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窦武陈蕃(窦武什么意思)

窦武陈蕃(窦武什么意思)

窦武陈蕃(窦武什么意思)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就在袁曹二人摩拳擦掌、等待最后决战之时,袁绍帐下的“檄文小能手”陈琳,率先把曹操大骂了一顿。在这篇长达1300余字的“小作文”里,“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这句话,可谓杀伤力十足。它不仅让曹操“当场社死”,也让世人回想起了:其父曹嵩,正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须知,东汉时期的宦官与党人(或称清流名士),可谓势同水火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就在袁曹二人摩拳擦掌、等待最后决战之时,袁绍帐下的“檄文小能手”陈琳,率先把曹操大骂了一顿。

在这篇长达1300余字的“小作文”里,“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这句话,可谓杀伤力十足。它不仅让曹操“当场社死”,也让世人回想起了:其父曹嵩,正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

须知,东汉时期的宦官与党人(或称清流名士),可谓势同水火;在两次党锢之祸后,宦官更是被党人视为死敌。既然如此,曹操又是如何摆脱“赘阉遗丑”的恶名,并得到诸多名士一致好评的呢?

窦武陈蕃(窦武什么意思)

窦武陈蕃(窦武什么意思)

上图_《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

一、桥玄与何颙的赏识

曹操恐怕没想到,他少年时的意气之举,竟改变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据《世说新语·识鉴》注引《续汉书》记载:“初,魏武帝为诸生,未知名也,玄甚异之。”所谓“诸生”,乃太学生也。灵帝建宁二年(169年),15岁的曹操初入太学,正是一腔热血之际。此时,正值陈蕃、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而身死(168年9月),曹操一时“上头”,遂陈书灵帝,请求为陈、窦二人翻案。

(注:万绳楠先生在《廓清曹操少年时代的迷雾》一文中指出:太学生在入学前称“童生”,一般在15岁到20岁之间。因为太学生有议政权,所以曹操为陈蕃、窦武翻案,必然发生在他入学之后。而且,又因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带来的严峻政治环境,所以曹操为党人发言,又必然在此事发生(即169年10月)之前。曹操生于155年,综合可知,他初入太学为陈蕃翻案时,才年仅15岁。)

上图_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

汉灵帝宠信宦官,世人皆知。故曹操所愿,灵帝当然“不能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曹操此举,竟意外得到了太尉乔玄与南阳名士的赏识。

桥玄赞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颙初次见到曹操,也发出“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的感慨。可见,曹操正是凭借“为党人翻案”这件事,才初步得到了清流名士的好感。在党人与宦官关系紧张期间,曹操以宦官后人的身份替陈蕃说话,这的确难能可贵。在得到桥玄、何颙二人的推崇后,曹操开始小有名气,“由是声名益重”。

也正因如此,曹操在成年之后,才会被司马防(司马懿之父)顺利推举为洛阳北部尉。此外,从陈逸(陈蕃之子)、许攸、王芬等人谋废灵帝期间曾叫上曹操(但曹操并未答应)来看,一些名士已把曹操视为了自己人,而非与他们对立的“宦官”。

当然,曹操在步入仕途后的一些激进之举,也同样是他能得到清流名士赏识的主要原因。

上图_蹇硕(?—189年)

二、向党人代表“致敬”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曹操步入仕途后,曾干了几件“大事”:如担任洛阳北部尉期间,他用五色棒活活敲死了宦官蹇硕的叔父;再如,曹操迁为济南国相后,曾“禁断淫祀”,致使“奸宄逃窜,郡界肃然”。这一系列举动,虽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却大有来头。

时有小黄门蹇硕,深受灵帝宠信;而曹操杖杀其叔父,不仅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权,更是向党人首领之一的李膺“致敬”:后者任司隶校尉期间,亦曾严明执法,并依法处死了宦官头目张让的弟弟张朔。

此举虽让李膺之名再上一个台阶,却也让他把宦官给得罪死了。果不其然,在第二次党锢之祸期间,李膺被迫害致死,以致当时的清流名士无不痛惜、愤慨。如今曹操效仿李膺,其办法虽有“取巧”之嫌,却也让不少朝臣对他给予了肯定。在他们的运作下,曹操外出征讨黄巾军,以军功累迁至济南国相,从而避免了与宦官集团的正面冲突。

上图_《风俗通义》,汉唐人多引作《风俗通》,东汉泰山太守应劭著

有意思的是,曹操到了济南,也依旧没闲着。据应邵《风俗通义》记载,济南地区流行淫祀,这种妖风邪气“历三百余年而未绝”,“唯乐安太傅陈蕃、济南相曹操一切禁绝,肃然政清”。看来,曹操禁断淫祀的做法,也是与党人一脉相承的。

综上,曹操这一系列举动,显然经过了精心筹谋,用以摆脱“赘阉遗丑”的恶名。但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此时才20多岁,难道他就能思考地这么周全了吗?

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明:曹操是天生的政治家,“活该”他能一统北方。否则的话,曹操背后必有“高人”指点。窃以为,除了桥玄之外,袁绍也有可能是曹操的“领路人”。

上图_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三、最有效果的一招

在表明自身倾向于党人的立场后,曹操距离“闻名中原”也只差两步了。

最为关键的一步,正是来自许劭的评语。它有两个版本,裴注孙盛《异同杂语》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后汉书·许劭传》中则称他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不管是褒义的“能臣”“英雄”,还是贬义的“奸雄”“奸贼”,都证明了曹操将来非同寻常的一生。

许劭以品评人物而出名,其主持的“月旦评”更是中原地区最负盛名的人物品评大会。在“激扬文字,互相题扶”的大环境下,凡是能得到许劭“好评”的后辈子弟,便能在一夜之间“身价倍增”。

上图_二许(许劭、许靖)大话月旦评

有这个能力的人,还有荆州名士庞德公。后者曾一次捧红了“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与“水镜先生”司马徽三个大热“IP”。同理,曹操得到许劭评价,不仅能名气大增,还能进一步摆脱“赘阉遗丑”的恶名,从而为他日后加入关东联军提供了少方便。

后患既已消除,陈琳后来攻讦曹操身份,也就不会起到太大效果了。不过,从曹操后来自称曹参之后看,他还是会在意出身问题的。

言归正传。值得玩味的是,请许邵评价这个办法,正是桥玄教给曹操的;是以后者“致敬”党人的手段,也极有可能是来自桥玄。不过,曹操后来“急流勇退”的“养名”方法,却更像是袁绍手笔。

上图_《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题材,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

四、坐地起价的“养名”

在担任了一段时间济南国相后,曹操被调为东郡太守,但他却没有应征,而是选择称疾故里。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於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卫。拜议郎,常讬疾病,辄告归乡里。”

曹操风头无二,选择暂避锋芒,这是可以理解的。除了这个原因外,他未尝没有“养名”的心思。实际上,东汉时期的名士颇善于“炒作”,其代表人物之一,正是曹操的老大哥袁绍。

据《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记载:“(袁绍)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上图_袁绍(?-202年),字本初

这种“养名”方式,很有意思。名士一旦“征辟不就”,便会引来世人称赞,觉得他品性高洁、不慕荣华。这就像唐代的“终南捷径”,有人若觉得现在出仕不够分量,便会找一个地方躲起来隐居;等他下次再出山时,官职与待遇就要比之前更高、更好。

要之,袁绍“征辟不就”,难免会让赵忠觉得他沽名钓誉,有“坐地起价”的嫌疑。但袁绍并不在乎,曹操也不在乎,因为他们二人在复起后,已经掌握了实权军职。

彼时,汉灵帝组建西园军,并以小黄门蹇硕为“一把手”。在何进运作下,“养名”大成的袁绍与曹操,一个做了中军校尉,排名第二;一个当了典军校尉,位列第四。这可要比一步步升迁,来得更加轻松。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

〔2〕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

〔3〕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世说新语》

〔4〕万绳楠《廓清曹操少年时代的迷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四平战役(四平战役纪念馆)
下一篇: 杰拉德皮克(杰拉德皮克伯纳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