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周瑜"是明代罗贯中所作《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
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所讲述的是:
一气周瑜: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临死前,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就像是一对天生的冤家,从认识后就开始了明争暗斗。
周瑜一次次地设计谋害诸葛亮;诸葛亮也一次又一次地与周瑜过不去,直到“三气周瑜”,将周瑜活活气死。
《三国演义》里做如此的描写,就是为了表达周瑜的气量狭窄,嫉贤妒能和喜怒无常;反过来,就是为了反照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无比宏大的气量。
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既然是演义,那就不是事实,这样就让人觉得不大可信了。
而在正史中,并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史实,“三气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虚构的一个故事。
在正史中,诸葛亮当时在长江以南负责后勤工作,和周瑜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直接往来。
所以,诸葛亮和周瑜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正面接触,既然连面都可能没有见过,那从何而来的“诸葛亮三气周瑜”。
其实,在当时真正压制周瑜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本人。但是周瑜的气量狭窄,嫉贤妒能却是真正存在的。
周瑜当时是一个年纪轻轻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他的才华和能力很是出众。可是周瑜一想到自己的吸引力还不如一个打过无数败仗的老兵,难免就会感到憋屈。
因此,在周瑜自己的宏大构想里,他宁可去和千里之外的马超合作,心里也就没有给刘备留任何位置。
学习历史知识要从少年人抓起,而读历史读物还得遵从史实,并不是从“演义”“传记”“传说”等等的读物中,获取那些无从查考的杜撰。
三国的历史很有读头,少年人更应该多读。那么选择什么书籍可以让少年更好更细致更准确地了解掌握三国历史呢?
最近,易中天、马伯庸倾情推荐了“文史专家刘勃”写给青少年的历史读物《少年读三国》。
这部《少年读三国》是刘勃以《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为基础进行编写,以时间为顺序,从黄巾起义讲到三国归晋。
刘勃用通俗的笔触,将晦涩的文言文变为生动的故事叙述,逻辑清晰、明白晓畅,适合青少年阅读。
在这套丛书中,可以看到三国的真相:
曹操也许不是奸臣:《三国演义》里,曹操一开始就是欺负小皇帝的大奸臣的样子。
在真实的历史中,两个人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曹操确实是被许多人看作汉朝忠臣的。
董卓其实并不蠢:《三国演义》里,把董卓塑造成一个残暴又愚蠢的小丑。
对照历史,则应该承认,董卓虽然残暴,但还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怎样在军队里树立权威并赢得军心,他做得很好。
作者刘勃的主观意图和艺术效果相反:《三国演义》美化刘备的道德,删掉了刘备性格中不安分和豪侠气,反而弱化了刘备的英雄气概;强调曹操是宦官的后代而忽视了家族支持,显得曹操的事业都是靠自己的本事打出来的。
作者刘勃将晦涩的文言文变为生动的叙述,将史官避而不谈的细节进行分析推演。
了解真实精彩的三国,就看这套《少年读三国》!点击下面链接或卡片,就可详细了解并购买。
对于文史学者刘勃的《少年读三国》这本书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