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罗俊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三个维度

罗俊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三个维度

罗俊丽:《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的三个维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青年马克思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内容十分丰富广博,除了对政治、经济及哲学方面的论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青年马克思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内容十分丰富广博,除了对政治、经济及哲学方面的论述,还涵盖了包括自然、社会、制度在内的生态思想,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境下,重回马克思经典著作,从中汲取生态智慧,对于解决当今全球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自然之维: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手稿》中,马克思以“人的无机的身体”来形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把自然界当做自己的对象,人的感觉、意识、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界,人在对象性活动中通过自然界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人因自身意识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存在物,并且通过对象性活动证明了其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人与自然互为对象,并且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实现了辩证统一。

(一)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

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无机的身体。”这充分证明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看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单独存在。对于这种重要性,马克思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给予了说明。一方面人类的物质需求靠自然界满足。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水、植物有的被人类直接享用,有的被加工成产品供人类使用。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是由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甚至获取生活资料的对象和工具也是由自然界提供的。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由此可见,自然界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必要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的精神需求也依靠自然界满足。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动植物等,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部分,既是人类自然科学的对象,也是人类艺术的对象,人们把其加工成满足人类需要的精神产品。由此可见,人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二者都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自然界不止具有物质价值,还有多方面的效用。并且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的需求更加多样,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通过自然界满足人类这些需求。可见,无机身体对人类而言有着同有机身体一样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为了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也有必要以对待有机身体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无机身体。

(二)人对自然界能动性

人依靠自然界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生存和发展,显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受动性,但人类与自然界的其它存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除了受自然制约的受动性外,还能够发挥自身的主动创造性。

首先,马克思指出了人是自为的存在物。人除了具有自然性,更重要的是它是能自由自主存在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存在,还意识到自己不同于动物,人能够超出被限定的范围,在整个自然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止于此,人不仅通过实践活动在不断地改变自己,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自然界。这就是人比其他自然存在物高级的所在。其次,马克思对照人与动物的生产活动,证明了人类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马克思指出动物生产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及后代的生存需求,动物只遵循那个类的标准来进行生产。但人和动物不同,人不仅能进行满足人类肉体生存的生产,而且能够按照更高的标准、不同的类来进行生产。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生产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人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尺度创造了一个人化自然即人类社会,同时把自然界纳入自己的实践活动范围,反观动物从始至终一直在消极地适应自然,正是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把人与动物直接地区别开来,并且把自然界表现为他的作品。

二、社会之维: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

在社会这个维度,“劳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概念。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人与自然以劳动为中介,彼此相互生成,同时又互相能确证对方的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这条纽带产生了异化,这个时候的劳动便不再是人类自由自觉进行的活动,人与自然之间的良好关系也不复存在。在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下,人们只对金钱感兴趣,金钱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这使得人与人的冲突和矛盾愈发升级,难以调和。人与人冲突的升级必然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从而使人与自然都陷入了危机之中。

(一)劳动是人改造自然的对象性活动

所谓“对象”就是进行活动时的指向物,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对象,绝对不可能存在没有对象的存在物。由此可见,人和自然互为对象,它们都把对方看作是自己活动的指向以及验证自己意义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人与自然在对象性关系中得以生成。人的产生是离不开对象性条件的。人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有自然这一对象性存在物。从人的感官方面来说,自然界的光和颜色使作为它的对象的人的眼睛得以产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作为它的对象的人的耳朵得以产生;自然界中的各种气味使作为它的对象的人的鼻子得以产生等等,刚好的自然对象的性质产生了适合人的特性。不仅人的感官,而且连人的感觉也是依赖自然界产生的,比如人如果从自然界能够获得足够多的食物就会有安心的感觉,反之就会出现担心、忧虑的情绪。因此,人的感官、感觉以及情绪和心理的产生都依赖于作为人的对象的自然界。同时,人在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与自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语言和思维不断产生、发展、完善,至此完整的人得以出现。

二是人和自然通过对象性活动互相确证着彼此的本质。比如,太阳因为存在植物这一对象,自己的光和热得到了确证,同样植物通过太阳这一对象证明自己会呼吸,有生命的存在着。双方在对象性活动中确证自己的本质,互为对象的人与自然亦是如此。人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把握规律,避免出现盲目行为,这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能自由自觉活动的类本质,确证着人的社会性。人是从自然界产生的,这确证着自然界有孕育和维持生命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是受动性的存在物,这确证着自然界内含强大的力量即自然规律;同时,自然界又以人为对象确证着自己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劳动是人与自然形成对象性关系的必要环节。人和自然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发生对象性关系需要一个中介把二者联系起来,马克思指出这个必要的中介就是劳动。因为只有劳动才能把客观的自然界和人的意识连接起来,人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劳动能够不断改变自然界的形态,但同时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自然界同样也在改变着人类,这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劳动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劳动,所以人的意识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人的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并且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提高保护自然的觉悟,那么自然也会给人类回馈;若人类不遵守自然规律,无限攫取自然资源,那么必然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病毒肆虐。

(二)劳动从自由自觉到异化

在劳动中人和自然相互生成,并且能确证对方的本质。劳动在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然发生对象性活动时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只是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统治着人,破坏着环境。

1.异化劳动是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明确指出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不仅提供人类生存必备的生活资料,而且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促使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但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人与自然相互异化。人相对于动物所具有的优势不再存在,人被降低为和动物一样的存在,即“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对工人来说,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变成了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一种手段,但是对资本家来说自然却异化为其攫取更多利益的工具。一方面,人类为了维持自身肉体的生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和生产资料,但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下的生产遵循“利润至上”的原则,甚至不惜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这种生产环境下,工人生产得越多,自身越丧失对象,自然界成为与自身对立的、异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自然界在工人那里表现为异化的状态,在资本家那里又表现为什么呢?马克思写道:“在非工人那里表现为异化、外化的状态。”资本家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资本的积累,必然加大对工人的剥削,最大尺度地利用自然界。所以,异化劳动条件下,人类对自然无节制地占有与利用,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

2.私有财产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生命活动表现为“生命的外化”。人对人的生命、本质、产品、自然界的占有被狭隘地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此时,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不是一种社会的关系,而是一种异化关系。人的五官感觉以及情感、愿望、活动、爱等主观体验,只能通过贪婪的“占有”“拥有”才能完成,本质的规定性和感觉的丰富性的丧失,人就陷入了“一切肉体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的异化状态。在私有制下,自然界不再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被夺走了”,因此,自然界不再是作为人的对象而存在,自然界也不再能确认人的本质力量。自然界只有在被占有的情况下,才被认为是与人类相关的自然。马克思批判了私有制把人变得愚蠢而又片面,对待自然界,人类只是把它视为盈利的工具和手段。显而易见,人类把自然只是看作一种“纯粹有用物”,这种观点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这种自然的“纯粹有用性”显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并且进入了矛盾不断加剧的异化状态。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私有财产条件下的人的需要异化和自然科学异化展开了分析。从人的需要异化来看,资本家为了谋取利益,不断扩大生产并且想方设法刺激人类病态的欲望。这时,货币成为了人的唯一的需要,自然界成了牟利的工具。从自然科学异化来看,自然科学以实践的形式融入人的生活并且改变人的生活,但同时又使“非人化充分发展”。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自然科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又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只看到科学技术在创造物质文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忽视了其是人本质力量的对外展示,仅仅从“纯粹有用性”的角度去理解,把其视为牟利的手段,从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马克思以国民经济事实为出发点,指出了异化劳动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不仅被资本家强行占有,甚至在异化劳动中丧失了自身。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资本家对工人实施压迫,继续从自然界攫取更多资源,这势必会加剧人与自然对立的紧张程度;私有财产条件下,所有的东西只有在被我们占有的情况下,才是我们的,自然界也不例外,因此自然界丧失其对象性,成为牟利的工具。

三、制度之维: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导致了生态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必须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只有走向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财产,才能最终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解。

(一)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

马克思指出他所认为的共产主义应该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由此可见,马克思在此处把“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等同起来。一方面马克思批驳了以往的共产主义只是对私有财产的简单废除。并且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应该是建立在继承以往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全部社会财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私有财产的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不是否定劳动成果,而是扬弃劳动的异化形式。另一方面马克思把以往的共产主义思潮称为未完成的共产主义,这些共产主义虽然都主张消除私有财产的物化存在,但尚未触动其根基,所以导致这类共产主义依然“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人依然处于自我异化的状态之中。然而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是积极扬弃私有财产,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人的一切感觉包括精神和实践的感觉,不再受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限制,而是在对象性活动中肯定自身。马克思在这里把“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反映出了对积极扬弃自我异化的强调,体现了对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

(二)共产主义实现两个和解

马克思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彻底消失,并完成了内在统一。

第一,人与自然实现和解。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人们共同占有和分配,自由地享用劳动成果,生产也不再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逐利性和少数人的贪欲,而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之前造成人与自然异化的异己力量被摧毁,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存在物彻底消失。人按照人的方式与自然界的其它存在物发生关系,通过自己自由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意识去改造自然,并且在实践中肯定自己。人不再是作为自然的征服者出现,自然也不再被视为人的占有物,而是体现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存在。自然被褪去纯粹有效性,重新复归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人发生关系,实现内在统一。到那时人在劳动中实现了肉体和精神的统一,同时也实现了对人和自然的双重塑造。人不仅在思维层面能认识和理解自然,同时也能在实践层面影响和改变自然,所以自然界表现为具有丰富的人的属性的自然。此外,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有效遏制了人类对资源的浪费,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变少,自然的压力自然减轻。

第二,人与人实现和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是资本的生产,人被视为商品,人的劳动也被纳入了资本生产的范围。更有甚者,人直接丧失自己的本质转而沦落为动物一样的存在。与此相异,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劳动是人本身自觉自愿进行的一种活动,人的生产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而不是别的什么目标,这时人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人们组成自由人的联合体,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受到限制,活动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人们不仅从事物质生产,而且进行精神生产活动,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类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人们共同占有,物质财富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占有”不再是人的生存方式,商品对人的奴役,人对人的剥削全部消失。人通过自己勤奋的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人的个性,而且人的社会性都在不断向前发展。人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再是依附他人获得生存的附属品,人对人的剥削彻底消失。

四、结语

《手稿》是马克思早期重要文献之一,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去理解马克思《手稿》中的生态思想。首先,在自然之维,马克思既指出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意识到了人本身的能动性;其次,在社会之维,马克思指出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作用下产生了生态危机;最后,在制度之维,马克思提出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走向共产主义,它既是人的全面解放,也是自然界的全面复活。《手稿》折射出来的生态光芒对于缓解当代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 当兵的十大好处是什么 退伍后给多少钱
下一篇: 【继红党建】红·党史天天学 | 观《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