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全面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史常识”的定义、概念、重点、难点、考试频率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

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

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

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

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

“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

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

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

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

(4)“莘莘学子”多少人

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

“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

“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

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

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

文史常识的试题100

文史常识的试题200

1.《十则》中有一句强调了交友之道,具体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宋·朱熹《观书有感》)3.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

文史常识的试题300

阅读《选场》中的片段,完成各题。陈毅我认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齐仰之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阅读《十则》,然后完成下面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文史常识的试题400

文史常识的试题10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芦花荡》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一”,“之二”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B.《阿长与》是鲁迅回忆童年时期填空题。(1)《阿长与》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2)《背影》作者是__________,字_

文史常识的试题200

文史常识的试题300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迅——《阿长与》——《朝花夕拾》B.朱自清——《背影》——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C.钱钟书——《围城》——小说D.余秋雨—

文史常识的试题400

文史常识的试题列表

文史常识的试题100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余光中——《乡愁》——台湾诗人B.鲁迅——《阿长与》——散文C.司马迁——《史记》——汉朝D.安徒生——《皇帝的新装》——英国下列不是出自鲁迅《朝花夕拾》文集的文章是[]A.《风筝》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阿长与》D.《五猖会》下列作品、作家、年代、出处(或体裁)连接有误的一项是[]A.《童趣》——沈复——清代——《浮生六记·闲情记趣》B.《十则》——孔子——春秋——《论语》C.《春》——朱自清——现代——散文

文史常识的试题200

文史常识的试题300

文史常识的试题400

文史常识的试题100

文史常识的试题200

文史常识的试题300

下面对文体常识、名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社戏》也都选自《朝花夕拾》。B.《威尼斯商人》是英填空。(1)《故事两则》选自____。庄周,____(朝代)哲学家,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____,____,____。填空。(1)这篇文章的观点对后人影响很大,文天祥临刑前写在衣带上的语句,指出自己的宗旨是“孔日‘成仁’,孟曰‘取义”’;陈毅元帅“____,____”的诗句,也用了这一典故。(2

文史常识的试题400

文史常识的试题100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阿长与》——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呐喊》B.《老王》——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代表作《围城》C.《背影》——朱自清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B.《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

文史常识的试题200

文学常识填空(2分)《阿长与》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文史常识的试题300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安徒生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灰姑娘》都是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B.梁山好汉

文史常识的试题400

文学常识填空。(3分)小题1:《阿长和》出自鲁迅的散文集《》。小题2:《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小题3:《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期间

文史常识的试题100

下列作家、作品和朝代或国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2分)A.《爱莲说》——刘禹锡——唐B《阿长与》——鲁迅——现代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D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A.《阿长与》——鲁迅——《朝花夕拾》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D.《核舟记》——

文史常识的试题200

名著阅读。(5分)小题1:下列不是出自鲁迅《朝花夕拾》文集的文章是()(2分)A.《风筝》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阿长与》D.《五猖会》小题2: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以下对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阿长与》中的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章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B.

文史常识的试题300

名著阅读。(5分)小题1:《阿长和》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木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小题2:阅读下面一个片段,回答问题。我越往前走,海峡也

文史常识的试题400

上一篇: 馆长致辞
下一篇: 文史结合 以史促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