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者: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
ISBN:978-7-5362-4374-3
出版发行: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4
索书号:K296.5/G635
馆藏地点:肇图端溪书苑
内容简介
《岭南文史》于1983年创刊,为国内外连续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是广东省学术类重要刊物、专门研究岭南文化和历史的学术刊物。省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专家学者从1983年至2011年已发表的文字中选取部分文章,按人物、史地、社会、文化四个篇目,分别编辑出版《岭南文史精粹》一至四篇。
推荐理由
岭南大地背山面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来便是地灵人杰、文化荟萃之地。《岭南文史精粹.人物篇》从传说人物帝舜苍梧南行到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一批携带着中华文明符号的人物。有古今对岭南历史、社会、文化做出贡献的岭南人,如慧能、廖仲恺、蒲蛰龙;有走出岭南,在国内外做出贡献的岭南人,如张九龄、袁崇焕、容闳、胡璇泽、陈垣;有在岭南做出贡献,产生影响的非岭南人,如韩愈、苏东坡、文天祥、林则徐。从南越立国的赵佗到推翻封建帝制缔造民国的孙中山,从巾帼英雄冼夫人到一代才女冼玉清、到国母宋庆龄,岭南大地出现过数不清的风云人物,他们为岭南增色,岭南以他们而骄傲,读者从本书可以看到熟知或不熟知的一批古今人物。
精彩内容摘要
珠江文化的始祖 --- 舜帝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舜帝开始,才有“中国”之名,而且也由此开始,将珠江流域的南方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属于中华民族聚居地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尚书·舜典》载:“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即分为十二个州管辖地方,疏通河道。又称“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即是说:任命十二个州长,为四方首领,兢兢业业,安抚百姓,以德服人,蛮夷地区的人也归顺了。同时,对为乱者也以征伐,“分北三苗”“窜三苗于三危”,即对南岳一带的苗乱亲往征讨,并将三苗迁至“三危”(即今甘肃敦煌一带)。《史记》云尧禅位于 舜,“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对这段话,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可见这些话,是指天子、帝都位于四方之中而言,但从其以文德感服蛮夷、以武力征伐三苗,使四方归于一统的做法而言,不也是有将南方归于中国版图、将少数民族并入以华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之意味吗?(P2)
文天祥在广东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永和砂窟村人。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和诗人,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广东的事迹格外显彰,其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在广东写的。文天祥在广东的活动,不但在他个人生命史上写下了轰轰烈烈的一页,而且在民族史册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P98)
两广总督张之洞
作为有远识和抱负的封疆大使,张之洞不同于那些庸庸碌碌无所用心之辈。在两广总督任内,他孜孜求治、勤于职守,除了坐镇总督衙门办公外,还经常走出去,细察民情吏治。中法战争时,他夜以继日,“寝馈不遑”,善处戎机,“无片刻休息之时”。对广东的海防要隘,他亦亲自检查部署,省内如琼州、潮州、钦廉、肇庆,以及省城外围各县,他都去过。巡经虎门时,饬令建关(天培)、张(国梁)二公祠,表彰抗英伟烈,到海南崖州专访唐李衡公后裔,追念先人功业。他倾心致力洋务,在广州办炼铁厂、办纺织局,这两件重点工程,均由他部署指挥而建成。由于积劳成疾,致患肝病,曾上奏三次请求开缺回籍调理,期间还乡著书,但清廷只“赏假一月毋庸开缺”。正当中年位居显赫的张之洞,宁愿主动告病辞官回里,这对争名逐利于官场的人来说确实罕见。他巡视各地,必戒地方官不得“预备行台,借支张应”。在粤第二年为五十寿,除朝廷颁赏赐寿物品外,下令紧闭辕门不纳客,不受礼,广州明伦堂士绅送爆竹三万,入不了辕门,只得带回明伦堂燃放,一时传为佳话。他为官清廉,初到粤时,藩库存款不及五十万,临去粤时,存款二百万两。他在督署后园草亭撰联:“稼穑艰难君子教,菜根风味士夫知”,可见其俭朴之风。”(P243-P244)
徐信符与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徐信符(1879-1948年),名绍檠,广东番禺人。近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版本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广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对岭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徐信符认为,地方公共图书馆应以搜集地方文献为主要任务。他曾说:“学术枢机,其重要莫如图书馆。顾学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其性质略有不同。学校以各种科学为重,地方以各地文献为重。民国二十八年中央法令修正图书馆规程,省图书馆有储集地方文献等语。其第一条施教方法,言应发展地方特性,规定工作大纲。其第二章第六条云:省立图书馆应选购或征集本省文献物品。又第三章云:办理特藏地方文献,及编撰提要说明。读部令所颁,可知省立图书馆与地方文献关系最大。” (P364-P36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