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新书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18年12月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联合举办了《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新书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代表出版方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做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郝时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星星等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主持。会上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翔发言
副院长高翔在发布会上对《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坚定不移的基本观念、优秀的学术阵地表示敬意。他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历史学研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术史是治学的基础,张海鹏老师主编的《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对中国历史学发展进行客观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对推动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基础性工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现实的关怀是激发人们回顾和探索历史最深层、最直接、最真正的原因,也是历史科学有思想、有创造、有发明、有进步的重要的入手处。我们要坚持理论思维、思辨,毫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坚持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论、坚持我们一些基本的科学原则。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为历史学研究手段、研究方式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保障,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促进了中国历史学优良传统与当代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结合,国际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以往考古过去不敢想的项目在今天逐渐成为现实。40年来,中国历史学挑战和机遇并存,在挫折中前行,总结发展,我们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发展,根本上是为了推动今后中国历史学走向新的辉煌。所以说,张海鹏老师这本书为我们正确认识40年来的史学研究、史学道路,为中国史学走向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做了充分的、必不可少的学术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致辞
社长赵剑英在致辞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意义做了高度的评价。对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地研究、总结,是今后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启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套丛书来自前沿的研究系列,学科发展报告系列和专题研究三大系列,总共有60多本,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史,是我们社科出版社和中国社科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的学术努力。《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就是这套丛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本,回顾中国历史学4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学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对于深化我们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的认识,推动中国历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增强以国际史学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科学地总结了40年来中国历史学所取得的成就,明确中国历史学研究当中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从事中国历史学研究和教学的参考书。这里面总结了近10年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的状况,中国历史学新领域的研究状况体现了近10年历史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一批年轻学者承担了历史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老中青学者星火相传让我们看到中国历史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发言
张海鹏谈到,《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一书与各位作者努力配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极耕作,是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也是对中国历史学的献礼。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走出了文革带来的史学危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中国历史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还是世界史都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局面。这个时期各个领域都有代表性通史著作问世,形成了一系列历史学的积极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都从中受益。
出版《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是在为新时代的历史研究提供一个前进的起点。在新中国成立百周年的时候,也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实现的时候,中国历史学要继续发展,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创新性的贡献。在新的时代我们为建设历史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国际话语体系更加努力,我们的历史学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郝时远发言
郝时远认为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对现实和面向未来,中国改革开放40年巨变是中国当代史的巨变,兴国必须治史,我们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同的观念,历史人类学、历史民族学等研究深入村镇,对乡村本土知识的提炼和对乡村历史的重建,目的都是为了建设完善的中国多民族国家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他经常引用历史讲述中国从哪里来,将要走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没有人能给我们指出一条明确的路,我们要自己从历史中去探索国家发展前进的路,于是,有深厚历史根基的改革开放道路就成了中国特有的路。史学界要从历史的根基里去提炼、发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式,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扬光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汪朝光发言
汪朝光表示从这本书中能看到40年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脉络,它同时是中国学术和中国国家发展的脉络,它让我们从一个学科看到一个学术再看到一个国家发展的40年。40年里,中国历史学变化很大,海鹏先生从广度和深度拓展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以前我们常做政治史、外交史研究。。。。。。现在我们可能还会做环境史、医疗史研究,以前我们研究历史必须要有充分的史料,现在只要去外面搜集材料就能开始。另外我们在历史研究多样化发展上也取得了大变化,无论是历史研究方法还是历史研究路径,对历史得出的结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从广度、深度和历史研究多样性三方面给予我们启示,让我们对历史研究多样化有了初步认知。对于中国未来40年变化,我愿意乐观的设想一定还会发生更多改变的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星星发言
张星星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总结学科发展、分析学科发展的不足、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对其研究有重要意义。在继承中国历史界优良传统,发扬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基础上,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重要发展成就。但是在传承中国历史、治史、修史传统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尚需进一步努力。在和张海鹏老师一起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曾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史学家应该进一步学习各历史学科的好经验、好方法和好方式,进一步推进中华共和国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
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龙登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奉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林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姜生,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教授朱浒,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院长、教授黄纯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长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也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庆云,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教授杜丽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景超等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现状与学术努力”、“如何在中外交流、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发挥史学的独特作用”、“新时代历史学的发展和突破”等主题相继作了精彩发言。
《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张海鹏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一书,论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概括和现状,并对其前景及趋势做了展望。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以及中国地方史、民族史、边疆史、历史地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史学史、史学理论、城市史、宗教史、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学40年来发展变化的全景。《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作者皆是历史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著名学者,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他们深谙各自学科学术状况,评价客观得当,肯定学术成就指出努力的方向,展现了近年来中国史学研究的前沿水平。这使得《中国历史学40年(1978-2018)》成为研究和学习历史学必读的参考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