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岭南文化沃土,讲好岭南文化故事。近年来,广东省政协文史工作实现了从留存历史到记录时代的转变、从囿于“书斋”到走向社会的转变、从传统笔录到多媒体运用的转变。
近年来,广东省政协积极探索文史与文化融合发展,在文史资料征编挖掘工作中,助推了对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最早传播者——杨匏安旧居的修缮保护工作。图为杨匏安旧居陈列室内部。(视觉中国/图)
近年来,广东省政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文史工作实现了从留存历史到记录时代的转变、从囿于“书斋”到走向社会的转变、从传统笔录到多媒体运用的转变。
紧扣时代主脉,服务中心大局,激发文史工作新活力
深入发掘文史资料以史鉴今、以文化人的时代价值,由挖掘历史到记录当下,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紧紧把握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时代特征,向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开创者和亲历者、全省各地各部门广泛征集,编辑出版《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系列丛书6卷8册500万字,抢救性开展“广东改革开放口述史(重要人物部分)”音像采集工作,忠实记录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广东群像”,大力弘扬辉映时代的改革开放精神,为了解和研究改革开放历史提供了真实立体、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开平碉楼(广东政协网/图)
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资源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征编出版《喜见瑞珠还》《莲花绽放》等记录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三亲”史料系列丛书,开展“海外粤籍华侨华人代表人士口述史”访谈摄录工作,把广泛凝聚共识贯穿文史资料工作全过程,进一步讲好湾区故事,做好“侨”的文章,增强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深入践行大团结大联合爱国统一战线主题。
及时调整征集工作思路,率先启动《同舟共济战疫情——广东政协委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辑录》史料征编工作,生动展现住粤各级政协委员在抗疫大战大考中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近年来,广东省政协共征集出版文史资料11个系列25套1200余万字,记录新时代,讴歌奋斗者,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前进、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宝贵资政借鉴。
探索融合发展,服务社会民生,培育文史工作新品牌
立足岭南文化沃土,讲好岭南文化故事。与《羊城晚报》合作创办“岭南文史”专栏,开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资源,多角度多侧面为文化岭南画像,推出了新政协新中国、名家与南粤、南粤红色文艺、南粤古驿道、南粤老字号、文物“活”起来等一系列特色专题。创新传播载体,通过“视频+直播+文图报道+线上展示”等形式传播岭南文化,以年轻人“秒懂”的生动活泼方式增强传播效果,“借船出海”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该栏目已成为广东目前以挖掘文史资料、推广岭南文化、传承红色传统为主题,持续时间最长、最具规模的全媒体报道精品栏目,是我省政协文史工作的特色品牌。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率队赴广州市调研历史文化旧址修缮保护工作 开展提案督办 (广东政协网/图)
积极探索文史与文化融合发展,用好“文史+”功能,让众多珍贵史料重回大众视野,在历史名人旧居、革命遗址遗迹等文史资料征编挖掘工作中,助推了对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最早传播者——杨匏安旧居的修缮保护工作,使之成为党史教育“红色打卡点”。
创新传播手段,丰富宣传渠道,拓展文史工作新天地
因应数字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方式,以共享为主线,努力让文史资料走出专业文献库房,更好地活化利用;以互联网为媒介,加快文史资料数字化步伐,打造宣传展示文史工作的融媒体窗口,更广泛扩大社会影响力。
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主任白洁带队调研广东省政协文史馆艺术创作进展情况 (广东政协网/图)
早在2018年,我省政协“文史广东”网站就正式注册上线,建立网上文史馆,实现史料数字化保存查询共享,创新打造文史新视界展示、“我与政协委员云交流”等互动式专题,有力扩展政协文史工作影响力。
即将启用的文史馆作为近年广东政协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在展陈模式、内容和手段上突出政协文化、广东特色和数字化设计,致力于成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宣传教育基地、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文化的展示窗口以及政协文史资料和理论研究的新高地。
羊城八景第一景扶胥浴日(广东政协网/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