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谷理论
那么什么叫恐怖谷效应呢?
恐怖谷理论(恐怖谷理论图片)
其实就是人们对非人事物的一种接受程度,恐怖谷理论,如下图:
人们对于木偶等事物的接受程度呢,是有区别的。
比如一个玩偶,如果某些地方特别像人,但有的地方却十分不像人,这种矛盾,会使人们对其的好感度跌落谷底,这个谷底就是“恐怖谷”。
人们是肯定能接受同类的。
试想一下,迎面走来一个普通人,我们肯定不会害怕;但如果迎面来了个长着两个脑袋的人,我们肯定会被吓到。
这种对仿人事物,对似人非人事物的恐惧感,便是恐怖谷效应。
一个娃娃做得十分可爱,我们会接受,如果这个娃娃十分像人,却又明显看出它不是人,那么就会对我们产生不适,例如服装店里的模特,盯着久了,我们会觉得心里发毛。
像上面两图,第一张我们不会感到不适,第二张多了五官,更像人了,但它又明显不是人,这就会让一些人们产生恐怖谷效应,对其感到害怕。
恐怖谷理论图片
说到这个问题,氧叔想跟大家聊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恐怖谷理论。
恐怖谷理论是什么?
音色与颜色同样能给人以明朗、鲜明、温暖、暗淡等感觉。
恐怖谷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它在1969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他认为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惧,直至谷底,称之为恐怖谷。
▲不那么拟人的机器人和过于拟人的机器人
可是,当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贴近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电影《人工智能》中和人类共同生活的机器人小男孩
在好感度和相似度的关系图里,恐怖谷理论,这段数值低谷就被称为“恐怖谷”。
恐怖谷理论效应
不知道各位对恐怖片有什么了解,总之,越像人类的恐怖物品越容易引起人类产生恐怖的情绪,比如瓷娃娃,近年来又风靡全球的行尸走肉直接以尸体为素材,这些恐怖素材都有个共通点,那就是这些恐怖元素和我们人类高度相似,稍微变换一下某一个元素,就会变得非常恐怖,比如瓷娃娃皮肤比人类更加光滑,恐怖谷理论,丧尸则是表皮组织大范围溃烂。
1969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恐怖谷理论,当机器人的外形和人类的外形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哪怕稍微有一点不一样,也会引起人类的反感和恐怖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害怕芭比娃娃,不害怕毛绒玩偶,而有时候对(与)人类十分相似的塑胶模特,或蜡像产生恐怖感的原因,当你知道了这些,还会害怕么?今天说的是恐怖谷理论,恐怖谷理论,你学会了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