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学论文.doc:..风外国文学”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合并及合并后的外文学教学改革摘要:1997年学科调整后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在信息一体化的全球化氛围中,再现勃勃生机,很快从原来的危机状态下走岀,经过几年发展,硕士、博上、博士后流动站三级体制得以完善,全面拉动了该学科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层进展。但学科合并后的高层次整合并不理想,两个老学科之间的关系多有争议,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依然不少。文章就学科合并及合并后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理念目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整合;教学改革Abstract:In1997,aftertherevisionofsubjectsandintheatmosphereofglobalinformation,,thesystemofMaster,DoctorandPost-,aim,;Teachingreform1917年周作人以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的身份首先开设欧洲文学史,1918年第一本《欧洲文学史》教材问世。1930年朱自清主持清华大学国文系后,明确提出从“比较"高度认识“四洋文学"o193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对大学课程进行调整,中文系课程设置沿用清华思路。
1946年,按照闻一多的设想:把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外国语言文学系分解重组文学系和语言系,后因争议较大未能实施。1952年新中国高校学科大调整后,“外国文学史讨乍为规范的学科名称替代“欧洲文学史"、“西洋文学1997年国务院社科规划办公室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本着减少旧学科、发展新学科的宗旨,将高校讲坛上存在了80年的外国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比较文学实施学科合并,合并为“文学”学科之下新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原有学科只能以专业性质(专业方向)存在.—、“各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容忍”和“作品具有普遍的全人类意义"两方面提出“世界文学”(德语复合词Weltliteraur)的构想:“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①研究者据此认为文学是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体现了人类文学的伟大进步,论者确信,随着全球八体化的日益临近,相互影响日益深刻,你屮有我、•沃伦认为世界文学除歌德赋予的涵义外,还指全球各民族文学的总和,或指那些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他较早认识到世界文学对于比较文学的重要性,他这样界定比较文学:从-种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
从屮我们看到两种涵义的世界文学:•个着眼于文学发展前景的理论构想;•“世界文学”却没有在学科的理论构建中真正发挥作用,起支配性作用的是“文学关系”说。比如陈惇、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给比较文学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定义:•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把比较文学界定为对各种“文学关系”的研究,这是中国学派较为-致的观点,而“文学关系”是-•个差异性概念,在文学关系的研究中,国别、民族、文化差异等外部因素是其关注的中心,对它的强调消解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进入核心课的外国文学在大学中文系的地位获得极大改善。“外国文学”在呻国语言文学系”是否具有合法性的问题得以根本解决。但学科合并后,学科内部与比较文学的矛盾却凸现出来。从新学科的命名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能够彼此替代,而应该保留各自本原特性,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整合,以达至文学研究的新境界,但实际情形却不全然如此。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一贯是学科发展的晴雨表,通过互联网,仅就2002年全国有硕士招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