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行走感悟:历史地理新疆联合野外实习

行走感悟:历史地理新疆联合野外实习

行走感悟:历史地理新疆联合野外实习行走感悟19历史王铭禹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新疆考察是此生难忘的一次经历,在新疆考察的这七天

行走感悟

19历史王铭禹

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新疆考察是此生难忘的一次经历,在新疆考察的这七天,我们去到了乌鲁木齐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达坂城盐湖、天山天池、军垦博物馆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高温下穿行在交河故城和高昌古城,在风雨交加中爬上了天山一号冰川。每到达一个地点,老师们都会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历史背景向同学们讲解,并引导同学们进行观察、思考。当书本上的知识照进现实,呈现在眼前,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自然的演变与人类文明历史的演进正在我们面前上演。

这次活动是一次历史、地理联合考察的活动。作为历史系的学生,难得有机会能够参与到地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地理学勘测、制图、采样等研究流程。在与地理系老师、同学的交流中,感受到虽然在研究问题和研究的具体方法方面两大学科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但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思路方面是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真的很幸运能成为这次考察活动中的一员,也很感谢历史学系、地理学系能提供这样一次十分宝贵的考察机会。通过这次活动,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眼界,也认识了新的朋友,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经历也成为了人生中的一大财富。

19历史赵佳琦

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

8月2日,我们乘坐火车踏上了西行的路程,40多个小时的舟车劳顿虽然有些难熬,但沿途所见的风景变化却格外新奇,越是向西,越是感叹西北地区那独特自然风貌的瑰丽。在新疆的六天考察之旅中,我们爬过背斜山,在高处观察乌鲁木齐河谷的地貌构造;去过交河、高昌古城,从留存下的生土建筑中发掘古人了解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越过沙漠,下过盐湖,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寻找影响人文历史的客观证据;攀登过冰川,在极寒中一步步突破自我……短短几天的野外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得将以前课本上抽象的内容具化到每一处景观,更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许多见识,领略到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交融的魅力。历史是把握生命的学问,而自然地理更注重用客观证据去展现其对人文的影响,所以二者并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学科。因此,学会走进田野,发掘客观证据,通过实地感受来增强自身的历史认识,才是我们这次跨学科联合考察的目的所在。

19历史王维祎

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

行千里路,访千年城。踏上从上海到新疆的火车,沿着曾经知青西行的路线,在中国的版图拾级而上,与朋友自由畅谈现实理想,跨越三个阶梯来到遥远的“白镇”乌鲁木齐。爬坡野餐,学历史地理;飞禽植被,认背斜南北面。登高望远,行万里路,真正的课堂与领悟在天地之间。相互搀扶的上山之路,在山巅打开的地图,眼前即是理论知识所抽象出的现实世界,铺天盖地向我展开。在地表温度73℃的吐鲁番,罗马一样的废墟诉说着交河和高昌的历史。千年前繁华的西部一线城市、在台地上的生土建筑依然屹立。越过沙丘,就是盐湖。沙漠仿若绿洲,可见防风固沙卓有成效;沙砾和彩石交叠,盐分析出在皮肤,方知何为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登上天山一号冰川,体察不同冰川地貌的形成,原来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没法用言语表达,淋雨、爬坡、过河,为了一瞬的壮阔都是值得。攀上天池的几公里台阶,沿池移步换景;观冰川堰塞湖,望穿湖光山色。在军垦博物馆感受军团人垦边的筚路蓝缕,在自治区博物馆听老师谈文书故国。每件藏品都代表一段辉煌的过去,历史与时空交错之中,我看见自己所在的位置。这段旅途值得一生珍藏,有幸与好友老师相识相知、并肩而行,永远怀念那些闪光的日子✨

19历史吴钟渠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院

2023年8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历史学专业拔尖2.0基地师生抵达新疆,开展本年度史地拔尖基地联合野外实习。我作为历史学专业思勉班的学生,有幸参与本次活动,收获颇多。跟随老师的步伐,我们攀爬崖壁,览阅乌鲁木齐河盛景;不畏烈日,寻访交河、高昌故城遗迹;徒步沙漠,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的理念;行至天池,欣赏堰塞作用后的瑶池盛景;参观军垦博物馆,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建设边疆的事迹。通过这次新疆实习的活动,我体会到野外工作的辛劳,也领悟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19历史祖思琦

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

在东边生活了近乎20年的我,即使平时出去游玩,也从未想过到那遥远的西部去。而这一次我跟随系里一同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载着我们的火车从遥远的地方驶来,将我们这些学生从东边的海岸带到西北的内陆,这趟旅程近乎跨过了半个大陆,穿过森林草原与戈壁,最终来到了这座西部的城市。

这一周的旅程对我来说完全是新奇的体验,高山、沙漠、盐湖、冰川这些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不曾接触过的事物。地理系的研究方法对我来说也是新奇的,虽然在高中阶段我接触过很多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专业的研究方法是一片空白,看着地理系同学们实地采样,用手触摸土地与河流,对我来说也是认知的增加。

既然与地理系一同来了,我也在想两个学科间的共性与交融,也就是系里一直在提倡的跨学科。对于地理我想到最多的是曾经参加的GIS课程,当时是描绘了一条河流然后去观察它周边的村落,以此得出河流对自然村落的影响。在这次的新疆考察中,交河故城是河流对于聚落影响的最好例子,早期的文明发展与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河流,尤其是在西域这个极度缺水的地方。关于地理与历史的交融,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最熟悉的应该是历史地理这门学科,毕竟刚刚修完不久,自然环境对疆域的划分、交通道路的选择、人民的生产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去吐鲁番的那天,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白水涧道的重要意义,作为有河流流经并且能够车马通行的重要道路,对于古代天山地区的军事和农业活动都有重要意义。最后一点关于史学与地理的交融,让我想到了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物种群的分布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在最古的时候还会影响人们的信仰以及思想观念。

除了那些知识层面的收获,在新疆还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这里的民族风情,气候特点,街道的氛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高兴可以和系里的老师同学们一同去新疆,这趟旅程很是让人难忘。

19历史王清雅

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

这一次去新疆让我第一次见识到祖国大西北的壮美景象。这次实习考察,我们见识了沙漠、盐湖、冰川、山地等多种地貌,在地理系与历史系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关于这些地貌的地形地质、历史背景等重要知识,欣赏美景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我感到幸福无比。大西北是多彩的,金色、蓝色、白色融合在一起;大西北是辽阔的,牛羊远看只有一小点,生土戈壁的纹路抬手便能触摸。大西北的清晨夜晚总是很冷,但是老师们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怀却带着温情和暖意。新疆,再见!

19历史张兴康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

在前往新疆的火车上,我们从东向西,横穿中国,从江浙地区的高楼林立,到陕甘地区的黄土高坡,再到青海和河西走廊的茫茫草地,一路见到了各地独居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原有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得以印证。一路上,我们与地理专业的同学熟识,谈天说地,不自觉地运用学科知识讨论各种有趣的话题。同时在与进疆的旅客交流中,了解到了许多新疆的情况,这些是书本中难以获得的。到达新疆后,我们爬上高坡,下到河滩,在高温中探访古城,踏过沙漠,走进盐湖,在冷雨中登上冰川……见识了新疆的壮美山河,在老师的讲解和引领下,我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了真知和快乐!

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首先是读万卷书亦要行万里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想要真正吃透,还是要尽量通过实践切身了解实际情况,用历史的话说是回到历史现场,用地理的话说是知道你在哪里。其次是历史和地理学科的交融,“史地不分家”,历史地理学也是当今一门重要学科。未到新疆前,只能通过历史记述推知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脑海中考虑两者的关系,常有失偏颇,难以真正还原历史实况。到达新疆后,特别是参观古城遗址时,才真正能理解史料记载,结合地理环境中切身感受,让那段历史“活”起来。最后是遇到了许多可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分享各种有趣的知识和话题,给彼此带来了关心和温暖,成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20历史左心怡

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

乘坐了长达四十小时的硬卧火车,我们来到了新疆乌鲁木齐。一路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来到新疆最大的感受,与这里的气候有关。这里的白天很长,空气很干燥,虽然太阳暴晒,但是意外的比南方要凉快和舒适。怀揣着好不容易来了、一定要认真感受的心理,我在这里生活、考察了八天,一方面是跟随考察队伍一起,学习西北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构造知识与西域地区数千年的辉煌历史,一方面是通过自己的眼睛感受新疆地区的环境与社会文化。种种见闻与学习,让我逐渐感受到了曾在课堂上听到的、在书本上看到的边疆历史,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离开自小生长的南方水土,自己来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何谓“西出阳关无故人”,何谓“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外,和地理学院拔尖班的联合考察亦让我收获颇丰。在数日的考察中,我体会到了地理和历史学科视角的交叉和差异,也参与和围观了地理系同学们野外工作的全过程,聆听了老师们对于历史地理学科前沿的看法,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专业认知。虽然一路辛苦,但是此行十二天的考察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彼此扶持的深厚同学情谊,学习到了许多历史地理人文知识,我想足以说一句“十分圆满”。

20历史张瀛予

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

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院

此次在新疆进行考察,我们不仅近距离感受边疆风土人情,同时也真正行走山水之间,体会自然与人文的交互。自然成就文明,人文亦受自然条件限制。尤其是火焰山脚下的高昌故城。高昌古城为在唐代是天山南麓的重要政治、经济、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为当时西北边疆的“一线城市”。如今,漫天黄土下,残存的高昌故城内外城墙、“可汗堡”、摩尼教和佛教寺院遗址等颓垣断壁叙述着古国文明的繁华。透过高耸的城墙和纵横分布的房舍,可以看到当年是何等的车水马龙、商贾繁茂。而处于地表温度73摄氏度的环境下,我不禁好奇,高昌国人如何在此种恶劣条件下建设家园?几天后,在参观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时,我无意间看到了答案。原来高昌在当时拥有发达的灌溉网络,人力开凿共计42条沟渠引水,才化腐朽为神奇,在火焰山脚下开辟一片绿洲,繁衍出一代文明。通过实地考察高昌,体会高昌故城从繁荣走向颓败,我可以切身感受到人类文明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我将在未来历史学习中更加注重史地关系,认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思考历史的演变。

21历史赵萱婷

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院_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

本次考察中,我们与地理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行走新疆大地,参观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新疆历史文化古迹的同时,也跟随地理学院的老师一起深入乌鲁木齐河河谷,探访一号冰川,切身体会地理学科理论在大自然中的实践应用,将地理与历史交流结合,实现跨学科的交融与借鉴,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新疆当地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在考察开始前一天,张凯悦老师与黄阿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此次目的地的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尤其对吐鲁番地区历史演变发展作了详细讲解,让我在参观博物馆与历史景点时更好地将理论框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除此以外,在考察乌鲁木齐河、一号冰川、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途中地理老师专业知识的讲解也唤醒了我忘记已久的地理知识,对相关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本次跨学科考察,与历史系学长学姐们的交流让我受益颇多,同地理系同学的一同学习也让我扩展了视野与思路。走进田野,接触真实的历史空间与场景,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加强历史认识,面对历史现象也要结合地理状况进行考察思考,将本次考察中学到的地理专业知识融入平时的历史研究中,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优势,也让我对未来更多的跨学科学习机会充满期待~

21历史曹明睿

新疆历史研究论文选编_新疆历史研究_新疆历史研究院

这次参与地理系的跨学科活动,给了我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地理系的同学和老师互动,让我受益匪浅。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在历史研究中有用的方法和新的视角。我们的交流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促使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能有新的进步。

在田野中的亲身经历也是令人难忘的。走进实地,感受历史空间和场景,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站在曾经的历史事件发生地,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那些历史瞬间,让我对过去的情境产生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综合而言,这次的跨学科活动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历史和地理的理解。在交流中学习,在考察中感悟,在实习中转化。

More

上一篇: 【天工】以文化为底蕴,创新设计思维
下一篇: 声音|《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编辑部人员的文章只有得到10位匿名外审专家的高度认可才能刊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