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只存在不足九年、早已湮灭在历史硝烟中的神圣殿堂。对于很多人来说,她已是一个渐行渐远的历史名词、一段不甚了了的过往云烟。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她却是旷世的绝响、惊鸿一瞥的不朽传奇与缕缕不绝的深切怀念——我们怀念的,是那些万分艰辛却又光芒万丈的日子……
她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八年抗战时期于昆明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及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大学组成。国破山河在,这座诞生于抗战烽烟中的不朽学府向世人证明了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倔强地为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延续血脉的决心。其时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其辉煌的历史地位至今仍没有后来者可以超越。
《西南联大通识课》是一套丛书,内含《西南联大文学课》、《西南联大国史课》以及《西南联大哲学课》。本书的写作特色在于: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精神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闻一多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与人格修养。书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书写。从中我们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甚至字里行间仿佛依稀能感受到他们在时代剧变中屹立不倒的巍峨身影。
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但归根结底无论哲学还是历史皆要以文学为基础,向文学看齐。在“文学课”中收录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锦绣文章,涵盖历史朝代更替与文学古今之变的关系、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与各人物解析等重磅文学话题,并按历史一脉相承的顺序将其分为五个部分,从先秦时代直到爱新觉罗王朝灭亡,几千年间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作者及其思想主张层层堆叠、通过文学这个媒介来表达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特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尔不凡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在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中国通史自西南联大建立之初就被列为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在“国史课”中,以朝代远近为串连,从遥远的上三朝(夏、商、周)走来,收录张荫麟、陈寅恪、吴晗、雷海宗四位专家学者的著作,多视角追寻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如各朝各代的建立背景、大一统与大分裂及融合期对今日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五胡乱华”事件、李唐王朝先祖的来源以及明朝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与东西厂等等,全方位展现各位学者的累累学术成果,以及西南联大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
哲学这个名词作为一个舶来品,有据可考其最早的发源地是古希腊。但几千年前的中国,早在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就已经预示了早期哲学雏形的出现;后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的玄学巧妙融合;直至宋明两朝程朱理学被统治阶级大肆宣扬以及被奉为“千古第一文人”的王阳明与他“知行合一”的先进思想等等都将在“哲学课”中立体呈现,共同构成了一部宏大而详尽的中国哲学史。书中通过哲学展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多元性,将中国哲学的脉络如读推理小说般抽丝剥茧呈现出来。因此,在我看来,只有深入学习并理解了哲学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梳理好自己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时至今日,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它是中国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奇迹,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功不可没。通识教育又是这些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可用人才。
今天的我们对西南联大的追思似乎只能通过互联网影像资料以及些许典籍中记载的蛛丝马迹。我们也同样无法切身体会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亲历者之切身感受。但是,西南联大作为一个远去时代的记忆,必将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液中,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不断在自己的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