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

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

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本书聚焦于王船山儒家诗学思想之研究,即围绕船山所著《诗经稗疏》《诗广传》《诗译》以及大量诗评、诗选、诗话等著作,在联系其生平、创作、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本书聚焦于王船山儒家诗学思想之研究,即围绕船山所著《诗经稗疏》《诗广传》《诗译》以及大量诗评、诗选、诗话等著作,在联系其生平、创作、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考察船山诗学的哲学基础、情感本体、美学境界、生命情怀等内容。本书研究之目的是力图重新发掘船山诗学的当代价值,并且在历史语境中对船山诗学的历史地位进行必要的考衡。其意义则在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船山诗学的独特学术贡献和价值,为深化当代诗学研究和诗学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目录第一章 船山儒家诗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 第一节 天崩地裂之时代,出入险阻的一生 第二节 “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船山生命体验与学术生涯 第三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船山诗学的学术思想底蕴 第四节 正学与道情:船山儒学与诗学之关联第二章 诗际幽明:船山儒家诗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言幽明而不言有无” 第二节 “天地之际甚密,而人道参焉” 第三节 理气、心性、阴阳 第四节 “诗者,幽明之际者也”第三章 诗以道情:船山儒家诗学的情感本体 第一节 情—感:“感于物而动,性之情也” 第二节 情—道:“诗以道情,道性之情” 第三节 情—文:“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涵情” 第四节 情—贞:情贞一体的辩证关系与诗学表现第四章 絪缊神化:船山儒家诗学的美学境界 第一节 “絪缊,太和未分之本然”:太和絪缊与心函絪缊的区分与统一 第二节 “神以心栖,诗以象心”:天人之际的互动 第三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诗与乐之气化生成 第四节 “乐为神之所依,人之所成”:诗乐合一的至美境界第五章 存神尽性:船山儒家诗学的生命情怀 第一节 生死幽明:生为气之聚,死为气之散 第二节 善恶:“存心养性,保合太和” 第三节 涵情:生命情感之幽明显隐 第四节 诗教:“本天道以治人情”

上一篇: 《中国哲学》2023年第3期
下一篇: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