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210字。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天铎(duó)八佾(yì)桎梏(zhì ɡù)
蕺山(jí) 宸濠(chén háo)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遇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名词,境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动词,对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动词,接触,感触)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名词,待遇)
(2)胜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动词,胜利)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胜过,超过)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副词,尽)
(3)知知史学之本于《春秋》(动词,知晓,懂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名词,知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动词,管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动词,感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名词,同“智”,智慧)
(4)说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名词,说法,学说)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动词,说出,讲出)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名词,一种文体)及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动词,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形容词,同“悦”,高兴)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而讲学者必有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2)千古桎梏之府(名词作动词,约束)
(3)后人贵经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4)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名词用作动词,以……动干戈)
(5)授受虽出于一[数词作名词,一样的(学说)]
(6)不得不殊门户(形容词作动词,属于不同的)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不可以空言讲也
古义:两个词,可以用。
今义:一个词,表示许可、能够、值得等。
(2)儒者欲尊德性
古义: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
今义:贬斥、讥刺人的话,指特别不能容忍的仪态、举止、言语、作风等。
(3)而空言义理以为功
古义:两个词,用来作为。
今义:一个词,认为。
(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古义:才德高尚的人。
今义:风雅,文雅。
(5)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
今义:办事,行为。
(6)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古义:社会现实、社会生活。
今义: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7)此其所以卓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判断句)
译文:成为千百年来制约人们思想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繁杂、棘手的荆棘之林。
(2)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判断句)
译文:这也是《春秋》成为经国济世之书的原因。
(3)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状语后置句)
译文:谈天人性命之学必定在史学中探究。
(4)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被动句)
译文:这就是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笑的原因。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章学诚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人(今浙江绍兴),清代史学家、文学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自以为“迂流”不合世用,不愿入仕,辗转讲学。
章学诚学识渊博,对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他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
[知经典]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双璧之——《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之力著成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全书共九卷,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阐述修志体例。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其主要理论是:其一,“六经皆史”论;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其三,把方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史通》问世之后,对于后世史论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