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听说过大禹治水、负荆请罪、张骞出使西域、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都出自《史记》。
《史记》以人物为中心,通贯古今,记录了无数精彩鲜活的中国故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
想通晓中国历史,就不得不读《史记》。
在教育界,《史记》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就出现了“将相和”的课文,初高中教材中也出现了关于《史记》的文言文。
从1952年开始,《史记》就几乎是每年的必考书目。
越了解《史记》,就越能感受到《史记》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它的品读价值。
孩子读《史记》,无论是从增进学业、了解历史、人格塑造方面,都大有裨益。
不过《史记》文言文的形式,成人阅读起来都感觉困难,鲜有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品读。
市面上给孩子看的《史记》版本繁多,品质参差不齐。
作为父母,我们如何才能帮孩子找到一套既权威又不失趣味的版本呢?
深谙儿童文学创作之道的台湾省儿童文学作家马景贤先生,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发育特点,结合儿童阅读习惯,对《史记》进行了白话创作。
完成了这套专门为小学阶段孩子打造的《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
马景贤先生毕业于台湾省师范大学国文系。
曾任台湾省图书馆编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方图书馆馆员、台湾省儿童文学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他对于国学有着特别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还有常年创作、翻译儿童文学的工作背景。
因此,才能将更忠于原著的《史记》与儿童阅读兴趣相结合,创作出这套特别符合孩子口味,又颇为经典的《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
这套书还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徐日辉老师审定,更贴合史实。
全书内容分为6册,四色印刷,包含大语文内容,兼顾了权威性、趣味性及实用性,完全满足家长对于选择《史记》版本的各种需求。
延续了原著经典的纪传体形式,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张力十足的国风漫画再现从尧舜禹时代到汉武帝为止的三千年历史。
文字浅显易懂,故事精彩纷呈,孩子一秒入坑。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官位直接高过廉颇。廉颇大将军生气地说:
“我是赵国的大将军,对国家有莫大功劳。可蔺相如只靠他那一张嘴巴,地位却比我高,岂有此理!”
廉颇打算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为了不与廉颇起冲突,刻意躲避廉颇,大家都觉得蔺相如完全不必如此,此时蔺相如说出了一番相当有格局的话:
“秦国不敢攻击赵国,是因为有廉颇和我。如果我们互相争斗起来,不就正合秦国的心意吗?我躲避他,是为了国家,个人的恩怨又算什么?”
廉颇听后,颇觉惭愧,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围绕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展开。
《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小节,把这三个故事用特别通俗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出。
小读者可以先通过文字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再通过漫画加深对核心内容的理解。
漫画插图均节选自文章中冲突鲜明的片段。
生动的表情和人物间的对话,让小读者可以在通读整个故事后,再通过漫画对内容的精髓掌握得更加深刻。
本套书六册共分为九个主题:
古代的圣王、圣王与暴君、春秋五霸、吴越争霸、战国风云、赵魏的危机、秦的兴亡、楚汉相争、大汉天威,每个主题下还细分为若干小节。
其中包含150多个历史人物,80个古代战役和故事。融合历史脉络,解析前人智慧,把握历史关键。
用孩子们能读懂的方式,品读史家之绝唱。
700幅漫画,表情生动,性格突出,更是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和趣味。
例如改革法律的商鞅:
孟尝君的故事:
荆轲刺秦王:
姜太公钓鱼:
优美的人物线条,丰富养眼的颜色,人物之间的对话气泡,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阅读形式。
还有很多有趣的标题:比如“没人要的孩子、只要舌头的人、秦始皇的秘密”等,这些有趣的细节和排版,共同打造了孩子爱看的儿童版《史记》。
兴趣是一切的前提,书的品质再高,也需要孩子喜欢看才可以。
《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中每个故事的输出,都由浅显易懂的语言,精彩纷呈的情节,耐人寻味的冲突转折,强大视觉冲击的漫画组成。
趣味值直接拉满,确保每个孩子翻开马上就能读进去。
《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还有很多有益且实用的地方,接下来一一介绍。
1. 专业团队创作审校,
尊重还原原著,保证原汁原味
很多家长对于非原版的读本总是会有顾虑。担心读本为了讨孩子欢心,出现内容与原著不符的情况。
有这样担心的家长这下完全可以放心了。
《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创作团队,以原著为基础,尊重原著,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中的情节。
例如《史记·五帝本纪》原著中记载:
虞舜者,名日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中对应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舜出生在中国的北部,是黄帝的后代子孙。舜的父亲是个盲人,在舜的母亲死后,他父亲又娶了后母。本来后母对舜就不好,等后母生下弟弟象之后,舜的父亲和后母都非常喜欢弟弟,对舜就更不好了。
舜的父亲常想杀了舜,舜每次都躲避开了;如果有小错,舜就接受责罚。舜忍受着各种痛苦,却一点抱怨都没有。
内容与原著保持高度一致,没有进行“魔改”。
这也是我认同和喜爱此书的最大原因:读史明人心智,儿童读史,传承经典回归原著尤为重要。
可以说《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是用孩子的语言和视角把《史记》原著真实还原了。
作者和专家对内容有着严格的审定流程,让这套书更具权威性。家长完全可以放心把书交到孩子手里。
2. 生词、成语注解,文学知识拓展,
助力培养文史学霸
《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全套书共有45篇白话文—文言文对照故事,这种对照的阅读形式无疑是帮助孩子减少文言文阅读障碍,增加阅读兴趣,入手古文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例如“重耳流亡”中节选了《史记·晋世家》很精彩的一个片段,片段讲述了太子遭到骊姬陷害自杀而亡,重耳被迫流亡的故事。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故事:
小读者通过白话文了解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再阅读文言文节选,大大降低了文言文的阅读难度,帮助孩子打开文言文学习之门。
这也是创作团队创作本书的初衷——希望通过阅读能引导孩子们进入《史记》的世界,激发他们对《史记》原书的兴趣,了解正史,亦领略《史记》中的文学风采。
除此之外,每个故事后面,还会根据故事中出现的成语、生词,进行词语拓展。
例如出现在“齐桓公”小节中的诸多词汇和成语:安居乐业、跌宕起伏、自刎、缔结等。
全书共有600+生僻字注音,300+疑难词注释,100+成语。
这个版块能够帮助低年级的孩子提高词汇储备、语言能力,更好理解故事情节。
这些词都是使用率非常高的书面词语,积累词汇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孩子在写作中运用起来,让孩子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每个单元还有文史知识的拓展版块。“宋襄公”中选取了《孙子兵法·始计》节选作为文史知识拓展的内容:
用兵作战,本来就是一种诡诈之术。
因此,有能力而装作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作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作攻打远处,欲攻打远处却装作攻打近处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预先讲明。
讲的是“兵不厌诈”,用来呼应前文中宋襄公对敌人仁慈的愚昧行为。
“飞将军李广”中,除了讲述飞将军李广射虎的故事外,还有唐代诗人卢纶写过的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讲的就是李广射虎的故事。
一套文史知识读本,同时还涉及了诸多地理、人文、军事谋略、诗词等相关知识,更有其它文言文著作贯穿其中。
完全可以满足孩子课外拓展的需求,帮助孩子提高人文素养。
3. 九大写作技巧,边读边学
这套书的适读年龄是6-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
上小学的孩子家长都知道,进入小学后,作文俨然成了家长、老师都头疼的攻坚战。
创编团队也没有错过帮助孩子提升写作技巧的机会。
每册书后面都有写作技巧分析,这些分析都是结合书中的史实故事,学起来会更有针对性。
第一册是场面描写。本册书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武王即位第九年伐纣的场面描写。作者给出场面描写的4个方法:
第一个是要写明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例如,武王到父亲坟前祭祀,是发生在武王即位的第九年,他告诉父亲自己要出兵伐纣的决心。
对比原文中的第九年、父亲坟前、告诉父亲伐纣的决心,交代了时间、地点、背景,这便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让读者明白了活动发生的背景。
在写作时,还要分清主次,在描写时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
并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一般可以按照由面到点的顺序来写。
例如,在写牧野之战时,书中不但对武王进行了集中描写,并且先写总体情况“战车三百辆,士兵四万五千人,浩浩荡荡向东方出发”,再写武王、纣王、士兵的语言或行为,这样写就显得条理非常清晰。
第二册讲到了写作常用的记叙方式,共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方法。
第三册介绍了故事中出现过的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十种修辞手法。
第四册介绍了寄情于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四种抒情方式。
第五册描述了议论在文章开头、结尾和中间的应用方法。
第六册讲述了记叙文的6种写作方法。
满满都是干货,孩子看了这套书,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史知识,更是文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称它为大语文时代下的实用工具和参考宝典也一点不为过。
最后还有关于《史记》的系统介绍,从历史和文学视角分析了它给后世的人带来的影响。
还有作者司马迁的生平介绍。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用一生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让孩子全面了解这部史学界的文学巨著。
随着对《史记》的深入了解,我越来越认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品读《史记》。
原著读起来有很多障碍,如果孩子缺少阅读兴趣,家长无法甄选权威的青少版本,就来看这套《典籍里的大语文:史记》吧。
原价 175元 ,团购价只要79元!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