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运河的纽带——随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调研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随想

运河的纽带——随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调研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随想

运河的纽带——随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调研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随想编者按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寄托了几届政协委员的心血。2016年11月2日至9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调研组在浙江省和河南省进行了监督性调研。

编者按

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寄托了几届政协委员的心血。2016年11月2日至9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调研组在浙江省和河南省进行了监督性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记述了这一经过,通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调研组各位委员的赤子之情。

大运河今天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了。前两年大运河成为长城之后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时,国人着实兴奋了一阵,毕竟多数人的生活与之无干,很快也就消歇了。然而,当我随着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考察团调研申遗成功后大运河的维护情况,在运河一头一尾处走了一趟,才感觉到大运河的影响力今天仍然无处不在,甚至深深渗入到了我们的血液和精神层面当中。

我积极报名参加这次调研,固然是对大运河久远仰慕,也与北京生活中处处遭遇到运河文化有关。我当然知道古时大运河对于北京的命脉性,偌大一个都城主要依靠漕运苏杭稻米丝织过活,因而古人长久在这里兴修和维护水路与码头,留下许多遗迹。我刚进京时住临什刹海,就是元代运河北端的总码头积水潭,因水源不足,郭守敬曾开渠引昌平白浮泉水注入这里,使之成为

8000艘漕船的最终停靠地,附近的烟袋斜街和钟鼓楼一带至今保留了它曾经的繁华。后来搬往广渠门,每天散步沿着杨柳依依的通惠河岸走,河道向东拐弯就直奔通州。通州则有着京杭大运河进京前的停驻码头,渠畔至今屹立着明代的验粮楼。前几年我到通州码头边参加植树,猛然看到原来颓圮的运河经过整治竟彻底改换了容颜,变得水清舫丽、游人如织,不禁心旷神怡,感叹世事沧桑。最近有关部门又发出京津冀运河段即将实现通航的消息,令人振奋。

当然,整体来说北段运河堙废的不少,今天各地都在疏浚河道修缮遗址,这一点我们的领队李海峰副主席十分了解,她是河北人又担任过河北省的领导,长期关注,所以我们这次短暂考察,就从南端的杭州开始。

杭州是水网密织的江南水乡,当然与缺水的北方景致两异。从武林门码头坐上舫船,沿着运河上行,河道宽敞,水色清亮,堤坡整洁,旁边不时有载货驳船穿梭驰过。当地工作人员告知,经过治理,眼下运河水质普遍达到三级,部分可至二级,彻底告别了过去的浑浊。眺望水畔风光,都市楼阵与树影水色相映交辉,成为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

船至香积寺码头,富义仓赫然在目。这是清末浙江巡抚谭钟麟发民伕盖造的一座粮仓,在这里聚集江南谷米,然后开始长途北运。富义仓因而与当时北京收屯贡米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民间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的说法。今天的富义仓旧貌仍存,成为供人参观的运河遗址。经过整修的仓库、砻场、碓房、司事房历历入眼,只是映衬在亮丽的现代塔楼背景下,显得古朴幽暗。

继续北行穿过三孔的拱宸桥,古时就出了杭州地界,这座桥因而成为杭人的乡愁。反之,南来船舶见到它,就知道5000里艰辛的运河之行终于到达了终点,可以作人生片刻的歇息了。

运河上行到余杭的塘栖镇,就到了著名的广济桥。这是京杭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桥长坡陡,墩厚拱圆,远远望见其水面倒影,似象鼻汲水、如长虹卧波,令人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从桥下拾级而上,登顶俯视,可以看到塘栖镇的全貌。这座始建于北宋时期、因元代商贾云集而蔚为巨埠、明清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曾经富甲一方的江南古镇,虽然不见“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旧日风貌,其修葺一新而又古色古香的容颜,仍在向熙熙攘攘的游人展示着昔日繁华与她的现代新生。

继续上行到南浔古镇,又是一座依运河而兴的历史名镇。明万历以后、遍历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由于蚕桑业与手工缫丝业的兴起,借助上海开埠的机会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南浔形成了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丝商群体,辑里湖丝也由此走向世界。南浔于是有了与其他江南古镇所不同的特点,它的宅第里掺杂了许多西方建筑的构思和部件,形成中西合璧的景观,最典型的如张石铭宅巴洛克风格的西式洋楼舞厅,如着婚纱的靓丽西洋仕女处身于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深宅大院背景之中,对比鲜明。

东行到嘉兴,在大运河遗产监测中心了解情况。这座数据库实现了对嘉兴河段24小时电子屏幕实时监控,建立起预警机制,可以随时掌握和处理突发情况———古老的大运河今天也走进了智能化时代。来到嘉兴的月河历史街区,一座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荣的古老府城缩影展现眼前。街区内河道渠径纵横交错,深巷细弄迂回曲折,民居傍河而立,商铺依河而生,充分显示了江南水乡的旖旎风貌。今天,古镇虽已成为旅游胜景,镇里居民仍在河畔避荫、下棋、唱戏、谈天,运河文化与江南村镇生活融合而一,其乐融融。

看着沿途河道与古镇,委员们一路讨论热烈。故宫博物院的书画鉴定家余辉来自运河淮安段,说他幼时在运河里游泳、在河边看走船,留下多少乡愁的记忆,今天那里已经见不到多少水了。担任过国家民航局局长的李家祥关注航运,说运河北段早已不能通航,曾见到一处运河的涓涓细流一步就能跨过去,向南直到他的家乡山东台儿庄,才略见水道规模,而长三角的运河今天仍然在发挥重要的航运、灌溉、泄洪和生态作用,近年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效果喜人。他这个天上飞的竟然是运河孵出的水鸟———大伙儿开着玩笑。

台儿庄往东,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的家乡临沂,沂河从他门前流过,汇入运河水网,为大运河提供了水源。同是淮安运河边走出的杨冬权,后来担任国家档案馆馆长,畅想是否能够打通运河北段,引水注入使全线通航,引起热议。但大家认为今天北方缺水,这个想法较难实现。中央马列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生自扬州,更是从小听着运河的故事、唱着运河的歌谣长大,是运河的摇篮摇出了这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至于原来的南海舰队黄嘉祥政委家乡虽不挨运河,也离运河不远,他是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启东县人,这里移民多数来自运河途经的太湖片区,说的方言也属于太湖吴语系,启东又长期为运河输送盐鱼之利,因而他也应该是运河之子———听着他们的热烈与激情,中原出身的我跟运河没有直接交往过,心里隐隐有些妒味儿。

在夕阳的余晖中,考察团南下绍兴。原来从杭州到宁波还有一段浙东运河,竟然开挖时间还早到春秋时期、完成于西晋,宋元时候成为连接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这是我原来不知道的。由于水量充沛,浙东运河长期具备航运功能,成为支撑宁波港的重要水运航道。我们来这里是考察绍兴正在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运河鉴湖段,果然鉴湖如镜、水清似泉,船舷的水像丝滑一样流过。运河边竖立着河长职责公示牌,河长都由当地政府官员兼任,职责是杜绝污染源、确保水质的高清标准。

路过快阁公园,有当地休闲老人笑迎上来搭话,问是哪里来的客人。李海峰副主席饶有兴致地与之拉家常,他们说水滨优美、生活娴雅,每天运河边走走,高兴了就唱唱。一老者当即即兴高歌了一首“小小竹排”,虽有些荒腔走调,幸福之色溢于言表。水面上有野鸭起落,恰见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美景。野鸭飞去的地方是上虞,那里是我们同行的世界史研究专家俞金尧研究员的家乡,他竟然也是运河水道的子孙!

接续下来的日程是飞往郑州。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运河就是京杭线,飞到河南去看什么?原来最初的隋唐运河起自洛阳而不是北京,因为那时的都城是长安,而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则是在元代定都北京之后了。但隋唐运河元代以后废弃了,人们于是遗忘了它。我自然不曾遗忘,因为从史书上读到过,当时发挥作用的运河是从洛阳到杭州的通济渠,通济渠的洛阳到开封段称汴河,我就在开封出生。但汴河故道在哪里?我从来没有想过。

汽车开往郑州北端的黄河之滨——怎么越来越驶近了我魂牵梦绕的当年下乡之地?前面横亘着我熟悉的索须河,河边立的文物碑碣告诉我,这就是曾经的汴河!我的心里隐隐激动起来,八年中每年冬天我都会参加索须河清淤工程会战,想起来眼睛里还闪现着战天斗地的红旗、耳畔还响彻着雄壮的劳动号子声,怎么它一下子就变成了运河故道?原来我当年出力流汗就是在疏浚大运河啊!我的热泪夺眶而出———我与大运河也有着先天的血缘联系,我也是大运河之子!

我们参观了荥泽古城里发掘的通济渠桥,拱桥的桥身埋在了地下一两米深处,桥面开裂着粗大的车辙印是历史的伤痕,桥墩更是深藏在了厚土之中———隋唐运河早已被时间掩埋。又到洛阳考察了当年的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粮仓都是下挖式土仓,每一座都是一个巨大的夯土地坑!这是隋唐大运河从江南输送漕米登岸的两处囤积地,各有粮仓数百个,每座仓可储粮250吨,上千座仓库可以储粮几亿吨!俯临巨大圆形地坑的边缘,想想当年的大唐盛世,就是依靠这些粮仓而繁兴,不禁心潮澎湃。

我见到过历史材料,东南漕米水载船运到达洛阳后,储备入仓,然后还要改为旱路,沿驿站车载马驮再向西以供应长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是全国政协启动大运河申遗提案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生活似乎与运河无关,但他来自西安!想想隋唐开挖大运河的原初动力就是漕运江南稻米滋补长安,他又脱得了姻缘么?于是,一条大运河的纽带,就这样把我们一行人都结结实实地捆在了一起!虽出自偶然,但作为华夏子孙谁又能说自己没有受过运河文化的濡染呢?

跨过黄河,到北面的滑县道口古镇看永济渠。原来隋唐大运河还有一条北道,从洛阳一直开挖到北京,称作永济渠,当年隋炀帝曾利用它三次出征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也就是说,隋唐大运河不是今天京杭大运河那样的南北直线,而是从杭州先到洛阳从洛阳又到北京这样的折线。从此大运河贯穿了长江、钱塘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北宋末黄河的龙头北移造成隋唐北运河淤积,这条水道便堙废了。道口古镇原来是永济渠的一个繁华码头,曾经见惯舟楫啣尾、樯橹连墙的水畔风貌,今天只剩下些许遗迹了。我一直不知道黄河北边这条运河水道,虽从小就听说道口烧鸡有名,当然没钱吃,原来道口烧鸡是因运河码头聚集南来北往的客商而传名。

我们看到,成功申遗后,各地对大运河的保护意识极大增强,围绕维护维修、河道疏浚、环境清理、改善水质采取了多种行动,一条崭新面貌的大运河正在逐步呈现。考察了解了现实、增长了知识、掌握了历史、引惹了乡愁,更让我们感觉到,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在中国人的心目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她既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步履,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寄托,更是我们民族的情感纽带。

此时此刻,我想用诗人艾青的句子来表达心情:大运河,我们的母亲!

上一篇: 让文史资料“活”起来!政协委员带你“云逛”青岛政协文史馆
下一篇: 市政协召开文史工作座谈会 王吉德出席并讲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