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史 > 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文史哲不分家

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文史哲不分家

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文史哲不分家——听王崧舟讲座有感(二)作者:王华东 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爱上语文》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他讲的学习古典诗词要“以诗解诗

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在《百家讲坛》上《爱上语文》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他讲的学习古典诗词要“以诗解诗”,不能“以考证解诗”,很受启发。同理,我们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也应该“以文本解作品”,而不能“以考证解作品”。比如,我们研究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就应该“以文本解红楼”,而不能“以考证解红楼”。

王崧舟教授还讲到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文史哲不分家,只有用三只眼睛看,才能看出作品的博大精深。比如《论语》这部书,里面修辞手段非常丰富,语言的表达注重排比,注重对仗,人物的刻画非常自然,非常真实,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文学的。同时,《论语》保存了春秋时期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是历史的。《论语》贯穿始终的是“仁”,这其中涉及孔子所讲的政治哲学、思想哲学、教育哲学、伦理哲学乃至生命哲学,从这个角度看,《论语》又是哲学的。我们只有从三个角度或者说三只眼睛看《论语》,才能看清其中的深刻内涵。王教授还用三个古典诗词举例说明。

文史哲专业好的大学_学好文史哲_文史哲学专业

一个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个是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个是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三首诗词的文学特色就不说了。用历史之眼可以看出,它们都有“靖康耻”的历史底色和情感底色。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使夺回的国土重丧敌手,引起岳飞怒发冲冠,连连叹息“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因此词中抒发了岳飞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壮志。而南宋朝廷为了与金兵求和,杀害岳飞,不求北伐,迷恋于“西湖歌舞”,使北方沦陷区人民对王师望眼欲穿。如果不睁开历史之眼来看这几首诗词,那有可能浅尝辄止,或错误地解读。

我们再睁开哲学之眼,可以看出这三首诗词都包含了这样一个思想:“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或直接告诫南宋王朝,或以遗民的角度向南宋朝廷叫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一句含有深刻哲理的话,这句话也可以激励今天的人们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只争朝夕。这就是中国文学“文史哲不分家”的文化传统。

学好文史哲_文史哲学专业_文史哲专业好的大学

我们知道了“以诗解诗”的具体方法,就可以将其推而广之,凡古典文学作品,皆可以这一方法进行解读。比如《红楼梦》,我们当然也就可以用文史哲三只眼睛来解读,而不能仅抓住考证这一种方法。

小说《红楼梦》“大旨谈情”的爱情故事,吸引了无数多情男女,有的看得泪流满面,有的置身其中,自比书中人物,张爱玲甚至把“《红楼梦》未完”作为人生一大恨。高水平的诗词,多才多艺的女子,美丽的花园,生活化的语言,戏剧化的场景,多彩的美食,尽显中华文化,也使人心旷神怡,心旌摇荡,看得难以放手;拍成的电影、电视剧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津津有味或一次次以泪洗面。深情的故事,在人群中传播,美丽的诗篇在人们口中传诵,好听的歌曲唱得人心潮起伏。这是小说巨大艺术魅力的体现,是公认的文学艺术高峰。

《红楼梦》开篇就声明,“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并非怨世骂时之书”。果真是这样吗,或只为遮人之眼,作者为何要“将真事隐去”?我们看到,这部小说中有许多引入深思的东西,看来是影射了历史事件。

文史哲专业好的大学_文史哲学专业_学好文史哲

一般小说开头都要先交代时间地点。《红楼梦》是以女娲补天的故事说起的,又说“当日地陷东南”。这“天崩地裂”,可正是历代文人指代改朝换代的意象词。如西晋末年,恒温曾以“神州陆沉,百年丘墟”来指国土沦丧;南宋的辛弃疾希望抗金复土,在一首词中呼吁“他年要补天西北”;明末清初,明遗民也是常用这类词句直指明清易代。黄宗羲用了“天崩地解”,史可法用了“地坼天崩”,夏完淳用“天地崩离”,邝露哀叹“神州陆沉”,陈子龙有“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

书中还说到“末世”,非常显眼。说贾雨村“生于末世”,说探春“生于末世运偏消”,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批语中,甲戌本侧批:“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靖本批语:“此回可卿梦阿凤,作者大有深意,惜已为末世,奈何奈何!”庚辰本双行夹批:“此是末世之时也。”说明这部书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朝代的末世。

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说的就是改朝换代造成的社会大动荡时期,导致很多家庭无法想象的悲惨境遇。红楼梦曲子《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虚花悟》:“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以及“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是在说改朝换代导致很多家庭衰落乃至灭绝的悲惨情景。

以上都在强调《红楼梦》一书的历史背景,书中“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中,也两次把此书与“历来野史”相比,说明此小说中有记录历史,影射历史事件的情节。我们看到书中第63回有这样一段内容: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縻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縻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

文史哲学专业_文史哲专业好的大学_学好文史哲

“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九点”这段话中,隐藏了“三月十九”这个日子。这个日子正是明思宗崇祯上吊殉国的日子,是明遗民心中的痛点。高鹗在出版前看出了其中影射之意,改成了“以充三杯之数麝月一掷个十点”。

有人注意到,第23回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葬花,书中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浣”就是中旬,“三月中浣”包括“三月十九”,在那个时候葬花的影射含义可想而知!

在哲学方面,整本的《红楼梦》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明朝灭亡了,朱姓王朝被清朝取代了,但中华文化不能消亡,必须传承下去。书中处处表现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如贾宝玉说的:“除《四书》外,杜撰的甚多”,“除明明德外无书”,但也否定儒家消极的东西,对“程朱理学”的权威性提出质疑。林黛玉的诗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赞美了陶渊明的隐居思想,也反映了儒家的学说,如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在佛学方面,书中对有些佛家的描写很为不堪,如馒头庵净虚贪财以致害命,智能尼姑偷情,马道婆魇魔法害人等等,采取批判态度。但书中说到佛家轮回投胎、以善为本等理念,如宝玉投胎入世口含宝玉,那玉自有灵性能消灾辟邪,三生石的故事,西方灵河岸边绛珠草入世还泪,秦可卿死后托梦规劝等等。这些佛学教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书中有许多描写道教的情节,如打醮,宝玉读《庄子》“悟禅机”借题发挥等等。道教是本土产生的宗教,最讲祖宗崇拜,养生延寿。道教崇尚精神不死,好人死后成神,应享人间祭奠(纪念);将军战死后成了战神,将庇佑人间苍生。书中第27回写四月二十六日林黛玉葬花,《葬花吟》中有“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对美丽的生命强烈的爱和珍惜,有赞美英烈宁死不做降将之意。贾宝玉的《姽婳词》有“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有表达英魂留香不朽之意。“四月二十六日”,是清军“扬州十日”大屠杀的日子,这个日子以及“三月十九”,对当时的人来说,就像今天的人们看到“九一八”一样敏感!书中是要人们记住在反抗斗争中的英雄人物,赞颂英烈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贾宝玉还说:“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这是作者告诫人们,虽然受异族统治,但不能忘掉根本。

道教强调“天人合一”,讲究“道”,也就是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作者想说的是,只要中华民族的文化不倒,天下不会亡。历史上中原政权几次被少数民族控制,但征服者都不得不使用中华文化实现统治,结果逐步被同化。清朝统治者虽然对汉族处处防范,毁灭对其不利的历史记录,但也不得不使用儒家学说,口口声声“以孝治天下”。在具体做法上,却大搞文字狱,钳制人民的思想,终于失去民心,国力衰败,最后被新起的力量所推翻。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文史哲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解读《红楼梦》这本书。我只是列举了很少的例子,属于泛泛而谈,真要深入研究,可以写好几本书。我要说的重点,是“不分家”三个字。文史哲不分家,这就是中国对古典文学的传统的解读方法。反观胡适,说什么“其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为唯一考证之题目”,这种把考证作者放在头等重要位置的理论,是多么偏狭、无知,是开错了方子走错了路!我们要正确解读《红楼梦》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内涵、文学表现技法,仅仅依靠考证一途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文史哲不分家,三只眼睛读《红楼》,庶几可以接近作者之本意。

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红楼梦》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传统的经典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自信也是世界小说中的璀璨明珠,值得青年红迷们认真全面深入地学习和解读,如此那将受益终生。

2019年9月

———————————————————

上一篇: 【高考最新】九大美院2023本科录取标准(含文化控制分数线)!
下一篇: 2023年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