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黔东南州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黔东南州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黔东南州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黔东南州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屠飞鹏姚莉(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探析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

———以黔东南州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屠飞鹏

姚莉

(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2.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摘要:贵州省黔东南州蕴藏了丰富且极具开发价值的苗族文化资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该区苗族文化旅

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揭示民族旅游繁荣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当地苗族文化旅

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苗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15)02-0133-04

AnalysisofHmongCultureTourismResourcesProtectionand

Exploitation:ACaseStudyofHmongCultureinSoutheastofGuizhou

TouristResources

TUFeo-peng

YAOLi

(1.InstituteforEcologicalCivilizationofKarstArea,Guizhou,Guizhou550001,China;

2.GuizhouNormalCollege,GeographyandTourismSchool,Guiyang,Guizhou550018,China)

Abstract:SoutheastofGuizhoureservesarichandhighlydevelopedvalueoftheHmongculturalresources.Basedon

theempiricalresearchofanin-depthanalysisoftheHmongculturetourismresourceexploitationandprotectionofthe

statusquo,Revealnationaltourbehindtheprosperityofmanyproblems.Put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On

thebasis.Toprovidereferenceforlocal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ulturaltourismresourcesoftheHmong.

Keywords:Hmongculture,exploitationandprotection,thestatusquo,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4-12-19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自主招标课题成果(KSTZB1208)。

[作者]屠飞鹏(1978-),男,贵州普安人,博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姚莉

(1985-),女(侗族),贵州玉屏人,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

一、黔东南州苗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一)建立起以村寨为载体的苗族文化旅游

景点

“村寨”开发模式是黔东南州苗族文化旅游开

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选取一些地理区位通达性

较好,开发条件成熟、并具特色与代表性的苗寨

作为重点开发对象,打造一批苗族民俗风情村寨。

目前已开发较成熟的苗族旅游村寨有青曼、州溪、

南花、施洞、反排、西江、上郎德、掌坳、排卡、

新桥、控拜等苗寨。其中一些著名的民俗村寨旅

游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如具有“中

国民间艺术之乡”、“苗族露天博物馆”的郎德上

寨;此外有被誉为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苗都”

之称的西江苗寨。这些苗寨以多彩的苗族风情、

(第36卷总第168期)GuizhouEthnicStudies(Vol.36.General.No.168)

2015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15

133··

深厚古朴的文化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成为黔东南

州民族文化的窗口。

(二)以物质与社会民俗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

项目

第一,开发苗族聚落与建筑。目前对苗族聚

落与建筑的开发一方面主要用以观赏,另一方面

是利用苗族的建筑或仿建建筑来进行商业开发。

第二,开发苗族歌舞。歌舞类开发形式如下:一

是舞台演出。一般在剧院或寨内表演场所定期表

演苗族歌舞。二是特定场景表演。比如席间演出

和拦路歌,前者指餐间入席唱酒歌、敬酒;后者

是迎宾时在寨门口唱拦路歌、敬酒,两者皆表示

对远方来客的尊敬和欢迎。第三,开发民族特色

饮食。苗族饮食颇具特色,有的已形成品牌,如

食“长席宴”、“姊妹饭”、“苗酒”、“酸汤鱼”

等成为苗族文化旅游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创造了

良好的效益。第四,开发民族节庆。一是以政府

为主导组织举办节日节庆等苗族传统活动。如台

江县组织举办的贵州苗族姊妹节,将富有地域色

彩的苗族歌舞、服饰、斗牛、斗鸡、斗狗、斗鸟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活动浓缩其中,使苗

族文化得到尽情展示与开发的同时,也起到了良

好的保护作用。二是政府鼓励与引导民间举办各

种独具特色、健康有益的民族传统活动,如台江

拱元宵节舞龙嘘花、方召二月二芦笙节、施洞独

木龙舟节、交下吃新节、白帮苗年节、祭祖节等,

特别是祭祖节让中断了五十多年的古老的苗族祭

祖文化得以复兴。这些措施既激发了群众参与保

护、传承节日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与热情,使

很多苗族民间的节日得到极大的复苏;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宣传地区文化形象,打造旅游品牌,以

发展促保护。

(三)利用传统工艺与特产打造文化旅游商品

苗族旅游商品开发包括苗族服饰,刺绣、银

饰品、竹编、小芦笙、蜡染、工艺器皿等特色工

艺品和酸辣类、糯米食品类、酒类特色饮食饮品

及其他土特产。除了当地少数民族散买的旅游商

品外,还形成了一些专门的旅游商品购物街或购

物商店。此外,一些县市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

深度挖掘具有开发价值的苗族传统文化资源并将

其推向市场。这样既达到了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

又提高了群众自觉保护与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积

极性。

(四)通过立法和出台政策保护传统文化

一方面,出台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保

护管理办法》和起草了《黔东南民族文化村寨保

护条例》。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特色民族村寨进行统

一规划、分类保护、新老分离,以保护具有民族

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研究制定了民族民间文

化传承人 (传承单位) 的标准规范与命名办法,

拟定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对有代表

性并作出重大贡献的传承人(传承单位) 授予相

应称号。为此,由政府组织在境内收集文化传承

人,并对其进行了登记备案,纳入常规人才资源

管理。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和鼓励民间艺人传承技

艺,并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采取

了重点扶持政策。

(五) 把苗族文化保护纳入教育体系。

政府积极组织老教师、老艺人编写苗族文化

乡土教材,把苗族文化纳入大、中、小学教育网

络体系,让民族歌舞、音乐、刺绣等民族文化走

进课堂。例如在雷公山地区很多县(市),大多中

学和重点完小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教学

任务外,都开设有苗语、苗舞、苗歌、苗族工艺

美术等课程。职中还聘请民间歌师进教室传授苗

族历史、苗族礼仪、苗族音乐、苗族工艺美术等

知识与技能。多数学校都组建了苗族歌舞表演队,

随时可以参加各种民族民间活动,各中小学校学

生都穿苗衣、说苗话、唱苗歌、跳苗舞。这种苗

族文化保护教育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苗族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

(六) 积极申报文化遗产,通过“申遗”促保

黔东南州已相应成立了“保护”和“申遗”

机构,积极开展苗族文化调查、搜集、抢救工作,

对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技进行记录保护,对苗族文

化史料、古迹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清理普查、收

集、整理,建设图片、文献资料库。目前,已完

成了苗族古歌系列 《开天辟地》、 《运金运银》、

《耕地种植》、《跋山涉水》、《四季取经》和《仰

阿莎》、《焚巾曲》、《嘎百福歌》、《台江民间故

事集成》、《台江歌谣谚语集成》等民族民间文学

搜集整理工作。已编写、出版了申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文本《苗人的灵魂—— —台江苗族文化空

间》一书,并被列入中国民协《中国民间人类口

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编写系列,修编

完成了120万字的《台江苗族文化志》,撰写并出

版了《天下苗族第一县—— —台江》一书等。

一、黔东南州苗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

的问题分析

2015年第2期 贵州民族研究[月刊] 2015年2月版

134 · ·

(一)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没有

形成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地政府虽然已把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

开发作为实现旅游强县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但

是多年来仍然没有形成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业相

互促进、共同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旅游开发

上一篇: 美登月可能是假的?美频繁找中国,讨论如何保留月球上的“脚印”
下一篇: 走出传统民族国家史学研究的窠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