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关云长义释曹操主要内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

关云长义释曹操主要内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

关云长义释曹操主要内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东汉末年分三国,山河动荡狼烟起。曹操平定北方后,想要达成一统天下的宏愿,于是向南用兵,写信让孙权投降。但是孙权有周瑜这个得力干将和蜀军师汉诸葛亮的助阵,一个借火一个借风,在赤壁之战中,让曹操一方惨败。曹操只好从华容道逃脱,遇到了奉命前来捉拿自己的关羽。二人聊起了往日旧情,关羽想到曹操待自己不薄,于是放走了他。在这段故事中,也突出了关羽义薄云天的英雄本色。其实除了关羽本人侠肝义胆的原因,还出于

东汉末年分三国,山河动荡狼烟起。曹操平定北方后,想要达成一统天下的宏愿,于是向南用兵,写信让孙权投降。但是孙权有周瑜这个得力干将和蜀军师汉诸葛亮的助阵,一个借火一个借风,在赤壁之战中,让曹操一方惨败。曹操只好从华容道逃脱,遇到了奉命前来捉拿自己的关羽。

二人聊起了往日旧情,关羽想到曹操待自己不薄,于是放走了他。在这段故事中,也突出了关羽义薄云天的英雄本色。其实除了关羽本人侠肝义胆的原因,还出于三点原因的考虑,如果真斩杀了曹操,这样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聪明的你想到了吗?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

关云长义释曹操主要内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

关云长义释曹操主要内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读后感)

众矢之的,刘备为天下忌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天下的局势,曹操最强,东吴次之,接下来是多方的割据势力,刘备还上不了排名,而东吴孙权能答应和刘备联合,主要是由于共同对抗强敌曹操,实质上刘备是依附于东吴。实力强大的曹操雄踞北方、威震天下。如果关羽杀掉了曹操,就会把刘备推向风口浪尖。何况曹操还是以汉献帝的名义讨伐,是汉朝丞相,杀了丞相的罪名可不小。汉献帝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号召天下兵马为曹操报仇。

曹操有继承人,曹操集团尚在,那么曹操集团很可能首先发起进攻。尽管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可并不影响他的兵强马壮,丝毫不动摇他的根基。其他势力由于忌惮曹方势力,很可能会选择与刘备为敌。曹操一死,孙权、刘备的联盟就失去了意义,刘备就会被东吴抛弃。其他与刘备结盟的小势力,此时也会纷纷反目。兵微将寡的刘备,成为众矢之的,如何能抵挡天下围攻?

忘恩负义,关羽为天下耻

行走江湖,人们特别注重信誉,特别是对于关羽这样的英雄豪杰,名声尤为重要,名声是安身立命之本。当初关羽被俘,曹操佩服关羽的忠义和能力,极为看重关羽,劝说他弃暗投明,吃穿用度礼遇有加,“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后来关羽离开曹操去找刘备,曹操手下的人想将他杀死,曹操却认为关羽忠义为主,保全了他的性命,将他放出关。

曹操对关羽有不杀之恩,更有厚待之恩,曹操的爱才惜才令人赞赏。既然当初曹操可以不杀关羽,那么关羽为什么不能放了曹操一次,一定要置于死地?曹操当初最欣赏关羽的一点品德就是——忠义。试想,如果关羽亲手斩了曹操,就会落下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为天下人所不齿。到时候,关羽的生命不保,杀人之后亡命天涯,所到之处又被人唾弃,再有何颜面,存活于世?

将帅不和,内讧为天下攻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明明知道关羽和曹操有过交情,还故意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难道不能安排张飞等人吗。他不怕关羽放走曹操,错失一次难得的擒拿曹操的大好机会吗。其实诸葛亮另有安排。诸葛亮运筹帷幄,又岂能不知曹操当时不能诛杀,早在隆中之时,其三分天下的策略就说明了一切。

诸葛亮和关羽都是刘备手下的支柱性大将,两个人都很受刘备重视,难免存在相争。关羽不甘屈居人下,对诸葛亮并非心服口服,特别是关羽还觉得自己和刘备是结义弟兄,对“外来的”诸葛亮很是排斥。诸葛亮虽然初来乍到,但是他深谋远虑,对排斥自己的人,略施小计可以打压,但是关羽的身份比较特殊。诸葛亮既然算出了曹操不应身亡,不如就送关羽一个人情,让关羽还曹操一个人情。而关羽由于自己违背军令,在诸葛亮面前也有所理亏,毕竟是自己言而无信在先,日后也会客客气气。

本来诸葛亮的“激将法”,只是为了打击一下关羽的傲气,恩威并施,收服关羽。如果关羽真的杀了曹操,那么到时候无论是刘备成为众矢之的,还是关羽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以关羽的性格,都有可能让关羽对诸葛亮心生嫌隙,认为是诸葛亮故意为之,从此水火不容。两大支柱干将有了矛盾,开始内斗,刘备集团难以齐心协力,根基就会不稳,此时别人更容易乘虚而入。到时候,刘备集团瓦不瓦解,就很难说。

结语:“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其实真实历史上,曹操赤壁战败,是由于北方军队到南方以后水土不服,于是撤军,并不存在关羽私自放走曹操这回事。可曹操先厚待、又厚葬关羽,倒是确有其事,显得关羽亏欠人情、曹操有情有义。于是《三国演义》里加了这个情节,也算是还了曹操的恩情。《三国演义》是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演义小说,我们就从小说中分析,想出了这三点后果。

放走曹操,关羽个人需要承担违抗军令的责任。但是对刘备来说,却可以化解诸葛亮和关羽的紧张关系,确立诸葛亮的地位,还可以让东吴继续扶持自己壮大。如果曹操死了,最后很可能是孙权夺取天下,孙权也不会让刘备继续发展壮大,历史也就不存在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了。所以,关羽私自放走曹操的行为,也不能算是“不忠叛主”。而在最后关头,关羽也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权衡犹豫,并不是优柔寡断;放走曹操,也不是仅仅念着旧情。真正的英雄,应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从史书故事中总结经验,日后自己在做事过程中,也要像古人一样,学会仔细斟酌、思考后果,切不能逞匹夫之勇、逞一时之快。

上一篇: 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下一篇: 张德成(张德成画家简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