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立符合学术要求的历史观与哲学观,这个问题有点过于宽广,而且历史观与哲学观不止要符合学术要求,还要符合你自己的要求,你才能够接收和理解,最终才能向世界表达出自己的历史观和哲学观。
我看你说大概能感觉到什么内容靠谱、什么内容是迎合受众情绪的胡说八道,这很好,接下来可以更进一步,去分辨一些文章文笔很好,但是文章内核是多种学派/学说糅合在一起的,乍一看很高深,并且唬人,然而仔细看文章的逻辑在互相打架,你要是相信这种观点,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大脑就会也开始打架,然后发现自己怎么做都不对!
符合学术要求的历史观与哲学观,我个人认为首先要“以史带论”,就是指这段历史你研究完了,最终得到一个结论,就跟理工科做实验得到的数据结论一样,不可修改伪造。如果不幸新出来的史料跟你的观点相反,也只能接受事实。
做学术不能够从一个论点出发,然后去找符合论点的史料,这样论文根本站不住脚,脆弱得很。史学研究不是辩论赛,你的逻辑顺了,说的话掷地有声也不一定就是找到了历史真相,因为一个故事也可以天衣无缝、逻辑顺畅,但亲爱的这不是真的。
我试着列一些符合学术要求的史学家以及他们的代表学说吧,在知网翻论文或者买书应该都可以查得到详细资料的,感兴趣得可以自己去挖掘了解一下,历史学也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事先说明,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隋唐、魏晋、中国近代、世界文化,下面提到的人和学说都是历史系老师课堂上教导的内容,有现在觉得特别好的,也有现在才觉得有问题的,有最新的也有特别刻板的,但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划出符合学术要求的那根线。
什么是符合学术要求的史学?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整辑排比,谓之史纂,参互搜讨,谓之史考;皆非史学。”
(他所着《文史通义》共9卷(内篇6卷,外篇3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着作。)
魏晋门阀政治
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以后,历史发展的趋势便是皇权的加强、文化的普及,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可以视为等值或近似的发展,只是由于中国没有出现民主革命和现代科学,导致中国陷入专制集权主义的泥潭,而无法自己过渡到现代社会。
中国门阀政治存在的条件是皇权不振和士族专兵。自琅琊王司马睿移镇江左,他急需依靠琅琊王氏在侨姓士族中建立声望,并且在吴地立住脚跟。司马睿本身的声望较卑微,对门阀士族的依赖性就更深。这就为东晋一朝皇权不振的局面买下了伏笔。
东晋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来自流民,最重要的政治角色属于门阀士族。士族为保持其在东晋朝廷的独特地位,必须手握重要兵权,因此有士族与流民帅的合作,如郗鉴与琅琊王氏的合作。同时,掌握兵权的流民帅与士族并非完全一个阵线,双方也不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在共同利益上毕竟有所出入,因此两者又有相互猜忌甚至敌视的情形,比如苏俊祖约的叛乱。
中华文明的主线是皇权政治,门阀政治也是皇权政治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在特殊的历史际遇下出现了变形。但是不论如何,门阀政治带给了古老的中国一种很有创新性的社会格局,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曹魏、西晋。其理由是,中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于中世纪的西欧相类似的“贵族政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全面为官僚贵族集团所垄断。
近代史学
梁启超认为中国史学总是有正统闰统之争论,有所谓鼎革前后之笔法。如欧阳之《新五代史》、朱子之《通鉴纲目》等,今日盗贼,明日圣神;甲也天命,乙也僭逆。
"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吾辈食今日文明之福,是为对于古人已得之权利,而继续此文明,增长此文明,享殖此文明,又对于后人而不可不尽之义务也。而史家所以尽此义务之道,即求得前此进化之公理公例,而使后人循其理率其例以增幸福于无疆也。史乎!史乎!其责任至重,而其成就至难!中国前此之无真史家也,又何怪焉!而无真史家,亦即一吾国进化迟缓之一原因也。吾愿与同胞国民筚路蓝缕以辟此途也。"——梁启超《新史学》
(是不是很激动人心!但这不是梁启超的原创,《新史学》抄袭的是日本浮田和民《史学通论》,就是改了主语.................)
•“五四”以后,中国史学在资料搜集、整理、刊布与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发现“北京猿人”、“山顶洞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自发现甲骨文以来,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等作了深入研究;敦煌宝藏的发现,为中古时期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此外,还有明清档案的整理,太平天国史料的发现等,都是近代史学中意义重大、成绩卓著的工作
著名史家,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顾颉刚、吕思勉等等
西方历史学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公元前5世纪(约前484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塔西佗认为,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湮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作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
希腊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系统的历史研究由三部分构成。首先,要勤奋研究回忆录和其他文献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内容;其次,要研究城市、地区、湖泊,通常还要研究陆地、海洋的全部与众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再次,要关注政治事务。历史学领域中的首要任务是考察过去使用的词句的意思;第二个任务是弄清某项政策或某项做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或为什么招致失败。单单叙述某个事件,当然也有趣,却没有教育意义;如果能补充说明其前因后果,那么研究历史就会有收获。因为拿历史上的事实来比照我们当前的,我们便可以得到一种方法和依据,用以推测未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
•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摆脱中世纪神学的因素,关注世俗社会的人与事,语言绚丽,情节优美。
他的《君主论》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伏尔泰在历史写作上有两个贡献。首先,他是第一位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的学者,把全世界疙瘩文化中心的大事联系起来,而且包括人类生活各个重要方面。其次,他把历史理解为人类一切活动表现诸如艺术、学术、科学、风俗、习惯、食物、技术、娱乐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记录。
近现代西方史学
待完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