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时代的鲁国的陬(zōu)地。
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的一个贵族,因受政治牵连逃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hé),为陬邑大夫,他的第一个妻子施氏生了9个女儿,没有儿子。因而,他纳了一个妾,生了一个瘸腿的儿子叫孟皮。孟皮因为身体残疾,不能继承家业。
孔子的父亲叫什么(孔子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所以,叔梁纥60岁的时候又娶了颜家的三女儿颜征在,并生下了孔子。
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孔子19岁娶妻,20岁得子,取名鲤,字伯鱼。孔子约在27岁出仕,30岁退出仕途,开私塾收学生上课。孔子一生弟子3000,身通六艺者72人。在《论语》中提及的弟子有22人,至少有9人担任重要官职,有3人担任过季氏宰。孔子的言论都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当中。
01
趣事一:孔子啥破事都会一点
这件趣事可从《论语?子罕第九》中得知。
【原文】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大意】
太宰问子贡(孔子的学生):“你的老师是圣人吧?怎么懂得那么多,什么都会呢?”
子贡说:“是啊,老师是天生的圣人啊,博学又多能。”
孔子听说此事后,委婉地批评了子贡:“太宰不了解我啊!我小的时候,家里生活非常贫苦,所以到处做事,到处学习,什么放牛羊、记账等都会一点。君子一定需要多能、多才艺吗?不一定的呀!”
在这段话中,孔子的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家里穷,所以啥破事儿都会一点,比如做会计、放牛羊等。
02
趣事二:孔子酷爱学习
孔子的一生,经常和他的学生再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也是这样做的。
在《论语·季氏篇》中有记载。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大意】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知道要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在《论语·八佾篇》中有记载。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大意】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会细细地去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呀。”
在《论语·子张》中有记载: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大意】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等改正后,就人人都会仰望他、尊敬他。”
从自贡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还可以知道孔子是非常好学的,从不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有记载: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大意】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03
趣事三:因材施教
孔子的另一件就是因材施教,他指针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办法进行教育。
在《论语·先进篇》中有记载: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大意】
子路问:“凡事一听到就去行动吗?”
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你怎么能听到就行动呢?”
冉有问:“凡事一听到就去行动吗?”
孔子说:“一听到就去行动吧。”
公西华很疑惑,说:“仲由问‘一听到就去行动吗’,您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能一听到就去行动呢’;冉求也问‘一听到就去行动吗’,您说‘一听到就去行动吧’。我都有些糊涂了,斗胆问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
孔子说:“冉求性格谦恭,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要激励他;仲由平日喜欢逞强好胜,所以我要压压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认真去读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不仅身材高大健美,还有着万里挑一的有趣的灵魂。
我是知慧,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分享给你,我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