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伉:德高望重的四川省文史馆老馆长2Ol1。12历史与人物刘孟伉是四川省文史研究馆1952年建立后的首任馆长,他担任馆长长达18年,直到1969世,享年76岁。18年的风风雨雨,刘孟伉以他的人品,德识,才华,受到馆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贯彻党的统战政策的楷模刘盂伉任馆长的l8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各种政治运动连续不断开展的年代。刘盂伉虽然是l926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老党员,却也受到不公正待遇,失去了党籍。尽管如此,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刘盂伉仍然尽职尽责地领导文史馆工作,认真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团结全体馆员努力工作,积极为新中国建设作贡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大部分是社会上有影响,有学识,有成就的党外人士。刘孟伉任馆长期间,省文史馆有541名馆员,刘孟伉馆长很注重与他们的联系,除了组织学术研究活动外,更是经常组织馆员游望江楼,草堂寺,青羊宫等古迹,或是到郊外踏青,参观访问,使馆员们对新中国Et新月异的大发展有直观的认识。他还经常与馆员们酌酒小饮,赋诗唱和,记事述怀,并编辑出版了记载他和馆员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的《蜀江诗词》多本。在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的那几年,刘孟伉尽自己所能,千方百计给予文史馆员粮食冬衣等各种生活日用品补助,尤其是给患浮肿病的馆员发菜油,红糖,白糖,肉,蔬菜等主副食品。
甚至还有酒,香烟,罐头等。难能可贵的是,刘盂伉对被打为"右派"的馆员也不排斥。尽力予以关照,佝』如,给当时所谓的"极有分子"黄镜涵每月照发生活费3O元,还补助其子每月生活费20正是因为刘孟伉馆长准确贯彻执行党的统战政策。那时的四川省文史研究馆虽然困难不少。但馆员们仍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的工作非常活跃。成绩非常突出。馆员们亲切地将刘盂伉馆长比喻为战国时期善于纳士的平原君,这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统战政策的充分肯定。学术研究的组织者和实千家义史研究馆的"研究"l_:字,是在文史馆建立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加上去的。所以,学术研究是文史研究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史研究馆理应为当地学术研究的繁荣作出表率。刘盂伉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艺术家,文史专家,他的书法和篆刻早就饮誉蜀中,他出版了说交解字笺》,六书评议,杜诗说解等多部学术专蔷,他还是四川诗坛的高他担起当时四川省史士研究馆学术研究的组织者的萤仃。咩家。时的四川肯丈史研究馆,学术研究审气很浓,成果相当丰硕刘盂伉根据社会需萼和馆学习委员会艾物一l'迹绀,占籍校勘组,杜甫研充,近现代史组。书组戏剧,医药组,图书组,艾卞收组社会服务组。
各业务绀既独开展活动,又相互联系,彼此许多研究成果。据统计,邪1,时期省艾史研究整婵,编辑,出版的艾史类书籍有杜甫诗,杜甫年韩昌黎诗文集》,《畅升庵可谱,《成都城坊古迹号》,四川灾异记*,《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以来四川久事记等;类书籍有温热论集解》,濒湖脉学义,《四川历代医药学家*等;戏剧类有川剧离腔曲谱,谱考》,川剧咬字吐涮魏长生传》等;搜集民间故事l00件;创作或整理川戏四姑娘人民海军救难汜,东乡血I本;在对内经,伤寒沧卡金匮:要略》进行研究的基2Ul1。12,力史与人物搜集验方2000余个,经过左出470-个汇编成册。此外,还组织力量协助馆员个人尚书古义钩沉》,《经》,《散盘文考释)),《解放地区货币资料》等等。文史研究馆编写出版的众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杜和《成都城坊古迹考》,仅是开拓性的,而且资料详细,考证分析之透彻,论之精辟,在学术界得到词的赞誉。虽然这两本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仍然学者经常引用。倡导的包括文史馆馆员在旧社会过来的亲历者,将闻"记录下来,传之后代"活动。在刘盂伉的领导下,研究馆馆员写出了《北伐川军阀易帜前后》,川滇战》,毗河之战》,(《杨子爸一之战》,,田巷战》,省政协出版的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的主要供稿单位。
"开门办馆"服务社会的典文史研究馆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开门办馆,因为只有开门办馆才能发挥文史研究馆的优势,为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同时,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来自各个方面,都是专家学者,艺术大家,他们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这是文史研究馆开门办馆的基础。刘孟优馆长可以说是"开门办馆",服务社会的典范。刘盂伉曾派出部分馆员去四川省图书馆协助清理鉴定馆藏线装书,并从四川日报造纸厂清理出1906年的《民报》第二号和l920年的《中国农民报》第七期以及宋,元,明刻善本等珍贵资料,协助省图书馆完成编纂《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翻译国外自然科学杂志目录30余种。后来,((四川省图书馆馆骷籍书目》成为该馆重要工具书,沿用刘孟伉先生至今l帮助抄写部珍藏在中国科学院的孤本四川省县志。同时,刘孟伉馆长着眼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为规划四川经济建设的需要,抽调2O多位馆员集中编写出4O川经济建设历史资料》,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专人审阅后印发有关部门参考。l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召开前夕,中共四Jlt省委委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为中央领导准备四川历史人物概况,供中央领导人参阅。刘孟伉立即组织l8位馆员,从30000余册资料中搜集近万人材料,经过筛选核实,整理校勘,写成《四川历史人物百人传略》(共计131出后送中共四川省委转呈中央领导人参阅。
。刘孟伉还组织文史馆员书画家去成都美术服务社参与工作,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国画和歌颂大跃进的作品,组织馆员去成都市川剧院和政协京剧组参与工作,清理由大邑,乐至,乐山,绵竹等地送来的戏剧资料,从中发掘,改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传统剧目,创作反映新人新事的现代剧目,组织具有文物鉴定专业知识的馆员去四川省博物馆协助搜集历史文物,鉴定拓印碑版等组织医药组的馆员去成都中医学院参与搜集整理外来书籍及秘方,验方和医药书籍,发掘医学遗产。刘孟伉担任馆长的那个时期,文史研究馆馆员对外活动很频繁。在四川省政协,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宗教局以及省佛教协会,省基督教协会等机构中,都派出文史馆员参与工作;在成都中医学院,四川医学院,西南民族学院以及成都市西城区图书馆,南大街图书馆,文化宫,新华书店,青羊宫花会,杜甫草堂等教育文化单位,也派出馆员帮助工作。刘孟伉在开门办馆,服务社会的活动中身体力行,带头服务社会。1964年,已经7l岁高龄的他还前往成都市盐道街学校为该校教师开讲座,介绍学习毛泽东诗词《七律?登庐山》和《七律?答友人》的心得体会,并传授创作和欣赏古典文学的一些技巧问题,指导青年教师学习书法。从那时起,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为知名的敬老崇文,引导学术,为社会解疑答难的现代''翰林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