋深,退下来后则无人接续,建立不久的北宗山水学科及硕士点的运行便戛然而止,“丹青不知老将至”的心情油然而生,进而浮想不断。坦率说,“北宗”依然难言已经真的进入了高校国画教学的版图,更别提融入当下高等美术教育语境。说得直白一些,“北宗”更像是一件标本,成为诠释记忆的一部分。思绪延伸至此,不禁在平静、恬淡的心情中泛起一阵波澜。有些嗟叹光阴之飞逝,学海之无边,艺途之漫远,一意孤行之惶然。
两年前我曾完成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即受聘在 2019 年“国家艺术基金北宗山水画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任专业导师。我感到“北宗现象”作为当代文化叙事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在 受到今日学界的热切关注。传承发展北宗山水画的优良传统,业已成为文化激励的一项目标追求,在此种情势下阐发北宗山水的精神格局并感受山岳川原的四时呼唤,不禁为自己能够 弥补一种长久的断裂和缺失所作的努力而觉得欣慰。
本次展览是我本人第二次山水画个展,主标题“山水孤途”,表达的是我对北宗山水画的热爱和希冀,或者可以称之为 2017 年“流梦烟霞”个展的续编。之所以自我认知为“孤途”, 是因为我的从艺治学之路上着实品尝了孤独寂寞之况。画画染指被董其昌称为“其术近苦” 的北宗山水,实践对禅诣“顿”“渐”认知的体悟、发见与挑战 ; 学术上虽有近 500 万言的拙著庸文问世,却也饱尝了考据的披涉钩摭与做卡片、爬格子的艰辛。启功先生有一帧存世 名联曰 :“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祗为折磨多。”于我而言,经历虽不算少然未稍感气傲 ; 折磨虽多却也未能臻于心平。只是依然故我地走自己的路。用墨迹书痕回顾以往,虽说暂短匆促,刹那交集,但也能抓住些许人生的故事和有用的记忆。正如北宋山水画家和画论著述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所述作画之初旨 :“装出目前之景,道出心中之事。”展出的作品大多为近十年所绘。展览的目的是与同好交流,并检视自身。进一步看到自己欠缺的地方,呼唤同仁与后起之秀对当下北宗现象的关注,以期同舟共济。让岁月留痕,并在困镜中更加沉静下来,连古意与今情融通,引绘景与适性相依,抛砖引玉,以残念“为往圣继绝学”。
何延喆先生北宗山水画作品选刊
何延喆作品:太白醉酒
何延喆作品:深山访友图
何延喆作品:山居客至图
何延喆作品:雅集清赏图
何延喆作品:放鹤图
何延喆作品:虎溪三笑
何延喆作品:野僧夜憩图
何延喆作品:观瀑图
何延喆作品:山野丰稔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