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基于历史文脉视角下的河道蓝线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南塘河蓝线规划.ppt

基于历史文脉视角下的河道蓝线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南塘河蓝线规划.ppt

基于历史文脉视角下的河道蓝线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南塘河蓝线规划.ppt基于历史文脉视角下的河道蓝线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南塘河蓝线规划研究为例摘要:临水而居,择水而憩,人类自古就有亲近水源的本性,河道水系与城市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

基于历史文脉视角下的河道蓝线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南塘河蓝线规划研究为例摘要:临水而居,择水而憩,人类自古就有亲近水源的本性,河道水系与城市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现如今,城市河道水系不仅发挥着供水、交通、溉灌、防御、排水、绿化等多种功能,也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目前主流的河道蓝线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中,工程导向及量化管控的思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河道的现实条件及其文化、自然价值等要素尚缺乏精准考量和精细化的管控,因而在实际操作和管理过程当中遇到了较多问题。本文以宁波市南塘河蓝线规划研究为例,着重从文化视角出发,探讨新时期河道蓝线规划的相关策略和技术方法,从而保护河道的人文价值,控制两岸开发利用,促进河道空间的文脉延续。关键词:河道蓝线,历史文化,精细化管控当前蓝线规划的主要内容及问题1.1引言一座城市的河网水系布局,往往能够对其空间发展形态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一直以来河道蓝线便是各类城市规划编制中的重点议题。在法定规划体系中,蓝线控制主要由城市总体规划和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然而传统方式的蓝线划定所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规划层面上蓝线过度的去弯取直化处理,蓝线宽度的平行一致化划定等等,导致在管理实施层面上河道空间千篇一律,特色风貌逐步丧失,河道也不再是人们向往的场所空间。

特别是很多城市河道其实是具备非常深厚历史底蕴,旧时的水工设施,两侧的历史资源尚存,对于这样类型的河道,应当避免同质化的处理,从河道蓝线控制入手,发掘其历史文脉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保护延续其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1.2蓝线及蓝线规划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是保护、建设和管理河道,保护河道水域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蓝线规划是所有城市水体岸线利用保护规划,主要由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牵头编制,着重于引导和控制滨水空间的城市建设,保护水系生态环境和发挥水系空间的景观功能。1.3蓝线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河道蓝线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旨在保护城市河道水体资源,控制河道两侧的开发利用,一直以来发挥的巨大的作用。蓝线规划的内容往往直接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当中,对于土地出让和地块的利用方面也起到了较强的管控作用。目前,多数城市蓝线规划及研究的主体为规划部门和水利部门,包括了规划局、水利局、内河处在内的主要职能部门。关于蓝线的规划编制成果大体以河网水系专项规划、防洪排涝规划为主,最终落实到管理层面,成为法定化内容的,仍是以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管控依河道蓝线规划的编制,其实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不仅仅要考虑河道行洪排涝以的要求,同时也应处理好河道与周边空间环境的关系。

目前多数城市的河道蓝线规划,以市政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编制研究主体,通过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研究,将河道蓝线落实具体管控工作当中,其中:宏观层面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河网水系专项规划为主。总体规划重点界定城区主干水系格局,划定主干河道、湖泊、饮用水源等主要地表水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提出总体层面的管控要求。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则是更为详细全面的规划准则,主要从河网布局、防洪排涝、调水规划、水工设施布局等方面出发,通过模型分析计算等方式,以河道等级、水面率控制、通航能力、蓝线宽度为主要控制指标来保障主干河道规模,保护市区河道水域,维护城市防洪排涝安全。微观层面目前主要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控规未覆盖区域)作为管控和实施的依据。然而由于规划编制年限、编制条件、编制人员认知水平等问题,河道蓝线的划定时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出现了较多控制和管理上的问题。1.4当前蓝线规划存在的问题1.4.1蓝线控制要素较为单一目前河道蓝线规划总体上还是以市政工程方面的考量为主,以水面率、蓝线宽度、标高等作为主要的控制指标。量化指标固然有其优势,但是河道自身是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的产物,同时从空间关系来看,河道水系存在河流—河岸—近岸绿化廊道—流域景观格局的层级关系,河道空间也并不仅局限与岸线之间的水体空间,同时也还要包括岸线两侧的环境。

1.4.2蓝线线型划定相对粗放河道蓝线线型的划定方式目前尚缺乏统一认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河道现状调研相对不足。专项规划由于其范围广,难以进行细致的走访和调研,在具体控规编制的调研当中,专业人员往往重视地面建筑,道路等信息,对河道现状关注不足;第二,在规划管理层面,现控规中河道蓝线基本上为两条平行线的画法,河道交接、转弯处做圆角处理。但是现实当中自然形成的河道并非如此,特别是城郊地区的自然河道以及城市当中的历史河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过渡的“去弯取直”,失去的自身的韵味。第三,对于历史河道的河埠头、河坎处蓝线的画法尚无准确定义,导致各个规划编制的蓝线画法各异。1.4.3实施管理不统一、岸线利用较差现实中的河道整治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外围乡镇地区的岸线相对容易实施,但线型呆板,过于人工化。老城区内由于建筑密集,拆迁成本较大,一般情况下河道拓宽推进较缓,规划蓝线作为远期控制执行。此外,岸线两侧特别是老城区范围内,涉及住宅小区、学校、办公、工业园区等性质的用地一侧的岸线空间被多数被权属单位占为己有,岸线的通达程度和开放度较差。规划导向与设计理念在研究美国安东尼奥河、芝加哥河以及韩国清溪川等国内外先进河道设计与岸线空间利用案例后,总结出以下两点经验:2.1多元化的价值导向在保障河道行洪、排涝、航运等水利安全功能的基础上,从河道自身特点出发,进一步挖掘并发挥南塘河的社会、文化等多元功能价值,达到河道建设与管理、历史文化传承、景观生态打造相互融合的复合目标。

2.2蓝线内外空间要素统筹从空间关系来看,河道水系存在河流—河岸—近岸绿化廊道—流域景观格局的层级关系。工程技术角度的河道蓝线规划在空间上倾向于水面或者河道,重视对蓝线内核心区的保护和控制,但河道与周边的水陆关系往往存在被割裂的现象。本次研究,将进一步重视河道边界的复杂性以及河道与周边的有机关系,考虑河道空间的多层递进体系,充分协调蓝线内外的物质文化要素。2.3蓝线的弹性控制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的时序性以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在规划控制方面预留适当的弹性。控规当中用地的弹性和兼容性控制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对于河道蓝线的弹性控制相对不足。本次研究将就特定情况下的蓝线划定提出新的控制思路。河道蓝线规划研究——以宁波市南塘河为例3.1研究背景宁波自古以来便具备“三江六塘河”的独特水乡气质,城市发展脉络也与纵横交错的河网关系密切,因此城市河道水系的梳理与打造,对于突出宁波水乡底蕴,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六条塘河中,又以南塘河最具人文历史底蕴。南塘河,又名甬水,开挖于唐朝末年,开挖的目的是为了引上游之水进入府城之内,以保证城内的饮水和灌溉。这条长约24.5公里的人工河流,成了滋育古明州城的生命之水。

时至今日,南塘河依然是宁波由南向北重要的引水通道和行洪河道。3.2研究范围研究对象为南塘河(北起护城河,南至绕城高速)河道蓝线,全长约为12 公里,主要 在研究区段功能的基础上、综合周边物质空间要素,对河道蓝线进行规划研究。 研究的协调范围以规划道路,水系为界的河道两侧的地块空间,总面积约为8.6 平方公 里。主要以南塘河为水脉载体,串联周边地块功能及自然人文资源,与城市功能互联互动, 重塑城市水文化基质。 3.3 研究思路 基于南塘河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和资源,本研究从保护河道历史价值,统筹河道两岸开 发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文脉挖掘为主要抓手,综合河道及周边的绿脉、水脉资源,通过对南 塘河河道及沿线风貌的系统梳理,指认出其中确需进行蓝线调整优化的河段及节点,并分别 提出详细的河道蓝线改善方案及风貌协调的研究策略,从而保护南塘河历史人文价值,控制 河道两岸未来的开发和利用,为下阶段河道蓝线划定以及周边地块相关控规调整研究提供依 3.4宏观尺度研究 3.4.1 传承千年的塘河脉络 上图为宋代鄞县境图和清代鄞县水系图(资料来源:《鄞县郡河丈尺图纸》),从这两张 古地图可以发现,诸如行春碶、北渡桥、栎社、段塘这些地名和水利设施名称从宋代开始便 一直传承至今。

南塘河的文脉千年来从未断过。 据史料考证,由于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宁波乡村开始出现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到了清 末,市镇街市增多,经济日趋繁荣,南塘河沿岸的段塘市、石碶市、栎社市已发展成为人口, 交通,经济较为繁华的市镇。 3.4.2 现状历史资源综述 南塘河沿线现存十二处文保点,形成五片历史风貌集中区,分别为长春门遗址,段塘、 石碶、栎社和北渡村,同时宁波历史城区文化紫道经长春门、延伸至南塘老街。 3.4.3 历史上的河道尺度 根据《鄞县通志舆地志》(民国时期所著)当中的文献记载,旧时南塘河“长:23 公尺,狭处18.55公尺,平均阔 33.91 公尺(护城河至它山堰);深:深处2.16 公尺, 浅处0.92 公尺,平均1.54公尺”(一公尺即为一米)。 此外,在分析历史图集的过程中,我们将南塘河与 西塘河两条历史河道进行对比,发现了以下两点共通之 处:第一,水关附近两条塘河的河道水面均有所放大, 其中长春门附近放大了护城河水面,望京门附近放大了 西塘河水面;第二,两条塘河在城门外约700M(南塘河 约在甬水桥处)范围内,河道相对较窄,两侧集中了较 为密集的建筑群体,形成沿河聚落;在700M 以外,两条 塘河的河道均有拓宽。

3.5 重要河段节点蓝线划定分析 3.5.1 长春门遗址区段 该区段位于南塘河最北端,与护城河交汇处,现状河 道宽度7-12M,其中向阳桥处宽度不足5M。河道及两岸现 存五处历史资源点,向阳桥、澄怀学堂、惠庆医院、陈宅以及长春桥。旧时长春门对着南塘 河开了一道水门,即南水关,也叫甬水门,是古代“水路双门”的典型代表。南塘河经南水 关直接注入日湖月湖,因此是南塘河上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区段之一。 通过分析历史图集(1883 年宁波府城图),项目组研究比对了历史河道与现状河道的尺 度,发现该区段虽然东西向的护城河较历史河道有较大改动,但是南北向南塘河的河道宽度 及走向与历史地图的信息极为近似,由此可知现状的河道岸线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原貌。 经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了该区段蓝线控制与划定的工作思路。一是请文物考古部门对该 区段岸线开展考古勘探,考察古河道位置及保存情况;第二,该区段南塘河河道总体宽度建 议结合考古勘探结果以及历史景观风貌进行控制,近期蓝线控制以现状岸线为准,如有需求, 下阶段考虑拓宽调整。第三蓝线与向阳桥、长春桥桥体进一步贴合;第四与护城河交汇处蓝 线线型以现状岸线为准。通过以上方式,合理划定蓝线控制方案,保护该段的历史风貌与空 间尺度。

3.5.2 石碶迎春区段 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雅源北路至鄞县大道区段内)。现状河道宽度15-25M,局 部最小宽度为13M。河道两岸保持较为完好的传统风貌格局,河流交汇处形成一座中心岛, 现为石碶迎春公园,水系空间独特。 旧时此处原有一座碶闸——行春碶,一名石碶,石碶镇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行春碶是唐 代它山堰同时期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始建于唐大和七年,有一 千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二十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五年、道光二十八年、1925 年多次进行 维修,1962 年再次重建、新碶拓宽2 米,改为四孔。2005年易地重建,新址位于下游 265 米处。在原址上新建桥的桥墩上还能看到行春碶的碶槽石,有一块于“道光二十八年 (1848 年)、西七乡暨士商重修”的行春碶额放置于桥边。 由于控规编制时间较早,该区段的河道蓝 线及道路红线的划定对于该区块的环境风貌破 坏严重。目前的蓝线控制宽度均为40M,其中通 往奉化江的局部河段控制宽度为60M,与现状的 河道尺度差距较大。 通过实地调研,项目组认为该区段为南塘 河沿线风貌独特人文水乡聚落,是中心城区内 不可多得的场所空间,需要保护“四水汇心” 的空间格局和尺度;保护历史建筑、古桥、河埠头、街巷空间、滨水界面等要素。远期以迎 春公园为公共中心,鼓励传统聚落更新改造,展现“四水汇心”的独特风貌,同时植入居住

上一篇: 硝苯地平只用于降血压?专家告诉你在产科如何规范使用硝苯地平
下一篇: 探索浩瀚宇宙 建设航天强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