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会议纪要】“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暨《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出版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暨《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出版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暨《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出版学术研讨会“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暨《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出版学术研讨会”11月25日“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暨《西北

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

暨《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

出版学术研讨会”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11月25日“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暨《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出版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就“西北联大的文学教育与文学实践”“西北联大的文学社团与文学刊物”“西北联大师生的文学翻译活动”“西北联大与抗战文学的关系”“西北联大文学活动的历史意义”“西北联大的文学活动与西北大学‘作家摇篮’的历史生成”“《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编选及未来需开展的工作”等问题展开研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作家协会、陕西省社科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会议由西北大学文学院主办。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开幕式上,西北大学党委副书记赵作纽回顾了“西北联大”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充分肯定了西北联大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现代文学史、陕西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期待与会专家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交流、各抒己见,共同商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教育的新领域、新路径,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进行富有问题性、前瞻性的学理探索与展望。

西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桂方海指出,《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编辑出版不仅展现出了西北大学发挥文学作品教育启发、助推时代发展的家国情怀教育理念,还填补了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集中出版的空白,为研究西北联大的文学教育及文学传统提供了史料支撑,更对追溯西北大学的文脉传统、探索西北大学作家摇篮诞生的历史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教授指出,《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填补了抗战时期大学迁徙的重要空白,充实了西北联大的研究资料;二是对抗战时期的大学发展及文学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三是对血脉相连的学校共同体北师大的历史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他肯定了姜彩燕教授将文学研究与大学教育融合研究的学术风格,期望她能够不断深入史料,实现对西北联大的深度阐释。西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姜宇主持开幕式。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

论坛上半场

论坛上半场研讨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中良从“延续传统”这一视角出发,深挖西北联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层关系,对《西北联大作品选》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部作品的出版具有“系统勾勒西北联大的文化历史,彰显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肯定西北联大对抗战文学的独创性贡献”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此书为抗战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也为人们认识大西北、认识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提供了很好的作品实证,期望后续能进一步勾连传统,深入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四川大学教授陈思广指出,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已颇具规模,包含《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在内共有15本正式出版的论著。他认为,该书的出版为西北联大作家群的研究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史料集本,是填充中国校园文学史料的一个重要拼图,也是研究西北联大的校园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区域文学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如何触发、融汇、共创、创新的重要基石,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和全面深入的再探讨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建议以西北联大的文学实践为方法,探讨其作为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在20世纪文学上升转型巨变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经验启示意义,从而更加系统深入地弘扬西北大学的文学传统及文脉的精神传承。建议彩燕教授再编一本《西北联大文学生活史料选》,将这一研究系统深入地进行下去,为母校的文化建设与中国校园文化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亮出自己的学术名片。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学勇在发言中明确指出,《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出版,不仅弥补了西北联大文学研究的空缺,也弥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空缺。他认为,西北联大作家创作的文学是大时代的文学,是民族危难时期知识分子时代情绪的表征,承载着中华民族艰深的苦难,记录着中华民族奋起的历史。从整体上看,《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所收录的文体和多样的创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增添了坚实而又丰富的一页。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平首先对姜老师主编的《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表示敬意。他认为,姜彩燕团队艰辛细致的编撰工作,是对学生一种宝贵的学术训练,更是培育如何尊重传统,如何体味历史的忧伤,从中能够感受到姜彩燕主编的西大人情怀和学风遗存。这本书是研究西北联大,西北高等教育的珍贵史料;积极的、左翼的是这本书的总体特征之一。他提出,可能由于身份位置的关系,李浩老师的序,姜彩燕老师的后记,偏向于谨慎、低调、保守,着眼于文学、文学史或者学科史角度,似乎不愿意放大这本书的历史意义。李国平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冷历史书,也是一本有温热气息的书。鲜明地通过个体记述、个人心绪传递出了民族情绪和时代心理。它发生于一个区域、一个时段,但不限于一个区域,一个时段;它发生于文学,但不限于文学。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联大与大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姚远教授从多年研究西北大学校史经验出发,对《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有待完善和补充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是除了现存的文献资料,该作品选也应关注到石刻文献、西北大学台湾校友编写的文集、西北大学校史上的珍贵期刊以及陕西省档案馆现存的西北联大学生生活资料等,这对未来完善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姚远教授表示,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大学精神的最高表现,西北联大和西南联大的研究意义同样重要。此课题对细化西北联大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有着开端发蒙的作用。最后,他提出,全国有九个省市,三十多所大学都与西北联大有关,期待更多人参与进来,推动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长足发展。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安市作协主席、《美文》杂志副主编穆涛教授认为,这本书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西北大学校史中一直被疏忽的,但却是具体存在的岁月。这本书使这种存在复活,它既是文学的,同时还是大学教育的。他认为,西北大学有三个层面的底气,第一个层面是光绪皇帝的批复、第二个是解放区文学或者文化所构成的意义、第三个是五四以来的现代精神,这三个底气中五四的底气更清晰一些。1924年西北大学创办暑期学校,邀请鲁迅来西安讲学,这为后来西北大学的鲁迅研究成为中国大学中的翘楚奠定了基础,也是西大人传承五四以来大精神,大状态的重要体现。最后,穆涛教授表示,姜彩燕教授做学问的扎实具体和成书的严谨,值得敬佩和学习。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震认为,姜彩燕老师与团队的这项工作对文学界,对教育界意义都是很重大的。西北联大对中国高等教育史应该是灵魂式的存在。假如没有西北联大,西北高等教育是什么样子;如果减掉西北联大的话,将会光彩尽失。因而,此书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很好补充。他提出,不要把“西迁精神”狭义化,“西迁精神”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包括西安交大,也包括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等很多院校。此外,李震教授强调,中国抗战文学研究基本上是西南地区的,西北地区也应该开展抗战文学研究,西北联大将会成为研究抗战文学的一个重镇,同时此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最后,他希望,西北联大的文学教育与创作研究应争取前后都贯通,这不仅是校史意义上的,也是在文学史意义上的贯通。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教授段建军肯定了姜老师为此项工作的付出和成就。段教授认为,西北联大与现代文学研究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把西北联大和西北大学的文脉传承延续下去是很重要的,对研究西北文学史,完善抗战文学史,尤其是对大学教育与作家培养关系进一步深思都有非常重要意义。他提出,研究西北联大文脉,可以聚集起在陕作家,他们既是中国当代作家,也是西北联大与现代文学文脉的传承者,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一所大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感触。对文学院来说,梳理好自己的“家谱”,梳理好“家谱”里作家的传承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他希望姜彩燕教授把这个工作延续下来,不仅仅是西北联大,还有西北大学后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作为西北大学文学创作优秀成果的结集,供后人学习和继承。

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文化艺术报》社长、总编刘龙首先对姜彩燕教授此书的出版表示祝贺。他从自己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肯定了《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在作品质量与作品形式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刘先生认为,西北联大文学研究在以前是一个空白,有了今天的出版和开端,是否对这个课题可以更进一步,以更多的样式来进行研究,例如: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等,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联大的故事。最后,刘龙先生表示,陕西人民出版社和文化艺术报社愿意为姜教授在著作出版方面做一个支撑,支持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更深入的研究。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西北大学教授杨乐生强调,学术的开疆拓土得益于众多人的齐心协力,充分肯定了姜老师的团队为这本书的编写作出的努力。同时,学术自信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因素,要对研究对象有整体全局的把握。并且,杨教授提出,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面对历史,既要发现优秀的作品,又要研究存在局限性的作品,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之后,杨教授结合了西北大学的百年历史,探讨了西大能够培养百年来绵延不断的诗人作家群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发扬西北大学文学教育的优秀传统的要求。大学教育与文学创作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目前的高校教育要注重提升文学的层次品味。杨老师还提到了姜老师的这本书中收集的资料非常详实丰富,极具参考价值,认为这本书契合了卡夫卡的一句话:每一个真正的艺术都是文献和见证。最后,杨老师表达了对姜老师这本书出版的衷心祝贺。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西安工业大学教授冯希哲首先谈到了西北大学“公城勤朴”的校训,认为这四个字是从西北联大时期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冯教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认为姜老师的作品打开了中国文学的发展空间,肯定了这部文选的优秀文学品格。接着,冯教授提出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要选取有价值的问题,要有持续深挖、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还要拥有广阔的学术史视野。西北大学作为研究西北联大的传统之源,西大文脉的延续应当得到重视。此外,冯希哲教授还谈到了“文学生态”这个概念,认为姜老师的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文学生态。最后,冯希哲教授认为,在数字媒体时代,学术研究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要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文学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效应,进一步带动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柴洁作为《作品选》的责任编辑,首先感谢姜老师给予的充分信任,从这部书的选题、内容和修改过程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她说,编写作品选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打磨,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接着,柴洁副总编进一步表达了对姜老师在编选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深挖问题的敬佩之情,被姜老师精益求精、认真谨慎的精神深深打动。最后,柴洁认为好的书是值得等待的,好的作者是值得期待的,对姜老师新书的出版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期待未来可以和西大更多优秀的作者合作。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文学创作研究院院长刘卫平主持了该场研讨并作了总结,认为各位专家的发言各有精见,胜义迭出,发人深思。《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出版,是西大历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收获。“文脉”研究是西大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西北大学作家群其来有自,逐渐形成了“群”的格局和风貌。如果要做代际划分,牛汉、唐祈等大抵属于第一代,雷抒雁、贾平凹、和谷等属于第二代,迟子建、吴克敬、穆涛、冯积岐等“作家班”学员属于第三代。如果再往前追溯,早年毕业于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等“西北大学”前身的王独清和郑伯奇等,曾在西大执教的吴芳吉、夏承焘等学者型诗人、作家也应该纳入进来。还原场景、贯通研究,具有推动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给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勉励新一代西大作家群成长的三重意义。

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

论坛下半场

论坛下半场研讨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认为《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可以作为学术创新的一个典型范例。首先,李教授提到,选学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学界对现代选学也十分重视,而从现代选学史的角度出发,这部文选传承发扬了古代选学的学术传统,极具开创性和奠基意义。其次,李教授认为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成果诞生不易,肯定了姜老师及其团队、责任编辑、原作者、学校对这本书的出版做出的贡献。最后,李继凯教授强调了学术研究要具有跨学科视野,以拓展文学研究的空间。比如,可以重视相关新史料的挖掘:西北联大作家的身份分析、相关书信、墓志铭、日记研究都可以纳入文集中,总之,从学术史和现代选学的角度看,这本文选极具典型范例,在学术史上留下了一抹亮丽的光彩。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韩鲁华教授首先肯定了《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认为这部文选为现代学者们树立了良好榜样。接着,韩教授结合历史语境,认为要重视对西北联大学者文人情怀的研究,学者和文人的精神是研究时代风貌的根本。同时,韩教授还认为研究西北联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不应分割,要同时发扬,认真对待。最后,韩教授指出,作学术研究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把一件事做好,要发扬西北联大的学者们做学问的态度,并认为姜老师在编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坐“冷板凳”的精神值得学习。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

陕西师范大学王荣教授首先回顾了西北大学的百年历史,结合了自己在西大的经历,认为姜老师的这部文选继承了西北联大的文脉传统和历史资源。接着,王荣教授从五四新文学谈起,提到了中国新文学与现代高等教育联系紧密,认为这部文选深化了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联,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的选题价值。王教授还结合了文选中部分作家与现代文学的密切关联,提出了西北联大师生的文学创作与新文学运动的历史互动也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王教授强调,学术研究要做扎实,离不开丰富的史料,并进一步提供了许多关于西北联大研究的选题思路。最后,王教授总结了这部文选发扬了西北联大的文脉传统,对推动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原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德生对书的内容、印刷和装帧等方面,都表示了肯定和赞许,对姜彩燕教授及西北大学出版社表示祝贺。他是该书的终审者,对此书的编撰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西北联大”的名号在时间上只存在一年多时间,而作品选收录到了1946年,需要对不了解西北联大和后续分支院校关系的读者做出更为透彻的说明。其二,有关书中的人物和典故的注释应再增加一些,可能会更好地帮助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杨德生老师分享了他的两点感受:首先从“老西大人”的角度,西北联大当时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做大西北的文化“司令台”,但校史上对这方面反映不够。而姜彩燕教授将文学学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事迹展示出来了,非常有价值。其次,就与现代文学的关系而言,填补了现代文学研究的空白。特别是里面所选的西北联大的学者和学子,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又是产生于抗战时期的地方文学,将其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里进行研究,也许会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

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艳茜首先对姜彩燕教授和她的团队表示感谢,《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编辑出版让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学生了解到西大绵延的文脉传承,增强了西大学子的自信和自豪感。其次,这部文选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特别是对当时的西安、秦岭、汉中、汉江的地域描写尤为可贵。第三,这些新史料的发现,补充和深化了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对完善文学史体系的建设具有学术价值。通过创作者对当时的教育活动的描写,也充分展现出西北联大与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关系,使后人获得了许多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讯息。

作为资深编辑,张艳茜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将一些相关资料提供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二是加强对有些刊物的研究,包括其编辑者、出版情况、作者组成等进行进一步的深耕。

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

《西北大学学报》编审赵琴对姜彩燕教授的编写工作表示祝贺。作为一位“见证人”,她分享了姜老师在编写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同时作为“学报人”,赵琴注意到《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收录了《西北大学学报》中的4篇文章。她回顾了《西北大学学报》的历史,也期望姜老师在日后的整理工作中可再加补充,也希望新的研究成果能在《西北大学学报》上刊发,填补学报在西北联大文学研究上的空白。

同时,赵琴女士也指出她在整理学报中的发现,即黎锦熙纪念鲁迅先生的著作曾于学报登载,或对于鲁迅研究方面有所帮助。

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西北大学雷鸣教授表达了他对《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编写出版的四点感想。第一,体现了编选者的一种文学观和主体性。雷蒙·阿隆指出“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研究者对作品的编选基于一种文学观和研究主体性的考虑,有些作品之所以没有被选,正体现了编选者的经典建构意识,值得学习。第二、对当前如何进行文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他指出,近年来大学的文学教育随着学院化和体制化的加剧,越来越走上知识化和制度化,文学中固有的智慧、感性、个性、想象力、原创力和审美意识,都在我们建构的一种知识体系和学院化的制度中日渐丧失。而文选通过作品呈现出的西北联大时代的文学教育,具有示范意义,也值得当下老师思考,怎样在知识化教育的同时,注重一种研究与创作并进的示范。第三,它是对西北联大文学图谱的整体勾勒。编选者按文体体例选编有代表性作品,对西北联大文学创作、文学教育浮出历史地表,功不可没。第四,推进对西北联大整体研究。以往研究在高等教育史、西北联大发展脉络和轨迹、西北联大学人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但对西北联大文学类层面研究不足,这部文选在此方面提供了基础性史料,对多层次、立体推进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颇有意义。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西北大学王鹏程教授对西北联大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西北联大定位要高。二三十年代的西安并非偏僻落后之地,由于边疆史热、探险考古热,以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以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等事件,西安实际上是众多学者的向往之地。可以说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是一对双子星座,是二峰并峙的战时高等教育大局。因此,我们需要提高西北联大的定位,突出它的价值核心。其次,西北联大的经典文本亟需阐释。在姜老师为西北联大研究提供的扎实文本基础之上,可以借鉴西南联大的阐释思路,学习其他高校的阐释方法,将尹雪曼、司马长风等这样著名的文学史家编入西北联大丛书,并通过《西北大学学报》等其他途径使阐释更加牢靠和扎实。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西北大学赵林副教授指出《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三点意义:首先是关于大文学史观与西北区域文化地理的绘制。作品选目录中包含的文学史观符合民国文人创作、翻译和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面貌,而书籍本身也承载着西北联大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它不仅仅是一个文集,更是抗战历史和西北的区域文化地理的一个纪实。第二点是关于校园文学创作与抗战文学经典的生成。姜老师的文选为我们认识校园文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经典的界定实际是一个再造的过程,对抗战文学经典的重新认知和判断不仅是再现现实,更是一种精神的认同。最后,从教学和科研方面来看,作品选实际上架起了报刊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桥梁,弥合了史料挖掘和审美批评的鸿沟。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邱晓副教授风趣地总结了自己阅读《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后的体会,并对其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补充。邱晓老师肯定了作品选中对于赓虞诗文和牛汉自传的辑佚,也向我们厘清了牛汉的真实出生年份和相关史料,并指出应对报刊原始文献资料中存在着的错误进行校勘和标注。此外,关心交通与文学并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邱老师在这部文选中获得了有关流亡文学知识的补充。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李斌博士分享了对作品选的两点感受。首先,将西北联大文学作品放入现代文学史的脉络中去研究实际上回应了钱理群等老前辈所提出的应重视四十年代文学研究的话题,是对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种弥补、推进和深化。另外,就陕西文学研究来说,在延安文艺、解放区文学已经得到充分研究后,国统区文学也值得去充分挖掘,因此,姜老师的《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对完善四十年代陕西文学地图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西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魏梦鸽作为西北联大文学研究的参与者,分享了自己在硕士期间对西北联大时期诗歌活动研究的历程,并从宣传角度指出西北大学需要挖掘和凝练出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引领。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继续挖掘有价值的史料,以学科门类为依托,开展更有深度的关于西北联大各方面的研究,为西北大学校史研究事业添砖加瓦。最后,魏梦鸽老师再次祝贺姜老师新书的出版,并对姜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研究工作表示了真挚感谢。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研讨会下半场由西北大学文学院周燕芬教授主持,她说各位专家的发言肯定了《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填补文学史空白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发端于此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新的期待,指出研究全面细化和不断深化的可能性。具体从现代教育史、文学史、西北联大史、大学教育与文学创作、史料发掘与整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富有开拓性和启发性的建议,以及富有操作性的思路。文选的出版,接续着西北大学深厚的文脉精神,也给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具有深远的教育和学术意义。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

闭幕式上,《西北联大文学作品选》的主编姜彩燕老师首先对线上线下出席会议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对在该书出版过程中文学院领导、社科处、学科处、出版社、学界同行、师友、校友、学生们给予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表示感谢。其次,姜老师指出,西北联大还有许多亟待挖掘的文学史料和很多未解之谜,在剧本的查找、文学史失踪者的打捞、作家生平与笔名的考订等方面,期待学界同行和读者朋友们能提供史料查找的线索,并指出编选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最后,姜老师说,《作品选》的出版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希望未来能出版多卷本的作品选,扩展西北联大作家群的相关个案研究,并完成一项关于西北联大文学文献史料整理与研究的系统性课题,深化和拓展西北联大与抗战文学、西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版图。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

此次研讨会,是一场深入西北高等教育历史现场,发掘文学遗珠的学术盛宴,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学教育的新领域、新路径的一次深入探讨,对西北大学新文科、文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而言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范例历史_历史研究课题案例_关于历史研究性课题范例

END

记录整理 | 白琪琪、程瑞、梁慧仪

钱奕琳、王新睿

图文编辑 | 马欣雨、白琪琪、钱冠儒、陈余

上一篇: 人类简史》:对全球历史进程的深度剖析 《人类简史
下一篇: 解读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思想之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