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往事如烟,温故知新。小城故事多,说也说不完——最近发行的张元鼎《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就是用一个一个故事讲述清江浦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该丛书内容通俗、本土、丰富、有趣,涉及传说故事、趣闻轶事、风土民俗、旅游风光诸多方面;体裁独特、多样,有灯谜、相声、双簧、故事、纪实、议论、解说词精彩纷呈。真是“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该丛书宛如有滋有味的淮扬菜,让人回味、让人赞美、让人爱不释手,颇得读者缘。《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获得社会高度认同,是淮安市文广新局阅读推荐作品、淮安市教育局乡土教育读本、淮安市旅游局旅游推荐读本、淮安市文联签约作家作品、淮安市总工会职工教育读本、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本地风情读本、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地方文化读本、淮安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读本。难怪人称作者为“文化奇人”、“故事专业户”。
风韵可人
通观“春风放胆去梳柳,夜雨瞒人在润花。”清江浦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灿若星河,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而生长在这片得天独厚的沃土上、有用笔讲故事天赋的张元鼎真是如鱼得水,一发而不可收。
这部《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共收入171篇各具特色的美文故事,洋洋60万字,分装成6本,平均每本10万字,展现了清江浦600年的沧桑巨变。这套丛书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融于一体,娓娓道来,是不可多得的小城清江浦人文故事大汇集。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读后都让人回味无穷,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从而使我们为置身于这座被誉为“运河之都”的历史文化古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丛书第一卷《人文风貌》有32篇文章,主要展示了清江浦古今人文风貌。其中,以“文苑撷英”分量为多。“城市名片”以淮安文化名城、运河之都、大湖之邦、美食之乡城市四大特征来作为名镇清江浦的背景简介。“历史人物”展示了对清江浦有突出影响的历史人物。“文化先贤”昭显历史文化先贤的文化成就。“文苑撷英”记述了本土当代文艺领域独具风貌的人才,涉及文学、书画、摄影、曲艺、民间文艺、音乐、舞蹈、戏剧等。第二卷《乡土杂谈》有36篇文章,以谈论的方式反映清江浦的风情。其中,以“议论”为重点。“侃谈”是以耳熟能详、影响久远的老地方的风土人情为引子展开。“漫谈”是以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风俗习惯作为话题。其中,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风俗为重要内容。
“议论”是对社会问题的建议和探讨,涉及政治、社会、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历史、科技等方面。第三卷《岁月痕迹》有36篇文章,是文革以来重要街道和寻常巷陌趣闻轶事的回忆。清江浦是千年古城,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韵,有着长期的民俗风情积淀和传承;史无前例的文革又使这里的社会风貌受到冲击发生嬗变。传统与动乱碰撞出独特的时代特征,耳濡目染,对于他最清晰、最自然的少时记忆印象尤深,故《岁月痕迹》在半个世纪中,以文革十年记忆较多。《岁月痕迹》分“社会百态”、“人生百味”、“街道记忆”三部分。第四卷《小城故事》有22篇文章,为清江浦的民间传说故事。在社会动荡的文革时代,作者恰同学少年,年幼体弱,“好”事没份,遂顺应了绵延不绝的清江浦人侃大山的风俗和崇尚悠然宁静的情趣,不但对火红时代的“激进思想”,自然构筑起一道“防火墙”,而且还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为后耒著书立说、讲述清江浦故事积攒了大量生动素材,这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小城故事》分“老地名故事”、“老地方故事”、“新故事”三部分。这些故事有的基本写实,有的经提炼加工,有的按风情创作。第五卷《文艺风情》有26篇文章,为文艺中的风俗民情。
其中,以“文艺采风”内容最多。“谜艺探骊”反映清江浦民间灯谜这一风俗活动,涉及谜作、谜事、谜论和谜人等内容。“曲艺觅趣”中的作品是以清江浦人侃三国、侃水浒、侃古董等风俗创作而成的对口相声和双簧作品。“文艺采风”主要通过陈述、赏析和评论,来反映古典文学名著、名篇中的淮安风情。第六卷《淮上风光》有19篇文章,为清江浦游览胜地的导游词,分“园林”、“寺庙”、“故居”、“馆藏”四部分。“园林”占据“半壁江山”,呈现的是一幅幅生动赢人的导游图。
厚积薄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文章得失不由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部精品“砖头书”的脱颖而出,无疑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像一座大花园,群芳竞妍,姹紫嫣红。清江浦东西大街浓浓树荫、古朴民居;里运河清澈河水、华滋草木;居民的悠闲情致、淳朴风情,在他笔下都显得栩栩如生,令人神往。该丛书是多角度、立体式展示清江浦的民俗生活画卷,是一幅用文字绘就的《清明上河图》,可以吸引人们来此做客,一睹迷人风光,聆听有趣故事,领略风俗民情。
三国等四大名著在我国是老少皆知,人人都懂,张元鼎的《侃三国》选择清江浦老澡堂庆福池作为“舞台”,让跑堂“张三”和一帮浴客通过卖萝卜、续茶水、递毛巾的真实情景,融入三国的情节。“如果要把三国说,必须知道十个伯。”张三一口气报出刘伯和、吕伯奢等十个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伯,即张翼字伯恭、张巍字伯歧,让大家猜,瞬间把浴客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形象地再现了清江浦那尘封的侃大山往事。他笔下的清晏园导游词具有典雅美(曲径通幽的含蓄之美)、自然美(自然天成之美)和传奇美(新颖有趣)。语言诙谐、优雅、时尚、清新,老少咸宜。如:“柳凭轩依柳而建,荷花近在咫尺,置身其中,一边品茶,一边赏荷,可以体会‘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情’的乐趣。漫步长堤,柳藤相依,水光涟漪,宛如风景画中。”他在《漫话清江浦俗语》中,将俗语内容分为吃穿、语言、家庭、社会四大类,保存了一些近于失传的俗语。如“搞家不和田三嫂”:田三嫂生性多疑,自私毒辣。她先是与妯娌不和,继而虐待公婆,毒打佣工,天天闹分家,咒骂灶王爷,终将和谐了九代的大家庭闹分了。灶王爷将其告到玉皇大帝,送至丰都城。十殿阎罗处以刑罚,并将其烧成灰。田三嫂的灰飘树上便成洋辣子,落到水里便成蚂蟥。这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句俗语都有一段令人回味的故事。《花街估衣店》、《淮阴吴二吹》、《老坝口岁月》等为“文革”以来的回忆文章,保存了翔实的社会风情资料。其中,《文革中的石码头街》再现当年情景:“游行队伍川流不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用在这里依然贴切。在游行队伍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支队伍走在路上,寂静无声,不知为何,横幅白底黑字“坚决抗击苏修入侵珍宝岛”赫然醒目。这支队伍中,突然出现十多个戴着掩住耳朵的黄色帽子的人,很像日本兵。再仔细一瞧,是发黄的白布帽子。原来木器厂工人戴着工作帽,来不及换下,就加入了革命洪流。”可见其激情澎湃。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我的朋友圈子里,有文史方面的专家,有创作写书的高手,有擅长新闻报道的媒体人,有善写公文的笔杆子,他们大多精通本行,出类拔萃,所谓“学有专攻”。张元鼎应称为“多面手”,他在写作方面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细看这套丛书,其题材之广泛,手法之新颖,文字之精湛,感情之真挚,风格之多样,让人从中感受至美意境,体验诗情画意,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张元鼎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1998年,获上海大世界地名记忆基尼斯纪录,并载入《2000年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人类奇迹部分。2004年,相声《侃三国》被央视《全国相声小品精品荟萃》集收录。2007年,发明的汉字简易输入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被《中国知识产权报》等称为最佳输入法。他的兴趣爱好曾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上海电视台《天下第一》栏目、江苏电视台《长江视野》栏目及扬子晚报等多家传媒专题报道。
意犹未尽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盛开时。”张元鼎一方面专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及其风情,拼力挖掘小城故事,留住乡愁,为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包容天下,崛起江淮”加油助力;一方面专攻三国文化。在《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中,三国灯谜、三国故事、三国相声、三国双簧和《三国演义》中的淮安风情真是琳琅满目。他的《说三国丛书》中的历史研究《三国人物探秘》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文艺评论《水浒中的三国》也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创作《蜀汉风云录》目前已完成六万字,不日将截稿付梓,呈现给读者又一文化美餐。眼下,他将自己挖掘整理的三国与淮安历史资料用于家乡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上,建议在里运河畔筹建三国文化主题公园,以策应“纳湖入城”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他已将建三国主题公园的资源优势和初步设想呈报给市有关领导。我们期待他梦想成真,再创奇迹。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元鼎的《清江浦文化风韵丛书》自问世以来就颇为抢手,一时“洛阳纸贵”,可见读者对他的书和讲故事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非常认同。一城运河水韵,千年诗画淮安。我们热盼他不断有新的佳作面世,也期冀有更多像张元鼎这样热心的文化人,致力讲好清江浦故事,增强和升华人民大众的文化自信,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住更多城市记忆,为古城增光添彩。
作者单位系淮安市清江浦区地方志办公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