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民国元老陈墨西

民国元老陈墨西

民国元老陈墨西陈华荣有媒体报道,陈墨西是因为其孙女琼瑶的作品风靡全球,享誉海内外之后,他才引起世人的关注,不然早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媒体报道,陈墨西的父亲是陈大源,曾任江西九江知府

陈华荣

有媒体报道,陈墨西是因为其孙女琼瑶的作品风靡全球,享誉海内外之后,他才引起世人的关注,不然早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媒体报道,陈墨西的父亲是陈大源,曾任江西九江知府,后来病逝于任上,家道日衰;还有媒体报道,陈墨西病逝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这些报道究竟是以讹传讹,还是果真如此?笔者作为陈墨西的堂侄,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陈墨西的曾外孙女刘建霞、堂侄陈季春、堂孙陈诗环和陈家世交黄祖同先生。感到媒体所述似是而非,有的甚至完全错误。

湖南文史_湖南文学史_湖南文史资料

一、领导秦州起义,成就一生辉煌

1999年,为了纪念陈墨西诞辰130周年,湖南文史研究馆出版了由黄祖同编辑的《风范长存》一书,书中收集了陈墨西的部分遗稿和图片资料,生平传略以及后人包括其亲属的怀念文章,汇编成册,意在告慰先贤,教育后人,让先贤的风范永存人间!

武昌起义后,陈墨西随孙中山由日本归来,黄祖同的父亲黄钺已在甘肃进行革命活动,得悉好友陈墨西已返回故国,大喜,立即传书邀请陈墨西赴甘肃共商起义大计,孙中山、周震鳞、谭延闿等极力赞同。陈墨西欣然应召,于1912年3月6日(农历正月十八日)赶赴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陈墨西到达后,传达了黄兴致促甘肃早日举义的意见,与黄钺再次修订了起义计划,于1912年3月11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宣布起义。起义军击毙了开枪顽抗的游击将军民国元老陈墨西陈华荣玉润,生擒知州张廷武,起义取得了胜利,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亦称秦州军政府),史称“陇右光复”。黄钺任军政府都督,陈墨西被任命为军政府秘书长兼教育司司长。秦州军政府的大部分文牍都出自陈墨西之手,其中《甘肃临时军政府、甘肃军政府和平解决条约》《呈复大总统文》、《陈贞瑞上国务院请愿书》均载入《陇右光复记》。

1912年3月19日,也就是秦州起义后的第八天,清政府甘肃省藩司赵惟熙以袁世凯为靠山,投机革命,诡称起义,成立了一个所谓“甘肃军政府”(人称兰州军政府),诬蔑秦州起义是“争权夺利,破坏共和”,扬言对秦州军政府要“大兵压境,炮弹相见”。我父亲、陈墨西等为顾全大局,考虑战端一起,则玉石俱焚,陇中生灵,难免涂炭,因此采取和解政策,拟订和平解决条约十四款,派陈墨西、周昆为首席代表,与赵惟熙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协议。事后,我父亲宣布解散秦州军政府,与陈墨西联袂南归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斗争。

1981年10月5日,《甘肃日报〉在刊载《秦州起义纪略》一文中,对秦州起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作用应予肯定。”秦州起义是中国辛亥革命运动中的最后一次起义,终收中华民国统一一篑之功。

二、从小文雄于乡,超龄学子遇伯乐

陈墨西名贞瑞,字墨西,晚年自号潜斋老人,1869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出生于今衡阳县三湖镇兴隆村。陈大源是陈墨西的祖父,字维之,曾任长江水师湖口炮船厂总办,江西九江知州等职,官至三品,后来病逝于任上,家道中落。陈墨西的父亲叫陈启稠,字芗频,授奉直大夫候选通判,藏书万卷,家教甚严。陈墨西从小遍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1890年,参加乡试,授廪贡生,曾在家乡创办一小报,名曰《俚语》,以白话介绍新知,启迪愚蒙。终以乡里闭塞,乃北上长沙、南京。

1903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前身)招生,陈墨西在接受时任该校监督(校长),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面试时,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李瑞清微笑着对陈墨西说:“你是大龄学生,年纪只比我小两岁,本学堂一般不收年龄太大的学生,念你有理学功底,人品端正,是可造之才,我破例特准你入学!”

陈墨西对年长两岁的李瑞清甚为恭敬,每次见面必行鞠躬礼。1907年,陈墨西毕业,李瑞清又聘请他留校任教两年。李瑞清对陈墨西有教育和知遇之恩,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陈墨西对李瑞清一直深怀感恩之心。1920年,陈墨西在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咨议兼政治参议官,惊闻老师李瑞清病故于南京,不胜悲伤,特发唁电;得悉李瑞清后人生计艰困,被迫出售家藏古玩字画多件度日,他心中难安,携四十银洋至南京旧日同学伏子明处,托其转交恩师家属。1928年至1932年期间,陈墨西被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推荐到中央政治学校教国文。四年执教时间,每年的清明,陈墨西必与汪东等旧日同学相约去南京牛首山上为师长李瑞清扫墓,恭行学生祭拜之礼,并在墓前吟诗填词,以抒悼念之情。

同时,两江师范学堂又是陈墨西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摇篮。陈墨西在学校期间同情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反清活动,革命党人赵声经黄兴引荐在两江师范任教员,创建“革命同志会”,陈墨西是最年长的会员。陈墨西说:“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和我的关系很长。”

三、政见不合,解甲还乡

陈墨西自1909年东渡日本留学,经黄兴介绍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后,南北奔走,奉献民主革命,自称“东西南北之人”。

1912年陈墨西与黄钺在甘肃领导秦州起义。1913年,陈墨西又受命于黄兴、周震鳞在北京暗中从事反对袁世凯工作,长达两年,对蔡锷讨袁也有极大的帮助。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陈墨西受袁党羽排挤,回故乡衡阳,在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今衡阳师范学院)任讲习,兼任《真共和报》(又名《启明日报》)总编辑。1917年9月10日和1923年3月1日,陈墨西两次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咨议兼政治参议官,参与孙中山身边的机要文案工作。1924年,孙中山带病赴北京与段祺瑞等谈判,陈墨西随同前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陈墨西重返广州。同年随国民革命军东征,被任命为广东省惠阳县县长。年底,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开班,共有学员800人。陈墨西是以大元帅府咨议和总政治部顾问的资格来听讲的,是年龄最大的学员。陈墨西的外孙女王璧和外孙王延在《回忆外祖父———陈墨西》一文中曾提到:外公听过毛泽东和萧楚女的讲课,毛对他很尊重,在课堂上向学员介绍“在座的有革命老前辈陈墨西先生”。学业结束时,同期学员赠送他一副对联:“群推先觉,勤学不懈”。陈墨西在政讲班结识了黄克诚。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墨西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顾问,随军北上,吴佩孚从湖南败退后,陈墨西被任命为湖南省宁远县县长。

1927年4月,国共分裂,陈墨西与国民党当局政见不合,尤其是得悉萧楚女先生被杀的消息,陈墨西心中极为悲痛,借口“家母过世,回家乡守孝”,脱离了军政界。从此,这位辛亥革命先驱、民国元老、民主革命家陈墨西就以教书为生。

四、隐居乡里,忧国忧民

1944年夏,侵华日军大举南犯。是年7月,衡阳失陷。10月,日寇在渣江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七十五岁的陈墨西目睹日寇暴行,义愤填膺,命其长孙陈继佛在其居处堂屋上画一巨幅中国地图,长约四米,宽三米,并亲书“此乃中国之大好河山,凡我黄胄须誓死捍卫之”。黄祖同先生说:“1999年,我编辑《风范长存》一书,两次去兰芝堂采访时,这副地图在墙壁上还清晰可见,陈墨西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当地的乡亲担心陈墨西之安危,劝其作罢,而陈墨西坚持已见并慷慨陈词地说:“我已年老,不能力御外寇,然能口诛笔伐,以泄我愤,死也无憾。”寥寥数语,浩然之气,震撼天地,令人敬佩不已。数日后,日军数人闯入其宅,并用刺刀洞穿其大门数处。陈墨西又和墨濡笔大书:“此扉可作巴黎油画观”九字于其上,众皆瞠目结舌,而陈墨西仍泰然自若。不数日,一日本军官率士兵多人复来,破门而入,陈墨西正襟危坐,怒目而视,继而以日语斥责,日本军官诺诺而退,并书一告示于门外:“日军官兵不准入内。”事后当地百姓认为是奇闻怪事,奔走相告。陈墨西以不惧日寇、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竟使虎狼成性的侵略者,望而生畏。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举国同庆,有人要陈墨西将损坏的门扉加以修整,陈墨西婉言拒绝,并解释说:“此门页要永远保存下来,告诫后世,勿忘国耻。”

五、终生不言利禄,晚年黄克诚相助

周震鳞先生称赞陈墨西“是一个只讲做事,不看重金钱的爽快人”。陈墨西先后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咨议兼政治参议官,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顾问,广东省惠阳县县长,湖南省宁远县县长等职。他近墨而不黑,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却又乐善好施,因此家中无甚积蓄。但每当生活陷入困境时,总有朋友鼎力相助。

1928年年底,战事频依,物价飞涨。陈墨西家中人多田少,教书收入微薄,实在难以维持。迫不得已,陈墨西给在南京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谭延闿写信求助。谭是陈的同乡老友,念及旧谊,回信邀请陈赴南京。谭延闿准备安排陈墨西去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司长或督学,陈墨西不愿意做官,坦诚地说:“做官非吾所愿,我还是想教书。”于是,谭延闿写了一封信,推荐陈墨西去中央政治学校教国文,月薪尚可,一家人不愁吃穿。

1932年秋,谭延闿已辞世年余,陈墨西在中央政治学校中受陈果夫、陈立夫势力的排挤,被迫辞职,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鲁涤平是陈墨西多年至交,得知他的窘境时,邀请他去杭州,任命他为浙江省省政府顾问、参议。陈墨西在浙江杭州的两年时间里,时常徜徉于西子湖畔,以诗文自娱,作《癸酉述怀诗十首》以明其志(此诗是1999年陈致平从台湾寄给黄祖同的,现附在《风范长存》一书中,有详细注解,通过注解可以了解他此前的人生经历)。有“沧海频惊新鬼大,桑榆日感故人稀”;“努力虽知无壮老,入时面目总全非”之句。悠悠浮云,历历往事,令他感慨万端。

1934年,鲁涤平调往南京,次年初病逝。陈墨西此时也离开浙江去了北平,因为他第二个儿子陈致平(琼瑶的父亲)在北平教书,他在北平住了一年。1936年春天,六十七岁的陈墨西操办完儿子陈致平和儿媳袁行恕的婚礼之后回到故乡衡阳,教书育人,再未远游。

黄克诚相助,晚年幸福。1950年,陈墨西还在老家办补习班,勉强可以糊口。1951年,没有一个学生读书,他就没了收入,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女儿早已去世,家中也无积蓄,生活困难,实际饿了两三天饭。自我感慨:华厦神州从春秋战国开始,八十以上月有馈肉,九十以上日有酒肉,我服务社会六十年,如今衣食却无着落。但他心中依然理解刚刚建国,百废待举。于是,他只好作诗写信给昔日老友,“不知肉味常三月,莫接膏光已二年”,请求接济。但老友们自己也是捉襟见肘,爱莫能助。后来,他的老朋友刘劲先劝他给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诚写封信,希望黄克诚能念当年在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同学的情谊上给自己一些帮助。1952年的立春日,陈墨西给黄克诚写了一封信:一是重叙友情;二是希望黄克诚能助一臂之力,帮他度过生活难关。

黄克诚认为陈墨西是一位倾向进步的辛亥老人,今日生活困难,理应得到照顾。同年夏,陈墨西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每个月有74元的固定月薪,解决了生活困难。陈墨西的堂孙陈诗环跟我说:“大爷爷晚年经常念叨,黄克诚讲感情没有忘记他这个忘年交,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有人情味。”不但黄克诚没有忘记陈墨西这个辛亥革命先驱,而且后来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民革湖南省委负责人谢晋也都惦记着他。1953年,他们两人先后致信陈墨西先生,勉励他为建设新中国发挥余热。

陈墨西耳闻目睹中共兴利除弊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得民心,非常兴奋地说:“孙中山先生所想做的,共产党都已付诸实施。老夫躬逢盛世,死无憾矣。”

耄耋之年,参政议政。1949年陈墨西受聘为衡阳县县志编撰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又当选为衡阳县政协委员。1953年,陈墨西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并相继当选为湖南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他在担任湖南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期间,除了参加代表大会之外,经常到陈家祠堂(现在叫官埠中学)等附近学校调研,对困难学生他都捐助学费,不让小孩辍学。他的堂孙陈诗环心怀感激地说:“我读书的学费都是大爷爷(陈墨西)出的。”而且他还经常以省代表名义向各级政府反映农民的疾苦和心声,直言敢谏,揭露“浮夸风”,要求拆食堂等,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但也因为此,1959年,陈墨西被划入“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之列,由于年事已高,没有受到冲击,生活待遇也未取消。1960年5月23日,见证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代更替的陈墨西在故居“兰芝别墅”驾鹤仙归,享年91岁。陈墨西去世后,当时的衡阳县政府将陈墨西祖辈遗留下来的和他自己收藏的书籍和字画,以及他的《潜斋文集》六卷、《诗存六卷》、《随笔》二卷、《大学新义》一卷等手稿,还有友人寄来的书信等全部没收(没开任何收据),共有十三担。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书籍和字画都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现在已杳无踪迹,荡然无存。而且陈墨西在自己去世之前,曾经将一皮箱的字画等珍贵物品存放在衡阳市的外孙女王璧家里,后来也被人搜走。1989年,琼瑶回故乡衡阳探亲祭祖时曾向衡阳市有关部门提出“物归原主”的要求,但后来也不了了之。

六、传承船山思想,致力教育事业

陈墨西深受王船山这种历史责任感的影响,毕生推崇王船山学术思想,潜心于王夫之之研究,曾著有《关于王夫之学术思想之探讨》,原稿近两万字,省文史馆有存稿。1909年,为了纪念王船山诞辰290周年,陈墨西写了一副对联:“湘水衡云留正气,楚辞孤竹证同心”。1982年王船山故居修缮一新,对外开放时,这副对联与陶澍、唐鉴等先哲的对联一起悬挂在那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954年12月,兰芝堂的亲人用竹睡椅抬着八十五岁的陈墨西两次专程去曲兰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和大罗山墓地考察,在当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走访船山后裔和当地老人,寻求史实,商讨保护船山故居及坟地的办法。回家后伏案工作十多天,写了近三万字的《王船山故居沿革及坟墓》的调查材料,提出了“王船山故居之保护,要以湘西草堂为重。因为草堂为王船山终老之地,且自前清道咸以来,经陶澍、唐鉴诸名人之题赞,湘西草堂已名闻全国”,还提出“在船山墓庐附近宜成立船山图书馆”等整修和保护王船山故居坟墓的建议。并在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保护船山故址”提案,被登记为五五八号。陈墨西的堂侄陈季春饱含深情地回忆:“当年为了赶时间写这个提案,堂伯可谓废寝忘食,我和父亲都在帮忙,父亲负责誊抄,我负责磨墨。”后来,这份调查材料经其堂侄陈稹整理,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船山学社联合主办的《船山学报》1985年第1期上发表,对研究船山遗迹,很有参考价值。

后来,湖大教授马宗霍也来函,称:“先生提议恢复湘西草堂,某极表同情,不惟草堂,即高节里大罗山船山所葬之地,某十余年前亲往拜谒,顾墓庐虽存,墓地已有崩剥之象,其时某尝向当道谈及,请加整饬,竟尤注存之者,此次若得与草堂同加修理则一举两成,尤胜事也。”

1955年2月18日,省文化局在答复陈墨西这一提案时认为:“船山墓庐附近目前无条件成立图书馆,可将今年新成立的衡阳图书馆更名为船山图书馆以资纪念。”3月11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衡阳市船山图书馆,4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

陈墨西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从二十五岁起就以教书为业,先后在北平、武昌、九江、杭州、南京、甘肃等地教书;也在故乡衡阳的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今衡阳师范学院)、省立高中、省立衡阳女子中学师范部、衡阳市二中、衡山南岳女子中学高中等学校任教。陈墨西在一生的教育事业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心得。他认为:中国旧学,最先完善者道德,最精深者哲理!他提倡“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与兄言友,与弟言恭,与妇言顺,与朋友言信”。“学年俱进老至不知,社会革新群推先觉”,这是陈墨西晚年写在兰芝别墅大门上的一副对联。陈墨西一生不但致力于教育事业,而且一生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陈墨西以诗书传家,代代出人才。现在以陈墨西、陈致平、琼瑶、陈怀谷祖孙三代人为代表的衡阳县三湖镇兴隆村陈氏家族已被列为衡阳市“十大名门”之一。

(作者单位:衡阳市反邪教协会)

上一篇: 文史新探.doc 10页
下一篇: 2010年高考试题-文科-数学(全国卷1).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