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启示

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启示

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启示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启示: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启示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启示: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善于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扬帆前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启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031-02

20世纪50年代中叶,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中国后来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走出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全党面临的崭新课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对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创,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启示。集中起来主要有:

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方面,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它没有“过时”,更没有“失败”。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它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它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虽然总有人“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失败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没用了”,但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作为科学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只会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和发展,而不会被历史所淘汰。邓小平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老祖宗不能丢啊”,后又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又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当作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实际,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创立了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如何认识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境界。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带领党和人民冲破了“两个凡是”束缚,而且勇于实践和创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从而开创了如何认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经历了160多年的历史,100多年以来,世界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仍然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的。我们坚持的就是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和集中体现,它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根本基础,成为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总纲,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正如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07年,党的十七大修改了,在总纲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新的概括,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共同构成党的基本路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和根本,没有党的基本路线,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偏离、动摇、干扰甚至否定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偏离、动摇、干扰、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和实践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0多年来,我国正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改革,大胆开放,努力奋斗,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30多年来,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重大事件,然而由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经受住了风浪,站稳了脚跟,顶住了压力,克服了困难,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总之,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党的基本路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能否毫不动摇地坚持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成功开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过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后来,在党的领导下又进行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再后来,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在建设中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成就是巨大的。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在今天,国际国内情况都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念,锐意改革,迎难而上,坚持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和推动力量,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形成与发展过程,离不开亿万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也应该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定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增加。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人民的富裕之道,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

四、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推动力量。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平衡,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就决定了中国决不能也完全不可能依靠国外进口得到解决。因此,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包办代替解决中国的问题。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全部的资金和技术,单靠外部力量的帮助不可能使我国富强起来,基本的途径,只能是依靠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也是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时代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局势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严重挑战,但中国共产党临危不乱,准确判断局势,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和平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之一。今天,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来思考,坚持和平发展,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重道远,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善于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扬帆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探索并经历了艰难曲折才找到的,是在继承建国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累的正确经验并纠正过去“左”的错误特别是“”的严重错误的基础上,而开辟的一条崭新的正确道路。

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了许多艰辛的努力,但是由于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的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反右斗争扩大化”、“”、“化”、“”等曲折,特别是“”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也深刻教育了中国共产党,它没有压垮中国共产党,而正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身力量纠正错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扬帆前进,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点要归‘功’于十年‘’,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来之不易的,它前进的路途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扬帆前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政法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责编:贾伟)

上一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名
下一篇: 人类太空探索掀起新高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