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史时事」为什么国内文史哲领域是公知的重灾区?

「史时事」为什么国内文史哲领域是公知的重灾区?

「史时事」为什么国内文史哲领域是公知的重灾区?应该说在任何国家,文史哲领域都是各国公知的重灾区,美国、欧洲都是一样的。科技理工领域不存在什么复古,古不胜今,这是铁律。

应该说在任何国家,文史哲领域都是各国公知的重灾区,美国、欧洲都是一样的。

文史哲的重要性_文史哲关系_文史哲的作用

司马迁

第一:文史哲领域比的不是高下,比的是差异

科技理工领域不存在什么复古,古不胜今,这是铁律。爱因斯坦再牛,他也比不过现代一个普通科学家的理论水平。科技理工类的发展就是一条向上的斜线,科技永远是向上进步的,后人的理论一定比前人的更加深入合理。

文史哲领域的发展则像是一条弯曲的股市K线。

如果读一下中国的文学史,就知道文艺的发展就是复古派和创新派的交替更迭,汉赋绮丽转为建安风骨,魏晋风度转为盛唐气象,明朝重形式的台阁体很快又被重自我的性灵派取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已成一代绝唱,在该形式上,后人没有发展余地了。

两千年前的大哲学家,诸子百家的思想,欧洲先贤们的思想,现在依然很多人没吃透,也未必有哪些个哲学家就能提出比他们高明的理论。

文史哲的发展演进更像是古人们早就提出了一些大的框架,后代的人们不断地在其框架下循环往复,今天侧重这个方面,明天又侧重另一个方面了,但始终没走出那个圈圈。

有一句老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比武打擂,大家可以从一个单纯的衡量指标,谁能把谁击倒,就比出纵向的高下。各个学科领域里面,理工科技类的,讲究数据和定理论证,普遍可以量化,要比谁对谁错,谁高谁低,也基本没什么争议。不说那些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就是普通的科技理工从业人员,比一比他们的高低,基本上从他们收入水平就能看出高下了。腾讯的一个高级工程师,肯定比某小城市小公司的程序员厉害。

文史哲领域,赚钱最多的那些文化界名人,不一定真的是业界都公认的大师,比如那些热门电视剧电影的剧作家,赚的可能比茅盾文学奖的得主多多了。有时候,人们喜欢拿受众的多少来衡量文史哲圈里人物的排位高低,但是那些拿着微薄收入大师的铁粉心里,却视那些畅销作家的水平如狗屎。

文史哲领域的成就高低太难评定了,90年代韩寒的作文被老师打零分,十年一晃,他也能成一代文豪。司马迁的《史记》,东汉人评价不高,鲁迅眼里就成神作了。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那文人们要怎么来比赛呢?

文人自古相轻。古代文艺评论的书籍作品太多了,太多文人都看不起别人。曹植曾说过,写诗没人家好就不要评价人家的诗歌。

这种傲气很容易就转变为标新立异的动力,不希望和别人写出或说出一样的东西,只有不一样了,才能比出高下,而且和大众观点距离越远,越显得了不起。

于是,脱离主旋律的观点就成了公知们和其他人划清界限的办法。

文史哲的重要性_文史哲关系_文史哲的作用

培根

第二:文史哲领域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明智聪慧深刻的人有一个爱好:反省。

文人们看待任何事情,都喜欢看两面,马克思教的好哇!如果社会上对于一面(正能量)讲的太多了,他们就会自觉地喜欢往另一面(负能量)跑,不管另一面是不是对的,先跑过去再说。他们觉得只有天平的两面平衡了,才是真实的世界。尽管,有时天平是偏的。

文史哲关系_文史哲的重要性_文史哲的作用

屈原

第三:文史哲领域的精品很多是以文为苦的产物

文史哲自古就是政治工具,用来教化人民的思想就靠这三个法宝。就像镜面反射,政治力量刺进人心,人心千面,不一定每个人都觉得这种刺激是舒服的。那些不舒服的人,就想把自己的痛感通过文史哲再反射回社会,让社会跟着他一起哭。

看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文人们讲究文以载道,同时早早就修炼出了“以文为哭”的技能,比如屈原同学。现在的这些公知恨国党不就是一群露才扬己,然后自我感觉“有志难伸”的人么?文人是缺乏理性的,痛了就哭,只是哭鼻子没人理啊。文史哲撼动人心的力量不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能比的,国家通过文史哲来纠正老百姓的三观,公知们也懂得用文史哲引起大家共鸣。

文史哲的重要性_文史哲的作用_文史哲关系

上一篇: 【看电影】凯文·史派西 祝你生日快乐
下一篇: 从血脉到民族,由道德基准切入的中国古代的哲学核心价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