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024年高考备考(1):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的“五个备考”

2024年高考备考(1):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的“五个备考”

2024年高考备考(1):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的“五个备考”2024年高考备考(1):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复习的“五个备考”

现在各高中学校对高三的复习备考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精准。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题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弘扬学科核心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素养导向,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更加注重教考衔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加突出服务选才,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高考题也更加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简言之,为适应新高考,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新课程育人体系建设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点,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施“五育”并举,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这些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对2024年的高考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让高三教师充分做好2024年的高考复习工作,笔者就此提出五个方面的备考。一、政策备考——把握高考的方向随着新高考和统编教材的实施、推进,使用新课标考卷的省份越来越多,包括一些“老高考”模式省份。新时代高考改革有三个转变: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是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在过去,高考被视为一种评价工具,主要用于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但在新时代,高考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种评价工具,而是一种全面育人的载体。高考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转变具体体现在:(1)落实立德树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由考试评价工具转变为全面育人载体,就是要将高考的考查内容、考查方式与德育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选拔出具有正确价值观、道德品质优良的人才。(2)科学服务选才。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要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这意味着高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拔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3)有效引导教学。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旨在引导中学教学更好地贴近高考考查要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考内容的改革也将推动中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考教的有效衔接。(4)推动改革完善。高考内容改革需要教育部门从质量标准建设、命题工作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全方位保障。

这不仅有利于高考本身的改进和完善,也有利于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综上所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不仅体现在考查内容、考查方式的变化上,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旨在培养具有时代性、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二是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在过去,高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即学生能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给出的问题。然而,在新时代,高考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更注重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这种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提升选才效度,考查关键能力。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关键能力,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2)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3)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

比如新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的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学反馈:新高考命题反套路、反对背素材;材料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难以发挥作用。三是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在过去,高考主要是根据考试大纲来制定考试内容,而现在,高考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更加注重与基础教育的衔接。高考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贴近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旨在促进高考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1)遵循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限定在课标内,注重全面性,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深度不超过其规定的层次,引导中学做到应教尽教。(2)注重以考促教,服务教学提质增效。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课程重点内容上,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的效率。教师认为: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3)坚持稳中求进,助推育人方式改革。新老高考衔接、新旧课标交叠。

在考试内容覆盖上保持平衡,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保持平实,在设问上保持平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保持平稳。教师认为:高考命题结构科学合理,稳中有新,增强了中学把握课标理念、用好新编教材、构建有效课堂信心。总之,新时代高考改革的三个转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实现高考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新高考评价体系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全面考查考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旨在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高考评价体系考查内容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1.核心价值指标体系表1 核心价值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中华民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法治意识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公平正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相信科学,尊重事实,追求和传播真理。坚持唯物辩证法,发对形而上学,坚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改革发展潮流。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品德修养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崇尚家庭美德,培育个人品德。理性面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方面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冲突,自尊自信、意志坚强。奋斗精神树立高远志向,认同奋斗成就幸福、奋斗者最幸福的观念。历练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具有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义务。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先。积极维护公共利益,关注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健康情感具有健康意识,注重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认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坚持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意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辛勤工作。2.学科素养指标体系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表2 学科素养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学习掌握信息获取 适应社会信息化趋势,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信息,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完成信息获取活动。理解掌握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新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知识整合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对获得的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形成与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对应的产生式系统,能够将新获得的知识纳人已有知识结构或知识体系,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实践探索研究探索 根据应对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实施调研、探究或实验活动。分析结果,提出新观点或发现新问题,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操作运用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运用实验等动手操作方法,探究所要解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综合各种技术方法进行组合创新,将创意或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创新性地解决现实情境问题。

语言表达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准确传达信息并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选用口语、书面语等不同语体并灵活转换。熟练运用图像、图表、图片表达思维、观点,借助口语、书面语或绘图等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文本形式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观点。能够根据情境需要,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思维方法科学思维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以抽象的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运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推演与计算、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来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人文思维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审美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与事物的本质。综合运用联想、类比、引申等思维方法,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创新思维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组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注重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

综合运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3.关键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等。4.必备知识理解并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原理与思想,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掌握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所谓的“一核、四层、四翼”具体是指:“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高考的根本任务)、服务选才(高考的基本功能)、引导教学(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要求)”,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查阅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相关文献,我们总结了9门学科在“四层”上具体的考察内容。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9门学科在“四层”上具体的考察内容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四层”的考查标准之下,势必会影响到中小学的教学摸索。除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那些看不见的综合素质,这对教师教学无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仅仅满足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将远远不够,教师必须要能够盘活知识,让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和能力内部进行整合与综合运用,并且学以致用,能够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新颖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动地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专业教师将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须具备专业眼光、社会生活实践眼光和价值眼光;第二,须具备专业知识、学科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专业表达三项基本功;第三,须具备情境筛选能力与设计能力,基于内容和行为表现的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核心价值(引领)——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导向)——应对生活实践、应对未来的学习或高等教育的学习,聚焦于应对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情境关键能力(重点)——支撑学生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必备知识(落实)——基本知识、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体系“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准备,包括共性知识和个性准备,同时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也需要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科学备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总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以价值为引领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在高考的各项工作中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解读各学科《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该文明确了学科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基础、学科考试的功能定位(如“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学科考查内容(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学科考查要求、学科考查载体等一系列实施路径,旨在将高考评价体系与学科考试内容改革相结合,实现高考评价目标与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以《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为例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3.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结合高考解读学科课程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考查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基本目标,高考考查目标是高考评价的核心要素,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因此,在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时,需要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和高考考查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高考命题如何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和高考考查目标来设计。(2)学科知识体系与高考考查内容。学科知识体系是学科课程的基础,高考考查内容是高考命题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在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时,需要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同时深入理解高考考查内容的设计和特点,以及高考命题如何围绕学科知识体系和高考考查内容来设计。(3)学科思想方法与高考考查方式。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课程的灵魂,高考考查方式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时,需要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内涵和特点,同时深入理解高考考查方式的设计和特点,以及高考命题如何围绕学科思想方法和高考考查方式来设计。(4)学科评价标准与高考评价标准。学科评价标准是学科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考评价标准是高考命题的质量标准。因此,在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时,需要理解学科评价标准的构成和特点,同时深入理解高考评价标准的设计和特点,以及高考命题如何围绕学科评价标准和高考评价标准来设计。

总之,结合高考解读学科课程标准需要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评价标准与高考考查目标、高考考查内容、高考考查方式和高考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高考命题如何围绕这些要素来设计。同时,需要结合具体的高考实例,深入分析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高考之间的关系。二、信息备考——把握高考的变化高考信息备考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要把握高考政策的变化。如招生指标、考试内容、考试趋势及导向等。二要把握时事热点的变化。如:(1)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例如环保、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了解相关政策和事件对高考考试的影响。(2)关注国家政策。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例如税收政策、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等,了解其对高考考试的影响。(3)关注国际形势。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例如贸易战争、地区冲突、国际合作等,了解其对高考考试的影响。(4)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例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了解其对高考考试的影响。(5)关注文化现象。关注文化现象的变化和流行,例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等,了解其对高考考试的影响。在关注时事热点时,要注意与高考文件的结合,了解高考考试对时事热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为备考高考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学科教师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高考备考信息:1.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和答案。通过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可以了解高考的出题规律和考试方向,掌握高考的最新动态和变化。同时,可以参考历年高考的答案,了解评分标准和常见错误,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备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研究:2.参加高考备考培训和会议。参加高考备考培训和会议,可以获取有关高考备考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学习备考技巧和策略,并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3.关注高考官方网站和媒体。关注高考官方网站和媒体,可以获取有关高考的最新信息和动态,包括考试政策、考试安排、招生计划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备考。4.参加学科专业委员会或教研组的讨论。参加学科专业委员会或教研组的讨论,可以与同行交流和分享学科教学和备考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了解学科教学的最新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备考。5.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可以了解不同学科的备考信息和动态,学习不同的备考技巧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备考。总之,学科教师需要时刻关注高考的最新动态和变化,不断学习和研究高考备考的相关信息,积累经验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备考。

三、真题备考——把握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和考到何种程度人们常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因此,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是最好的备考资料。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题就很容易找出命题的轨迹,从而把握高考的难度。怎样研究高考原题呢?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通过对历年高考原题进行整体研究,可以找到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时间、题型难度等方面的共性,这些共性反映了高考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可以为备考高考提供基础和指导。2.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原题进行重点研究,可以找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的趋势,例如考试内容的更新、题型的变化、难度的调整等,这些趋势反映了高考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可以为备考高考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和指导。3.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通过对相同科目的历年的高考原题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找到题型的变化、难度的变化、考点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反映了高考的出题规律和考试特点,可以为后续的备考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复习方向。4.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高考原题进行分类研究,可以找到考点的差别、难度的差别、文化背景的差别等,这些差别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考试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为后续的备考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复习策略。5.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动态。通过对外省的高考原题进行集中研究,可以了解其他地区的考试动态和考试趋势,例如教育改革的趋势、考点变化的趋势、题型难度的趋势等,这些动态和趋势反映了外省高考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可以为后续的备考提供更加开放和全面的指导和复习策略。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历史培养什么思维_如何理解和培育历史学科思维能力_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意义

四、学情备考——把握学生学习上的短板学情备考是高三复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短板,为备考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短板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可能是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思考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短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短板,例如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个别谈话、调查问卷等方式。简单地说,高三复习就是提高学生高考的学科成绩。学情分析就是寻找学生的增分点。学生的增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漏洞。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理解和记忆。2.技能不足。学生对于某些技能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和提高。3.思维偏差。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存在偏差,需要纠正思维错误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4.粗心大意。学生对于某些题目粗心大意,需要加强审题和检查,培养细致耐心的解题习惯。通过精准分析和针对性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增分点,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短板后,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针对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复习资料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可以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思考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提供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材备考——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在教材备考中,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尤其是一些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虽然材料在书外,但是答案却在书上。因此,在备考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深入理解教材。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应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特别注意。如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蕴含着许多未被深入挖掘的素材。因此,我们应该在完成课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包括对作者、时代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探究。2.联系高考题。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与高考题进行联系。这包括对高考题的解析、比较和延伸,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注意教材内容在高考题中的显性呈现。高考题中有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教材,或是明确要求联系教材寻求答案。对于这些题目,必须熟悉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并能够准确记忆和运用。3.明确考点,延伸巩固。教材中存在着许多考点,应明确这些考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同时,还应延伸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考题往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不断练习和总结。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找出规律和技巧,提高备考效率和准确性。总之,教材备考是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关系的关键。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明确考试考点,联系高考题,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不断提高对高考题与教材内容关系的把握,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上一篇: 高中历史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 忆五四岁月 承五四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教学研讨活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