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6种《历史教学方法》大汇总(含历史教学规律,历史老师必备)

26种《历史教学方法》大汇总(含历史教学规律,历史老师必备)

26种《历史教学方法》大汇总(含历史教学规律,历史老师必备)26种《历史教学方法》大汇总

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历史教学这一特定事物,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是有它的特定规律的。“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任务就在于发现其规律,并使教师能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其规律,或者说按照它的规律办事,从而把历史教学这一工作做得日臻完善。

历史教学的规律:

一、历史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目的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历史教学的两项基本要求,目的性是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五个主要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这是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在运用这些教学原则时,必须符合而不许违反思想性和科学性这两项基本要求。在运用这些教学原则时,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五项教学原则之间要求有统一性,即不能在运用这一原则时而又违反另一原则。

三、历史要素和历史概念。历史知识有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从这四个要素着手进行历史教学,运用教学原则,设计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加深理解并发展智力,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概念。

一、历史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目的性

历史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思想性和科学性,这是历史教学的两个基本要求。

历史教学的思想性要求,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要求,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进行教学,要教给学生合乎历史真实的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的思想性要求和科学性要求是统一的。历史教师的任务在于科学地阐明教材,并且同时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是结合历史教材进行的,思想教育不仅是结合历史教材进行的,还要求联系实际,联系时事政策的实际和学生思想的实际。

教学目的是根据教材来定的。每一堂课都要根据这一堂课的教材来制定教学目的:(一)传授历史知识,即学生掌握什么历史知识;(二)进行思想教育,即学生接受什么思想教育:(三)发展学生智力,即学生主要发展什么智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考力等)和怎样发展之。

同一个历史事物,通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问题。应该从哪一角度着眼,说明什么问题,这决定于教学目的。例如以前的世界古代史课本,在讲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这一节中,有一个插图《掷铁饼的人》,这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刻家麦伦的名作。教师在指示学生看认这个插图时应该说明的是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古代希腊的奥林匹克会上就已有了掷铁饼这一比赛项目;也还可以从“掷铁饼的人”的丰满的筋肉上说明运动员由锻炼得到健壮的身体,从而启发学生注意体育锻炼。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还要经常考虑到联系实际的问题。历史是过去的既成事实,是不可改变的,这反映在历史课本中,教材内容也是相当稳定的,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却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时代不同,联系实际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侧重面也因而不同。例如近代中国之所以受帝国主义侵略,老是挨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落后,科学技术不如资本主义国家,武器抵不过人家。指出这一点,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建设“四化”——特别是“国防现代化”的必要性的认识。

但是,当在抗日战争年代,或在解放战争年代,我们以小米加步枪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和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作战,我们则必须指出,虽然武器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不是决定性的,最终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不是物。

历史教学的目的性必须符合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要求

二、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运用教学方法的五个主要教学原则。这些教学原则是普遍适用于各科教学的原则,是为传授各科知识服务的;在历史教学中是为传授历史知识服务的。

直观性原则,是使学生直接接触和感知所要学习的事物,从而加深对该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各科知识本身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各科教学的系统性就是要体现该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该科知识。

运用系统性原则于历史教学,就是要体现历史的发展规律,它的纵横联系和因果关系。

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把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各种历史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并逐步形成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概念。

学生的年级高低和年龄特征决定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认识能力,而这又是他们接受各科知识的基础条件。量力性原则要求教师善于掌握学生的这些基础条件,使之从已知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获得新知。

积极性原则,或称自觉性原则,要求教师能使学生在积极自觉的状态中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接受新的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其智力。讲授历史,要讲得使学生爱听,要“引人入胜”,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要使所讲授的历史事物、场景、人物等等在学生的思维想象中具体化。

同时,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所讲授的历史问题——诸如历史事物从发生到结束的逻辑过程和因果关系中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发展变化,为什么应该这样地分析判断,要使学生和教师的讲授一道思考并得出结论。这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积极性原则的特点。

巩固性原则,要求学生巩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一是靠记忆,二是靠理解。在历史课中,当然需要以记忆作基础,例如须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这就相应地需要采取一些突出目标、加深印象、多次重复、巩固记忆等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记忆的基础上去进行理解,理解史事的本质及其因果规律,越是较复杂的史事,越是需要在理解上下功夫。

以上所述是五个教学原则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的特点。

这五个主要的教学原则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若运用得好,则相得益彰;若运用不好,又互相削弱。

三、历史要素和历史概念

中学各门课程各有自己的特定内容,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方进行的,由一定的人物“扮演”一定的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这是历史课内容不同于其他各课内容的特点——所以四要素也或称为四特点。

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但历史课讲的是活动于地球上的人类的历史,要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历史知识,首先就是要把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代清楚。

掌握历史时间有两个方面:一是纵的方面,即要记住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这样才能掌握历史的进程;一是横的方面,即要知道在同一时间之内都有哪些事件,这样才能看到历史的全局。

掌握历史时间,并不要求学生把教材中每一历史事件的确切年代全都记住,那样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一般说来,能够记住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重大事件的起讫或事件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年,以及在大约一个相同的历史时间之内有哪几桩重要历史事件(这在世界史中为多)就可以了。但是,有些重要年代,乃至月日,则是须要准确记住的,在古代较少,近代史则越来越多。这些重要的历史年代,好似历史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记住它们,才能使学生比较清楚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作到心中有数。

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历史长河中的点——某事发生在某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历史长河中的线——从某事到某事中间经过多少时间,再加上历史长河中的断面——同在某时有某事和某事,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上的时间概念。

历史课中的地点问题比时间问题复杂。就历史课来说,还须注意历史地理条件,即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内去看地理条件。所谓地理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等在内,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而人之利用或受制约于地理条件的情况也是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的。

总之,要使学生记住与史事有关的地理概况,要指导他们掌握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地理条件。

地理之于历史,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约越是古代,地理条件之作用于人类历史者越大,越到后来,人类改造世界的力量越强,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性就越小。

人物是历史课中最易使学生发生兴趣的因素,因为历史人物——能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出现的更是很不平常的历史人物。老师要严格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讲解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首先,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那个历史背景或历史条件中去讲。

其次,要把特出的历史人物放在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去讲。

在讲述文化的教材中,要讲到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这些人物是具体的,有名有姓有成就。

在讲述历史人物时,应该讲出他的特点来,尽可能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避免雷同,避免千人一面,或者用文学评论中的话来说,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史记》中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同一主题,三种口气,表现出这三个人不同的身份、思想和性格。

在对历史人物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向学生分析其阶级地位和历史作用了,历史人物属于哪个阶级,主要看他的活动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事件的主要因素(即使不是全部因素),使学生掌握了这些,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就不太困难了。不过历史事件是复杂的,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事件更为复杂,学习起来也不能说是容易的,问题在于是否善于对历史事件弄清条理和掌握要点。

所谓弄清条理,是要善于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理出个头绪来,包括它是怎样发展来的,即它和以前的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是怎样的,和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对后来有什么影响,和后来发生的事件有什么关系。

讲历史事件,要弄清楚它的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对此,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必要的条件,而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是始终活动于事件过程之中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人物和事件而空谈时间和地点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时间、地点而只谈人物和事件,讲神话故事或者可以,讲历史是不行的。但是,具体到中学历史教材的每一课来说,则并不总是四者并重的。

历史教师不但要能够清楚地讲述史事,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看到它的本质,从历史观念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历史事物是复杂的,关于历史的概念也是多样的,相对说来,有大概念、小概念、有总概念、分概念。

历史教材可按其内容分成不同类型的课,例如政治课、经济课、战争课、文化课,前后贯串比较,从不同时代的不同史事中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形成这一类史事的诸概念。

把教学方法的一般原则和历史知识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就是我们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和研究历史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由此可见,历史专业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都是一个历史教师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搞好历史教学,搞好历史教学的标准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史事不但记得住,而且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从观念上升到概念,进而能够分析判断;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26种历史教学方法大汇总:

1.结构教学法

将散乱杂零的课本知识形成综合结构图,即将教材中的材料分解比较然后提炼概括再形成综合结构图。它重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从而建立起历史知识的综合结构。但纲要图示性的综合结构图,从而使大量文字或材料被舍弃。

2.历史板块法

随着上课时间进程和顺序,把时间人物地点等变化,在教学挂图或黑板上,一块块的,拿上或去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活动的图来。这样子,使得原来孤立死板的教学内容变成一幅活的历史板块来。

3.目标教学法

把教材内容分为五类: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归类列举,填图解答,是为目标教学法。此法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但讲述多,学生活动少,反馈——校正时间不足。

4.程序教学法

把教材设计成许多项目(程序作业),再将这些项目排成序列,在课堂上呈现,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指导,在自学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经过反馈获取知识。把握整体,有充原则,附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的一种教学法。

5.综合程序法

教师在课前把课本储存的信息,严格有序地编成小中步子程序作业,在教学时供学生讨论。此法关键在于综合程序作业的编制。

6.历史编卡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编制学习卡片,从而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法。将学生真正放到主体地位上,促进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7.学导又循环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要多读,独立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以单元为块,组成单元复习加上期末复习的双循环,一次又一次循环,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单元总结法

用提纲图表归类等方法,对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归类使之条理清晰,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并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但,不是对已讲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已学内容的概括与强化。注重作业类型多而灵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提高。

9.历史迭加法

以历史知识(或教法)为主线,其它知识(或教法)为补充的,把历史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分解,归类,合并,在一定教学时间内与哲学,自然科学中的某些基本知识,技术原理,教学技艺有机相加(组合)成一体的方法。

10.逆反教学法

将传统的教学程序作逆向变动,先让学生自学探索,然后作业,接着同学评议,最后,教师综合各种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讲解。它改变上课中,考试背的陈旧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了,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11.交替教学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不断交替和转换,克服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的各种分心,从而集中注意力于学习,促使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果。

12.图示教学法

以图形,图象,或表格为主要形式,把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整理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图表或纲要信号系统,输入学生大脑,经过学习协调内化,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智力训练。糨注意调动了学生个体认识上的不平衡,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使思维进一步深化。

13.插图教学法

插图是历史直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本的插图和教师搜集或制作的图画进行教学。运用它们形象性的特点,让学生系统,具体地感觉到历史的现象,从而形成历史观念。这个观念再现得越显著,学生对历史理解得越深刻,越正确。

14.概念图示法

运用纲要信号图表法,节省文字,加强清晰度和直观效果,以历史系列概念的递进关系,时序关系,体现出历史的纵横关系,是在大量史实和众多小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突出重点,符号简单,一目了然。

15.信号图示法

根据中学历史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将教材内容简化,浓缩,概括和条理化,用各种带有色彩的符号,图形,数据,词组来表达一个史实历史概念,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图示教学方法。

16.多维信号法

在图文示意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电影,录像,录音,唱片等电化教学手段,通过文字,符号,图形,声响,银屏形象等多维的信号手段,向学生显示历史事件,人物活动,语言情感等,用有声和无声两种语言,,艺术的形象与音响,把感人的情节,语言,音乐融入干巴巴的图示中。

17.提纲串讲法

从教材整体知识体系出发,点拨出其中纵横联系,形成提纲教学,串联讲授之法。提纲要点有图示,可文字,可年表,可简表。

18.历史线索法

根据教材内容按照历史学科的体例或系统提纲挈领地把教材的知识点纺织起来,穿线结网,连成完整的一串,构成清晰的轮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先理网眼,后解绳结。

19.网络纲要法

以大十字纲要信号为界,复习提问与讲授导言的师生双边活动中,同教师用白色粉笔依次书写于左档副板书部位的旧知识纲要信号组;在新课讲授时,有彩色粉笔按序书写于右档主板书部位的新知识系列纲要信号。

20.总体图表法

从宏观方面考虑,通过概括和简要的描述,同时寻求历史事件的规律。即用图表方式再现历史的全貌,表现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和历史的动态。总体到个别再到总体的简繁间一种方式处理。

21.历史提问法

遵循启发,激趣,量力,秩序四原则。

22.两点三步法

两点即明重点难点与点题,三步即自学讨论,精讲解疑,练习巩固。

23.启发式四步法

启发引导提高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与学结合默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角色,巩固基础知识理清历史线索,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发展学生潜能。

24.辅助教学法

一分钟故事法,象形状物法,诗歌谚谣法,解词析字法,谜语法,对联法,歌曲法

25.点线面法

点是基础知识,线是历史发展主要线索,面是同一历史时期与主要线索相关联相影响的事件。

26.四步复习法

掌握知识结构,浓缩内容要点,分级进行训练,点拨答题方法。

复习十六字

照本,顾面,抓点,理线,归类,助记,精讲,善练。

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手段文献_什么是研究历史重要手段_什么是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手段

上一篇: 信息技术技术史课信息深度技术史课与历融合史课堂的融合深度融合研究
下一篇: 历史中的哲学哲学学中学中的历的历与哲学中学中的历史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