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自古便有赏月、吃月饼、看花灯、饮桂花酒等民俗。
农历一般将四季分各为“孟、仲、季”三部分,中秋正位于秋天中部,也就是仲秋时节,“仲”通“中”,故称“中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后羿的男子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一名貌美的女子,名叫嫦娥,二人一见钟情,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
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简短20字)
突然有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力大无穷的后羿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和嫦娥从此过上了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个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终日抑郁寡欢。
月宫中,有个叫吴刚的人,因杀了与其妻私通之人伯陵,惹怒太阳神炎帝,故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重获仙术。”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
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玉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
时间久之,嫦娥与同在月宫中的吴刚相交甚好,便祈求吴刚卖力伐树,玉兔捣药,以期早日练出灵药重返人间与夫君团聚。
嫦娥时常悔恨当年吃了那不死的灵药,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便托人带话给人世间的后裔:“明晚月圆时分,你将面饼做成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西北方向,然后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的时候我就能够回家一趟。”月圆之夜,后羿果然唤出了嫦娥,夫妻二人抱头痛哭,嫦娥悔不当初,却早已无法挽回。(于是两人约定,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以这种形式团圆一次)多年以后便有了后人的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这个故事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典籍《归藏》,东汉高诱注解《准南子》时,明确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中国人对团圆美满有着最深的“执念”。而月亮有关于“团圆”、“圆满”等幸福美好之意,而且作为中华诗词与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它的地位不言而喻。不只是关于思念,更关于故乡和远方。
生命之所以温暖而圆满,是因为我们在爱人,也在被爱。祈愿我们与爱的人,能够长长久久在一起,人生短短不过百年,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太过渺小。
千年万年过去了,动情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着,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她静默不语,却见证了人间太多离合悲欢。
自周天子时期,我们便开始拜月、祭月。
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到孤单的时候,就看看月亮,因为有千万人,在与你同望一轮月。
祝愿天下所有人,幸福美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