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左史
历史散文左史
1 / 7
历史散文左史
历史散文左史
【篇一:历史散文左史】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我国古代史官文化渊源深远,记录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出现很早,
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即是是周通劝告成王之言,《大诰》是对诸侯的训令,
《多士》《多方》是对殷民的训斥,《康诰》又教训了康叔怎样治
理殷民,《君奭》是周公与召公的讲话。
经过这些记录,反应了周人政治思想及周初的社会风采,对先秦历
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国语》
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册,分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期间,周、鲁、齐、
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相传史料源于各国史官记述,由战
国时人编集成书。
内容与语言特点上,显得很是杂芜不章,如《鲁语》鲜录鲁国大事,
而多记小故事谈论,篇幅不长,语言隽永,而《晋语》则全面详细
地记录晋国历史,篇幅长而叙事出色;《齐语》多管仲、桓公之政
论,《越语》就仅记勾践灭吴之事,开人物列传之先;《楚语》
《吴语》文字流利整饬,很有气概,而《周语》就旨在说教,行文
委宛。有的地方朴素简省,精华简洁,而有的地方,人物对话却生
动丰富,细微着迷,极其出色。
总之,即是史料素材不一,编集时又没有加以修辞润饰,故而记言
叙事水平错落不齐,风格差别颇大。
三、《春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纲要,由孔子订正,记录了公元前722~481
年鲁国历史,其记事简而有法,字寓褒贬,文出爱憎,多总结兴亡
治乱之成败教训,以图显尊王攘夷,正名分,重世风教化之思想。
历史散文左史
历史散文左史
1 / 7
历史散文左史
《春秋》的语言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即
“一字之中寓褒贬”,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委宛,又理解晓畅。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一字“克”与“郑伯”的形容,便正确地表
了然对整个事件的见解,“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
郑伯,讥失教也。”诸这样类,细微入言,标记着我国古代记事散文
艺术水平的提升。
历史散文左史
历史散文左史
2 / 7
历史散文左史
四、《左传》
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的编年体史册,全面记录了公元前722~468年
各诸侯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比较真切地反应了那个时代。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编,故而别名《春秋左氏传》,即以《春
秋》记事为纲目,增加了很多历史事实与传说,更为详细出彩地描
绘了各种历史事件及人物容貌。
语言精练委宛,词约义丰,又擅长把复杂场面条理清楚地鲜亮表现。
“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思索润饰,独成一手。”
《左传》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如《春秋》一般,即以儒家立场经过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排列,来总结教训,达到伦理道德的评论,以史
为鉴,善恶明分,有警世刺时之效。
“艳而富”是《左传》最大的叙事特点:
其“富”在于内容的表现上,不单记录了各国君位嬗变,谋权夺势之
惊云,也写了倾轧火并各诸侯间的欺骗侵掠,更有惊心动魄又宏阔
凄凉的战争场面,从千军万马间的厮杀到一隅之地的诡计谋谋,大
大小小,八门五花的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民俗遗闻、儿歌民歌,
一一搜罗此中,并且叙事详略适当,剪裁明细,做到“疏而不遗,俭
而不阙”,又“情韵并美,文采并耀”。
“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