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澎湃新闻()从台盟中央获悉,台盟中央将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一篇题为《关于加强抢救性口述历史研究的建议》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提案》指出,口述历史研究工作对于填补历史空白,发扬中华文化精髓、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口述历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还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工作缺乏规范化。口述历史实践缺乏工作规范、历史研究缺乏必要的深度,并缺乏比较专业的研究队伍。存在感想性的体会多而专深的分析少;零星研究多,系统研究少的现象。
二是存在真实性问题。从口述者亲身经历的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到口述历史文本的真实,中间要经过历史记忆加工、历史叙述呈现、叙述文本整理以及形成口述文本等多个复杂环节。从而使客观的历史真实大打折扣并有所变形。不仅客观的历史真实与历史记忆之间存在着阻隔和距离,不仅口述者的历史叙述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且叙述文本整理也有访谈者的主观参与,经过历史记忆加工、历史叙述呈现以及口述文本整理等环节而形成的口述历史文本,与客观的历史真实距离有一定差距。
三是时间紧迫。由于革命战争年代已经远去,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基本都在90岁上下。这些老人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有些老人虽然健在,但身体状况较差,记忆力减退。对这些已风烛残年的老人而言,更多的需要政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安抚,因此“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抢救性进行口述历史研究尤其是采集有价值的视频访谈资料采集尤为迫切。
四是社会资源长期、系统的投入不足。口述历史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对的是浩瀚繁杂的历史有机体,没有社会多元力量介入,以客观视角、长期、系统、庞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很难维系并产生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基于目前中国口述史学的现状,为促使相关研究健康、可持续发展,台盟中央在上述《提案》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联合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口述历史培训班,培训专业访谈队伍。这样的培训可以分行业、分系统的形式组织实施。邀请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有心得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讲授口述历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口述历史的规范化问题,并指导进行口述历史访谈的技术操作训练。经过这样的专业培训,加上一段时间的访谈实践,可初步形成从事口述史研究的专业队伍,极大地推动我国口述史研究工作。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从国家层面应当明确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范围、保存模式、保存载体、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档案馆采集、接收口述历史档案的样态、范围,以及开发利用方式等,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加快数字化建设。由于口述历史研究在国内刚刚兴起,相关资料相当缺乏,可考虑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中外口述历史资料,加大口述历史资源整合力度,在各省市及高校图书馆内筹建专门的口述历史资料档案库,不仅负责收藏全国口述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而且收藏口述历史访谈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音像文献档案。同时,建议搭建交流的网络平台,开设口述历史档案网站,及时传播能够公开的口述历史档案以及编研成果,利用者可以在网上收听或收看的录音、录像数据,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网上共享。
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档案部门主导,加强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与史学界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沟通合作,合理使用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加系统、优质的口述历史服务,促进口述历史研究工作实现良性运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