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莱特兄弟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动力飞行器的飞行,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人类便实现了伟大的登月工程。尽管在登月工程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在航天事业上就再也没有重大突破,但是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却从未停止过。2019年刚刚上映的科幻电影《星际探索》就为我们展现了地球人对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让人激动不已的前景。
电影《星际探索》名字的原文为“AD ASTRA”,来自于一句著名的拉丁文谚语:“Per aspera ad astra”, 意为:“循此苦旅,以达天际”。这句拉丁谚语在航空和航天领域被广泛使用,例如英国皇家空军就将这句话奉为座右铭。
英国皇家空军克伦威尔学院
作为本世纪 10 年代最后一部科幻电影,电影《星际探索》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最令宇航员无法承受的压力是什么?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贯穿始终,无论是在生活训练之中还是执行任务,宇航员都接受着严格的心理监测。布拉德·皮特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正是一名心理素质极佳并且心跳速度低于常人的宇航员,坚如磐石的性格也令他与妻子的关系极为冷淡。对宇航员心理素质要求如此之高,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巨大,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从电影《星际探索》的故事发展之中可以感受到。
布拉德·皮特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位“根正苗红”的宇航员,他的父亲是美国航天事业的先驱并且在一次星际探索任务之中壮烈牺牲。正是在父亲光荣事迹的感召之下,他在成年后毅然投入航天事业追寻着先辈的梦想,继续探索宇宙。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地球突然遭受神秘的电子脉冲攻击,全世界的电力设备遭到破坏使得人类面临着毁灭的威胁。导演并没有浪费太多的笔墨来解释复杂的科学道理,而是直接将男主角推入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真相之中。 美军太空司令部(Spcacecom)断定这次电子脉冲攻击来自于多年以前失踪的一艘太空船,而这艘太空船的指挥官正是那位壮烈牺牲的“美国英雄”。
当年任务的目标是将一艘飞船发射到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并且在太阳系边缘建立基地用来探测太阳系以外的生命。在漫漫征途之中,令宇航员们感到巨大压力的并不是来自外星文明的威胁,而是他们发现茫茫太空之中根本没有生命的踪迹。在长时间孤独的航行之中,精神崩溃的宇航员们发动暴乱要求放弃任务。意志坚强的指挥官断然拒绝队员们的要求,并且将他们关押在一个舱室之内然后断绝氧气。从此,这个指挥官便孤身一人坚守在太阳系的边缘,苦苦追寻着可能并不存在的外星生命。
当太空司令部发现无法召回这艘失去控制的飞船之后,不得不宣布任务失败并且对外宣布宇航员的牺牲,以此来掩盖可怕的事实真相。直到多年之后的电子脉冲攻击发生,军方才不得不紧急召见布拉德·皮特所扮演的宇航员。派他前往火星上人类唯一一座没有被电子脉冲摧毁的基地,试图与他失散多年的父亲联系。
点击
这对父子在跨越了亿万光年之后再度相聚,但是同时也发现了各自信念的崩塌。父亲发现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任务毫无意义,儿子发现自己崇拜一生的“美国英雄”竟然是个罪人。
为什么这部冷冰冰的科幻电影看了让人激动不已?
整部电影几乎不带一丝感情色彩,无论是主人公与父亲的生离死别,还是最后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地球与妻子团聚,都是点到即止而又毫不煽情。这部冷冰冰的硬科幻电影背后却蕴藏着让人激动不已的巨大力量,原因全部来自于电影开幕的第一行字幕,“The Near Future”。所有的人都是带着同样一个问题看完整部电影,“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近?”
作为本世纪10年代最后一部科幻电影,电影《星际探索》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激动不已并且触手可及的未来。
电影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一次从地球到海王星的星际旅行中度过的,主人公通过在月球和火星的两次“转机”才最终到达目的地。电影中所描述的第一段从地球到月球的星际商务旅行,已经是一个可以用“月”来计量的未来了。人类历史上首家太空航空公司“维珍银河公司”计划将在2020年实现星际商务旅行,同时埃隆·马斯克创办的SpaceX以及亚马逊创始者杰夫·贝佐斯建立的蓝色起源公司也在致力于将太空旅行变为虽然昂贵但是触手可及的现实。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类似电影《星际探索》中那样男女老少都可以乘坐并且配备空中小姐的太空航班就会出现。
限制太空旅行商业化的最大因素毫无疑问来自于成本的制约,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又是一个人类即将实现的航天梦想。电影中出现的在火星上垂直降落火箭的场景已经在地球上被初步实现,Space X公司所研发的猎鹰9号火箭已经能够完成垂直起降,“VTVL”(Vertical Takeoff, Vertical Landing),一场商业版的“太空竞赛”已经在苍穹之上静悄悄地展开。
首次回收的猎鹰 9 号一级火箭降落于驳
电影中唯一的商业片元素出现在一场月球飙车之中,在美军护卫下的宇航员搭乘月球车前往月球火箭发射基地,途中遭遇来路不明的劫匪袭击。尽管这场紧张刺激的动作戏之中充满着各种物理常识错误,但是向电影观众展示了一个人类定居以后的外太空世界。
这是一个有机场、有海关、甚至有快餐连锁店的人类定居点,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一样,这里不仅有警察,而且还有强盗。
电影中甚至出现了出生于火星的地球人,一生只回过地球一次。每当遇到来自地球的人类,总是让这位“地球裔”火星人产生怀念故国的忧伤。
2017年12月,美国参众两院罕见地全票通过法案,宣布重启新一轮的“太空计划”。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计划,美国将于2028年开始在月球表面建立定居点。并且随后将在月球建立发射基地,利用月球轨道开始新一轮太空探索,目标火星。
在漫改电影重重包围之中艰难生存的科幻电影
最近十年称霸国际电影市场的绝对是以漫威为代表的漫画改编电影,让年轻一代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科幻电影。漫改电影与科幻电影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前者贩卖的是简单明了同时毫无意义的电脑特效,而真正的科幻电影往往想要表达的是人类在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近十年在漫改电影重重包围之中依然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幻电影,而作为本世纪10年代最后一部科幻电影,《星际探索》似乎是在带领观众回顾近十年最优秀的科幻作品。
2013年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荣获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诸多奖项,《星际探索》的开头有着与《地心引力》相似的场景,同样是在一场发生在空间站之中的事故导致宇航员的坠落。
两部电影里也同样出现了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安全绳救援的场景,但是最终的结果不尽相同。《星际探索》中汤米·李·琼斯所扮演的父亲在与儿子短暂的相聚之后毅然撒手而别,而《地心引力》中的女宇航员则是在同伴的帮助下最终成功重返地球。两部电影的主题截然不同,但是都反映出了身处太空的宇航员所时刻面对的危险。
2014 年的《星际穿越》无疑是本世纪10年代最为杰出的科幻电影,《星际探索》几乎可以算是这部电影的续集。同样的拯救地球,同样的星际旅行,《星际探索》更是请来了《星际穿越》的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使得两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极为相似。《星际穿越》中神一般的诺兰导演探讨的是虫洞和五维空间这样处于人类科学边缘的概念,使得大多数观众在这次穿越之中迷失方向。《星际探索》走的则是写实风格,直截了当地描述了一次漫长而又略为枯燥的星际旅行。
《星际穿越》讲的是一个“离开”的故事,肩负着拯救地球责任的宇航员告别自己的家人,抱着必死的信念穿过虫洞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星际探索》讲的则是一个“回家”的故事,主人公通过一次跨越太阳系的星际旅行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聚,然后历尽艰险返回地球并且重新找回自我。
2015年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再一次大获好评,马特·达蒙在本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次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与《火星救援》相似,《星际探索》中也同样有一位宇航员由于意外而被抛弃在茫茫宇宙之中。但是两部电影截然不同的是,《火星救援》中的马特·达蒙表现出来的是令人震撼的坚强意志,而在《星际探索》中那位孤身一人坚守在太阳系边缘的宇航员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使命,甚至不惜将反对自己的队员杀死。
《星际探索》虽然不是近十年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但是却为这个被漫改片霸占的十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让我们在漫威电影笼罩下的电影世界里看到一丝亮光,这道亮光闪烁着人类为科学献身的大无畏精神,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2019年12月27日,承载着中国人光荣与梦想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国人努力地追寻着自己的航天梦,扎扎实实地将一个又一个科幻电影中虚构的情景变为现实。出现在指挥大厅屏幕上的一行标语代表着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执着和信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电影《星际探索》中描绘的“The Near Future"正等着我们去实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