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嘉善县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嘉善县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嘉善县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嘉善县委员会 嘉善政协 通知公告

“南张北周”,指的是昔日嘉善的两位大学者张天方和周梅安先生。张天方,清末秀才、留法博士、大学教授、文史馆员。生前居住在原南门盐典埭7号,称“南张”当之无愧。那么“北周”又是谁呢?答曰:居住北门街43号的周梅安先生是也。

周梅安,名瑞济,又名济。生于1881年,卒于1964年,嘉善魏塘人。清末秀才、大学教授、文史馆员。周梅安先生中秀才后,去平湖教了几年私塾,回嘉善,受嘉善义学之聘,任教多年。上世纪30年代,张天方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梅安先生则任文学院教授。离开暨南大学,梅安先生又被聘为上海持志大学教授。梅安先生的孙子周学康告诉我:“小时候,我家里有一大橱,里面都是大学的校志,还有很多爷爷与戴学士帽学生合影的照片,现在知道,都是些毕业照。”

与张天方先生不同的是,梅安先生为人低调,不善交际,所以影响力也远不及张天方先生。虽然如此,对梅安先生学问,张天方先生是服膺的。民国二年,张天方办《善报》,就有与梅安先生等结成聊社的记载。梅安先生文采斐然,当年友朋出版个人集子,能求得梅安先生题诗序跋,是能为集子增色的。张天方著有《非非室集外诗》、《池上存稿》,都是请梅安先生写的跋。张、周两人的唱和之作极多,仅《池上存稿》一册,收录梅安先生和诗16首。在其他友人诗中,“天方、梅安”总是连在一起的,如睫巢《偕天方梅安禽石游梅花庵柳洲亭》、《和天方梅安病起之作原韵》等。现藏于嘉善县图书馆的《宜雅楼唱和诗》稿本,就是梅安先生和天方先生的诗集。梅安先生孙子周学源记得,爷爷经常手捧极为珍贵的端砚,拿着毛笔走过卖鱼桥,穿过市河,到位于盐典埭7号的张天方先生家,挥毫作诗,这是梅安先生的一大乐事。

梅安先生是制联高手,抗战时所撰联语,挽抗战志士犹多。如《挽上海两路抗日殉难烈士》四联之一:“两路当强寇要冲、地裂天惊誓完车轨;一死识疾风劲节、蕉黄荔紫共荐馨香。”抗战胜利后,撰有《嘉善抗战殉难同志追悼会挽联》:“留天地正气、增民族光辉、尝胆卧薪、拼此昂藏七尺;秉松柏贞心、励风霜劲节、舍生取义、应教俎豆千秋。”先生虽一介书生,然饱含满腔报国之志。先生情系家乡热土,与烈士同心,故而能有感而发。所作慷慨激扬,使国人生发“抗击日寇,还我河山”的雄心壮志。先生在抗战县政府工作时,1945年7月,先生撰有《重建天凝千步桥桥联》:“爽挹凝溪、西区橹声摇水碧;光分晓日、北来帆影划波红。”旁边注有一段文字:“桥在嘉善天凝区官溇,余于三十四年七月随抗战县政府过此,而昔日所撰两联刊题桥柱,赫然犹在。”并附录旧联“流向汾湖、定有龙吟惊大泽,源从秀水、犹余鸳梦稳芳洲。”对仗工稳,文辞典雅,读之回味无穷。

梅安先生与天方先生一样,喜欢藏书。宜雅楼是梅安先生的藏书所在。周学源先生告诉我:“爷爷藏书很多,有几千册,而且大多数配有函套,或用楠木夹板,是成套的,经史子集样样有,品相也很好,品相不好爷爷不要的。有些书虫蛀或有损坏,爷爷会仔细修补的。经过爷爷修补的书,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些书没有签条,爷爷会认认真真地写上签条,然后粘在函套或夹板上。每本书爷爷都会盖上藏书印。记得爷爷的藏书印有一盒子,印象最深是一枚椭圆形的藏书印,用蓝印泥盖在书上,印文是‘嘉善周氏宜雅楼主梅安图章’。”

周学源回忆说,每年夏天放暑假,爷爷就让他和弟弟学康帮助晒书。上午搬出去,傍晚收进来,弟兄俩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傍晚收书时,爷爷在一旁登记,生怕书放乱或遗失。他们家原来有七八个大书橱,装得满满的,都是线装本。听爷爷说,他的藏书都是清刻本。据卢墟张舫澜先生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天方先生带着舫澜先生去北门街拜访梅安先生。舫澜先生告诉我:“梅安先生个子不高,举手投足像个前清遗老。梅安先生给我看了很多藏书,书很干净。梅安先生爱书到了吝啬的程度。我提出向他借几本书,梅安先生虽然碍于天方先生的面子答应了,但他告诉我,他的书是从来不外借的。并嘱咐我既然借去,就慢慢看,不急的。我回到芦墟,过了3天,梅安先生催讨书的信就到了,呵呵。”然而,江蔚云先生对梅安先生却有不同的印象。蔚云先生在《回忆录》中提到,抗战后,他与蔡韶声先生编《嘉善词编》,“周梅安先生把所藏乡人的作品和他自己的统统交给我。”可见梅安先生藏有很多乡贤著作,而且对后辈、对地方文化的支持也不遗余力。所以在生前,梅安先生就有把宜雅楼藏书捐赠嘉善的想法。从这一角度看,梅安先生并不吝啬。

先生去世,“文革”开始。宜雅楼藏书被“革命小将”红卫兵抄去,用黄鱼车运了三天。抄去的书幸好都缴到县文化馆,放在仓库內,得以保存了下来。“文革”结束,宜雅楼藏书被发还。当时,梅安先生的夫人孙庄华还健在(住杭州女儿家),于是书被运到杭州。1985年,梅安先生的家人将藏书捐赠给了正在筹建中的杭州图书馆,共2006册。笔者藏有1985年8月1日,杭州图书馆向周梅安先生家属颁发的奖状,奖状上写道:“兹有周梅安先生将家藏古籍一批,计贰千另陆册捐献给国家收藏,特给奖状,以资鼓励。杭州图书馆,一九八五年八月一日。”并提供捐书的目录。梅安先生的藏书虽未留存在嘉善,但由国家收藏,也了却先生的遗愿。

对于梅安先生被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一事,很少有人知道。去年去浙江省档案馆查资料,意外发现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下发的《为聘请周梅庵先生为省文史馆馆员的通知》,时间是1964年11月13日。周学源告诉我:“推荐我爷爷为省文史馆馆员的是张天方先生。聘请通知签发时,爷爷正卧病在床,等聘书寄到我家,爷爷刚去世。我们就把聘书和文件供奉在爷爷的遗像前,以告慰爷爷在天之灵。后来,我们还收到省文史馆寄来的100元,是两个月的生活费和抚恤金。”

梅安先生一生作诗、填词、藏书,还爱种花和养猫。先生是制做盆景的高手,在庭院两边,放满了他亲手做的盆景,经常修剪,乐此不疲。先生去世后,盆景由于无人管理,也自生自灭了。梅安先生喜欢养猫,周学源回忆:“爷爷曾养有一只黑色的波斯猫,常抱在手里去拜访朋友。猫也很乖巧,经常围在爷爷身边,很讨人喜欢。”梅安先生家后院有一株素心腊梅,是昔年梅安先生手植。2007年,北门街周宅拆迁时,正值冬季,腊梅盛开,清香扑鼻,是我亲眼所见。当时我想,曾几何时,梅安先生也曾驻足于此,邀一二知己,赏梅品茗,填词作诗,不亦乐乎。今天斯人已去,北门老街已成为往事,多少有些伤感。梅安先生爱梅是出了名的,与先生高洁的性格有关。我对梅花也情有独钟,这是我与梅安先生共同的爱好吧。可惜,我无力留住梅安之梅,周宅拆除时,那株老梅也被人移走了。

梅安先生去世后,葬于北门外柳洲亭。柳洲亭,清初“柳洲八子”会文处。先生素慕八子风流,叶落于此,先生无憾了。

上一篇: 资讯|上海艺博会之后,接踵而至的还有各类艺博会及精彩展览
下一篇: 【陕西专升本】文史类专业近两年分数线对比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