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推荐书目等内部特点之后,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更大的维度来认识和学习史学。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对此有人觉得很有道理,也有人会感觉很疑惑,明明文学、史学、哲学是三个独立的学科,怎么会不分家呢?
的确文史哲分科,但并不分家,两者并不矛盾,不管我们将来从事其中的哪一个学科,都应当兼顾另外两者,即学史治史过程中要融会贯通文史哲。这一点在高校中也有证明,如山西大学初民学院下就开设了文史哲试验班,其中的学生在前两年需要学习文史哲三个专业的内容,大三阶段再分流主修一个专业,这样的通识教育给学生的学习研究有很大帮助。另外山东大学也主办了一个叫做《文史哲》的期刊,其中的文章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三个领域,内容丰富。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山东大学《文史哲》
那么文史哲何以不分家呢?我们该如何在文史哲的维度中把握史学的学习和研究呢?
文史哲不分家是早期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以古代著作为例,《春秋》本是一本典型意义上的史书,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间的历史大事,然而孔子在对其增删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以达到使“乱臣贼子惧”的目的,其中贯穿的正名思想是先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董仲舒对于《春秋》一书的再解读形成了春秋学——汉代经学中极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由此可见史哲关系之密切,这在历史哲学中就更为突出了。再看《春秋》一书的文字技巧,其“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完美地展现以一言寓褒贬的绝妙写法,这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史关系亦是如此密切,甚至在唐代还出现了“诗史”,以诗写史。当然文学和哲学也有莫大的关系,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正是在追问世界之始,这何尝不是以生动的文字表达着哲学的思考?
当学习哲学和文学时,我们都会学到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这些正体现了以史贯穿其它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一切来源于史,而终将归于史的发展大势……
其实不管哲学还是文学,都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文学是对历史现实的生动化展示,哲学是对历史现象的抽象化演绎,所以它们就不可避免地与历史产生联系,而我们在学史治史的过程当中也应当兼顾文哲,或通过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或透过其深奥的哲理,还原历史,当然还要加上其它的史料互证,以增加可靠性。
前面是以中国文化为例阐述的文史哲不分家,这并不代表在学习世界史的时候就不适用了,因为尽管这一特点在其它民族那里并不如我们的文化那么明显,但在我们后人学习研究的时候兼顾文哲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在文史哲的大视野下进行史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不妨多看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报刊,空闲时多听听相关的课程,增加知识的广度,拓宽看问题的角度,加深研究问题的深度。
文以言志,史以言真,哲以言道,文学、哲学、史学是人文学科的三大支柱,相信将文史哲融会贯通会使我们“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