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摄影记者 黄士峰
实习生 谭佳烨
4月7日,武汉市第一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徐明老师,走进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名师来了·冲刺高考”系列公益讲座直播间,为考生、家长们介绍武汉市第一中学历史课程以及高考最新复习动态。
徐明老师是武汉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长、江汉区历史学科带头人,他有着23年的教学经验,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曾荣获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
考试内容或更重实践与创新能力
据了解,今年高考历史科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命题组成员发生了变化。新的命题组成员的加入,无疑将为高考历史试题带来新的风格和思路,但徐老师强调,这种变化并不会对考生的备考产生太大影响,因为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标准。
其次,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能力培养目标,湖北省可能会对高考历史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徐老师指出,这种调整可能包括增加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减少纯记忆性的知识点测试,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此外,试卷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水平。
对于这一变化,徐老师表示,考生们无需过分担心。他建议,考生们在日常备考中,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多进行开放性题目的练习和思考。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学习实际和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备考策略。
“总之,今年高考历史科目的变化虽然存在,但整体趋势仍然是以求稳为主。考生们只需保持平常心态,认真备考,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徐明说。
选择题审题需三步走
徐老师特别强调,时间分配在考试中至关重要。他指出:“考试时,许多学生常常担心后面的主观题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在时间分配上显得仓促,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失误。”他进一步强调,“在选择题上,做题时间必须得到保证,不能少于15分钟。”此外,审题也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进行三步审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审材料,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最后审题枝,仔细区分选项之间的差异,找到最优的答案。
徐老师还提到,做选择题时要将其视为历史题来处理,需要调动历史知识,运用学科思维,体现学科素养,以彰显价值引领。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背了就忘”问题,徐老师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入理解。理解是记忆长久的关键。我们需要将历史史实置于因果联系之中,放入特定的主题和背景中。同时,也应学习并运用多种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形象记忆、联想记忆等。”
1、中国近代史的梳理
徐老师指出,学习中国近代史要特别注意其特殊性,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这与古代历史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分阶段、分专题进行复习,并综合运用多种历史研究范式来探究中国近代史。同时,建立在唯物史观上的阶级斗争史观和革命史观,也是理解近代史的重要研究范式。
2、选修部分的复习
徐老师提醒说:“当历史进入二轮复习阶段时,由于时间紧迫且任务繁重,选修部分的复习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建议,选修部分的复习应与必修内容相融合,通过选修专题将必修的主线索和主脉络相互融汇。同时,学生需要对三本选修的目录和子目录非常熟悉,了解选修的主题与结构,这对做题有很大帮助。
3、特点题的突破
针对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特点问题,徐老师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主要困难在于对材料的抽象归纳能力不够。他建议,学生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精练的新闻语言来归纳材料。此外,答题方向也应与主题紧密相关,避免偏离主题。同时,学生还需要对时政新闻有一定了解,因为对时政新闻的表达方式熟悉,将有助于他们在回答特点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如果平时不关心国家时政要闻,答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关注时政新闻、了解社会动态,对于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材料分析这样做
徐老师为大家全面、系统地讲解一下高三后期历史复习备考的要点和方法。通过讲解“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带领大家进行了历史的二轮复习,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切入,通过材料题带领大家探究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目的和区别。
徐老师说,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相比,选拔人才的标准都是偏重品行,只不过由于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察举制的弊端暴露无遗,选官用官的权力被地方豪强所控制,于是在魏晋想要改变这一现象,由中央设置中正官来品评士人的等级,借以把选官用官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殊不知,中央设置的中正官在国家大分裂、社会大动荡、皇权相对衰微、门阀士族势力强大的历史大背景下并不能客观公正地按士人的品行、才能来划定等级,反而被门阀士族势力所操控,使得本来按照品行、才能来选拔人才的标准事实上表现为按照门第来选拔。
接着,他由浅入深地研究了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从科举制才开始。
从选拔人才的标准来看,察举制下的考试是作为第二标准,第一标准是品行;从报考方式来看,察举制下的考试是他人举荐后的辅助选拔人才的手段,而隋唐的科举考试考生可自由报考,怀牒自举。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制为什么开始于隋唐呢?徐老师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必要性上:1.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士人衰落,九品中正制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2.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和重视选拔人才。3.隋唐时期国家长期统一,急需选拔更多的官吏从事国家与社会治理;可能性上:1.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为科举制的出现和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2.造纸术的进步和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3.隋唐时期交通发达,特别是大运河的开凿,使得科举制度得以实施。
通过材料题,徐老师整理出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思维导图;最后以一道高考真题收尾,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历史盛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