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是中国援助朝鲜以来,发生在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主要战役,时间是在1950年11月25日。
吉田茂(吉田茂对华外交思想)
朝鲜战争根据《朝鲜停战协定》所记载参战国是十六个国家,当然还包括一些未参加战争的国家为当时“联合国军”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但是如果按照出兵来说,当时的参战国是十七个国家,那这个参战国是谁呢,为什么在当时的官方记录的文件没有涉及到呢?
既然那位参战国如此神秘,连美国都要帮其隐瞒,想必大家已经猜出他是谁了吧,没错就是那个距离战败仅仅过去5年,发动世界战争,残害世界各国人民—日本
既然日本作为战败国,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为何在战后就一直在活跃于国际舞台?
吉田茂
此人出生于1878年,日本战后第一任首相。此人作为反华先锋早在1912年就在中国任职,当时担任日本驻安东也就是今天的丹东总领事,之后一直活跃在中国,为日本侵华做准备。
日本战败之后,国内196个城市被焚毁,经济凋敝,生产、消费陷入停滞。
吉田茂担任日本首相后,第一件事便是实行“亲美主义政策”,追随美国全球战略,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合约》奉行敌视中国的反华路线。,而此次秘密派兵朝鲜也是其一手杰作。
1950年的发生的朝鲜战争让当时的日本找准了时机。
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开始干涉朝鲜内战,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北朝鲜节节败退。北朝鲜为了阻止协助南朝鲜军的联合国军参与作战和海上运输,在朝鲜半岛的港湾铺设了大量的水雷。
面对大量的水雷,一时之间南韩和联合国军竟一时手足无措。如果进行强制性占领和登陆,必然遭受大量伤亡。
当时的韩国海军共有美国摩托扫雷艇15艘,日本摩托扫雷艇10艘,美国登陆舰一艘以及潜艇4艘。关键是韩国海军的摩托扫雷艇没有扫雷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训练和经验,因此,在1950年秋的元山及镇南浦扫雷行动中,仅作为水雷处理艇、诱导艇及联络艇使用。
而美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二战后,美国海军大量士兵复员返乡,海军兵力大为减少,国防预算被大幅度削减。太平洋海域的美军扫雷艇要么编入预备役要么进行报废处理。到1946年,美国水雷部队仅有扫雷驱逐舰2队、扫雷舰2队、木制扫雷舰21艘、新型扫雷艇2艘。到1947年,太平洋舰队的水雷部队直接被被取消建制,水雷战方面的军官也逐渐断层,仅能保障日常训练。
那就奇怪了?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怎么会舍不得建造几艘扫雷舰呢!
其实当时的美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伊曾要求增强扫雷部队,但因作战、运输等其它方面的要求更为迫切,谢尔曼拒绝了乔伊的要求。
这时朝鲜战争已经如火如荼展开,如果因为扫雷而导致失败,那恐怕会让别的国家看美国的笑话。而当时的日本刚好满足这个条件—扫雷艇
尽管战后日本扫雷部队机构一再变动,但总体完整,人员虽从1945年10月的1万人左右削减到1949年的1400人左右,可从领导层到基层人员大部分还是原日本海军扫雷部队人员,在能力和经验上毋庸置疑。同时,日本扫雷部队从战时至战后的1950年,一直从事周边海域的扫雷作业,人员实操经验十分丰富,对各种水雷也很熟悉,可以说是西太平洋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为成熟。
但还有个问题,如何获得参战的合法性?按照《波茨坦宣言》日本是没有权利参加联合国军,但是美国既然是盟军司令,想争霸世界,怎么会让别人抓住把柄呢?
当时的盟军最高司令官指示,同意日本扫雷艇20艘、试航船1艘及巡视船4艘前往朝鲜海域进行活动。而此次命令是盟军远东司令部通过正规途径发送给日本首相吉田茂。当时的命令的内容有两点:一前往朝鲜海域执行扫雷任务的日本扫雷部队需要悬挂国际信号E字旗。二给予以上日本扫雷部队在执行任务期间两倍薪资。日本扫雷部队在朝鲜海域活动期间的补给由美国海军提供。
有了美国的支持的保证,日本扫雷部队也就有恃无恐地进行参战了。
朝鲜战争
而最出彩的莫过于干涉郭松龄反奉事件了。
当时郭松龄带领七万奉军精锐反叛张作霖,奉军的兵力只剩下老弱病残和一些刚招募的新兵,甚至连驻守省城的卫队旅都亲赴前线参战。在秦皇岛、榆关、以及锦州相继沦陷之后,消息传进省城,商店关门,各地官员纷纷逃避,张作霖本人也感觉末日似乎来临,甚至日本总领事吉田茂也通知:“让奉天和平移交,等候我的消息入城”。
第二次直奉战争有多风光,今天就有多狼狈,谁也想不到前不久还掌握着北京政权的张作霖竟然败到如此地步!
但是最终张作霖还是打败了郭松龄,重新掌握了北京政权,张作霖的成功和日本的干涉有着重大关系,而促成此次干涉的关键人物便是吉田茂。
吉田茂于12月1日凌晨向币原大臣建议,“我以为要维护日本在满洲之地位,设法主动改变日本势力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形状,必须在危急关头援助如今陷入困境的张作霖,使其能迅速东山再起”。
这句话分析很透彻,用了“停滞不前”来形容日本当时在东北的势力,以及日本在和张作霖的交涉中时常处于劣势,为了使日本在东北利益最大化,就不得不拯救当时的处于濒临绝境的地步。
吉田茂认为郭松龄一直认为张作霖是卖国贼,假如郭松龄执掌东北,那么日本的利益将得不到保障,为了说动首相加藤和外相币原,吉田茂可以说是用尽了全力。
郭松龄
说了这么多那么是不是日本的首相和内阁同意出兵帮助张作霖呢?
答案是不出兵,坚守中立政策。
加藤首相回答是:“张、郭两军的纷争,不知是什么意思,真是麻烦的问题,但这是中国人的个人斗争,张作霖输也好,郭松龄赢也罢,跟日本没有关系。”而内阁人士也多持中立态度。
12月8号张作霖突然宣布重新组织部队进行抵抗,而第二天日本就对郭松龄进行了警告。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日本突然改变了计划,但是可以肯定张作霖和日本进行了秘密会谈。会谈的内容我们无从知晓,张作霖对日本有所许诺却是无疑的。
吉田茂在8日发给币原的电报说“张取消下野的决心,表示全力奋战”即是明证。
这也就是在郭松龄叛乱平定后不久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原因或许是张作霖没有满足日本的条件吧!
参考文献:[1]厉娜,张宗鹤.吉田茂对华外交政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04):60-64.
[2]季鹏:日本对华外交与郭松龄事件[J].民国档案,2006(04):59-63.
[3]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J].文化纵横,2013(06):78-1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