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范文第一次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第一次撰写开题论证报告。自然不敢怠慢。讨教同仁、搜寻模板、范例。前后花了近20天的时间,开题论证报告,包括PPT等所有开题所需资料全部搞定。

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

一、课题申报

2013年11月某日,在家休息,忽接到校教研处主任电话,大意是我申报的课题成为省级立项课题了,对我表示祝贺。放下电话,立刻上网,在省教科院规划办网站上查到了我主持申报的课题“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D/2013/02/421。消息确认,我是百感交集,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对主持教科研课题研究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以前也是迫于评职称需要,到某个课题组去打打酱油。但自从担任教研组长后,由于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而历史教研组的历史恰恰在这方面是空白。我作为现任历史教研组长,自然要想办法弥补这个空白。所以,只要有省市各级课题申报的机会,我都是撰写申报书,可惜这三四年来的申报均是有去无回。2013年的这次申报自然又是学校要求的,而之所以选择关于“微课程”的课题,主要原因:一是觉得以往申报失败可能是课题的选题创新性不够,前瞻性欠缺,“微课程”的研究则恰好是现在教育界刚兴起的新热点,似乎也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且通过网上搜索发现,关于高中历史“微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研究的文章基本没有,那我选这个课题研究也算是填补空白了。二是我所在学校在2012年被市教育局定为常州市微课程试点研究基地,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微课程开发设计的评估细则和奖励制度,并在学校网站专门开设了各学科的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平台,这是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利条件。当时我用了一周的时间,撰写了课题申报书等各项申报材料,然后上报学校。有了以往的经验,这次上报后,我也基本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不报什么想法了。结果,半年以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场面,我的课题成为省级立项课题了。历史组填补了本组历史空白了。(心里得意啊!)

二、课题开题

第一次独立主持课题研究,第一次撰写开题论证报告。自然不敢怠慢。讨教同仁、搜寻模板、范例。前后花了近20天的时间,开题论证报告,包括PPT等所有开题所需资料全部搞定。2014年元月某日下午,开题论证会在学校会议室进行,我校这次一起通过评审的四个省级课题一起进行开题论证,学校邀请了包括省规划办的彭钢、蔡守龙等五位大咖进行评议。近三个小时的论证会结束后,我之前的那种就像中奖一样的得意心情荡然无存。会上几位大咖针对我课题的概念界定、研究适用对象、内容、目标等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建议,让我发现我这个课题研究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会后,与教研组(也是课题组)的同事一起根据专家的建议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调整。第一,课题概念的界定。本课题组倾向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的观点,即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主要目的,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被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第二,研究目标与内容。通过研究,形成初步的适合于类似我校的城市重点高中的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基本方法策略;初步建成我校的高中历史各年级段的微课程的视频资源库;推动教师提升课程开发意识并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初步适应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个性化学习要求。主要研究:一是调查研究我校各年级段的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关于构建基于我校实际的历史教学校本课程资源库策略研究。二是进行基于课程标准、面向学生的各年级段的历史微课程学科知识点体系研究。三是研究微课程资源应用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之间的关系。重点是研究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又能面向学生学习实际需求,同时又能满足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应试要求的高中历史三个年级段的历史微课程资源库。

三、课题开展

开题论证会之后,课题研究工作就全面推开。(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我们采用的是集体学习和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每周一次的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和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集体活动时间也已成为课题组集体学习研讨时间。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观摩、教学沙龙、教学讲座等活动。如2013年10月16日参加常州市区高中历史教师微课程研讨会等;学习课程理论的著作如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等。互联网是我们学习的又一个主要途径。关于“微课”的理论学习就是主要通过“知网”等网络平台上搜索文章,如黎加厚、胡铁生、李玉平等多位专家的文章。并且在历史组每月简报上都选载一篇供课题组成员学习。我们还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关注“慕课网”、“微课网”、胡铁生教授等多个研究微课、慕课的专家和团队的微博号和微信号,以期对我们课题研究有所帮助。我们通过学校安排和自学等方式,学习了录制微视频的几种基本的技术手段。出于方便实用、成本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基本采用屏幕录像专家V7.5,会声会影,格式工厂等软件,再加上电子白板。(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求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

于是我们编制了调查问卷,分别在高一,高二的文科班各选取了两个班的样本进行调查。调查时间选择在两个年级的第一学期期末时间段。旨在了解学生对于课题组已经制作的微视频的满意度,包括微视频内容主题选择、画面、声音等的建议。并了解影响学生观看学校微视频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得到许多信息,以下仅列出几组关键数据。可以从多方面对这些数据进行解读,我们课题组从中首先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微视频制作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也要有课外知识拓展,这实际上也是历史学科特点决定的,也符合课标精神实质。所以,我们学校历史视频资源库分两大类,一类是教师自主设计开发的,针对课堂教学知识重难点;二是网上视频资源的分类整合,作为课外知识拓展。另一类是教师自身对微视频运用理解也不到位,利用微视频与改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益相结合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意识到微课程的研究、微视频的制作与运用是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抓手,是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些都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3)录制、编辑微视频,建立学校历史课程微视频资源库。课题开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录制编辑微型教学视频,建立我校历史微课程视频资源库。

通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结合了其他地区、学校的经验,我们将学校的微课程视频资源设计制作分为两大类:一是教师自主设计开发的;一是网上视频资源的分类整合。第一类教师自主设计开发的微视频的采用的软件是屏幕录像专家V7.5,会声会影,格式工厂以及电子白板。其设计开发基本流程:第一步,确定视频讲解内容主题,原则上应是教学的重难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准。这是由备课组集体讨论决定。第二步,就讲解内容制作PPT和文字稿。PPT要求美观生动,要点清晰。讲解文字要求精炼,不能有废话。采用自问自答的格式,便于突出重点。第三步,视频制作。制作的软件选择较多,我校采用的是屏幕录像专家V7.5,会声会影和格式工厂。录制时语速要适当加快,时间长度6分钟左右。然后上传至校园网。第四步,编制学习地图。编制一个文档,将录制的视频与教材章节对应,方便学生寻找观看。这类视频制作的几个关键点:讲解的知识必须是小切口,重难点知识;语速要适当加快,这是相关机构通过大数据得出的结论;时间要短,6分钟左右。总之,教师自主录制的视频内容是围绕课标规定的高中历史三个必修模块为主题,依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反馈,经各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

具体主题如下:第二类视频则是我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的选择与高中历史课程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源,按教材章节顺序编排一系列课外微视频资源库。这类网络视频资源整合的基本流程:第一步,理清本章节应让学生了解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由备课组根据课标要求,集体讨论决定。第二步,网上搜索,寻找有关视频资源。第三步,对资源进行筛选,确定。第四步,编制学习地图。编制一个文档,将所选视频的链接地址与教材章节对应,方便学生点击观看。这类视频确认的几个要点:要与中学历史教学知识密切相关,不宜太散;一般是历史专业视频,纪录片、讲座均可,当然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可以。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我们教师已自主录制了98个微视频,基本覆盖三本必修的所有单元的重难点知识点,其中还包括5个暑假作业讲评视频。此外我们还提供了95个网络视频资源的链接地址,作为课外知识拓展,也基本覆盖三本必修的所有单元。以上两类微视频资源库都是依托学校校园网站为平台建立起来的。为方便学生观看,两类资源库,我们都编制了历史微视频资源学习导航地图,便于学生检索。接下来是要继续丰富学校的高中历史“微课程”视频资源库。第一是完成高中历史两个选修模块(中外改革和历史人物)的微课视频资源的设计开发,也是分为两类,一个是教师自主设计开发的,关于知识点讲解的微视频,二是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对相关网络视频资源的整合的微视频。

第二是建立专门针对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指导的系列微视频资源库和文本资源库。第三是继续对已基本完成的三个必修模块的视频资源库进行补充完善。(4)进行微课程应用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我们尝试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视频进行预习,课中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课后鼓励学生观看微视频进行高效复习。想以此探讨微视频的运用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之间的基本策略。我们发现在现行教学环境下,历史学科的微课程的微视频资源在课后补偿教学方面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课前预习方面限于各方面原因,基本无法发挥作用。而我搜集的网络视频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则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进行教学知识拓展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5)进行微课程运用与提升学生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本课题组研究、实施的不断推进,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提高了历史学习兴趣,提升了历史学习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视频,以及课后根据老师推荐观看的视频,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所提及的历史事件,既有利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又扩展了历史知识面。还促进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探究能力。这几年每逢假期,高二文科班的假期作业或是寻找历史故事活动,找到故事,标明出处,写段评价;或是阅读一本历史书籍,写读后感。这几届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的评价满意率这几年也是居高不下。文科班的学生对历史“微视频”满意率也高达90%。历史学科的学业成绩这几年一直是名列全市前列。

四、几点认识

本课题研究进行到现在,也算取得了一些成果,以本课题为依托的项目研究———“高中历史教学‘微课’资源开发设计研究”,在2014年获常州市第四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评比三等奖。对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在今年初已通过了中期评估,明年初就要结题了。对于城市重点高中的历史学科“微课程”如何开发、设计与应用也有了几点基本认识:

1.“微课程”视频资源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讲述的知识点既要符合课程标准,更要符合本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有针对性地录制“微视频”,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微视频”仅仅是“微课程”的一种课程资源,鉴于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及“微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补偿教学,所以在建立“微课程”课程资源库时,不仅要搭建视频资源库,还要搭建文本资源库,历史学科有不少知识点问题学生只需要通过文本阅读就可以解决。这种文本的内容既包括知识点解读,也包括习题解答指导。

3.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高中历史“微课程”的教学视频类型基本只分两类,一是知识讲授型和解题指导型。而理科类学科还有一种实验演示型。知识讲授型和解题指导型相对于实验演示型,其直观性较差。再加之大多数一线教师视频录制水平有限,因此,要想让历史“微视频”做到学生愿意看,效果好。就需要历史教师一是对于录制视频所用的PPT要做好,这个PPT里的配色要鲜明,文字要精炼,知识内容要结构化、图表化,二是语言要简练、幽默、重点内容要有字幕。三是语言组织要问题化,对知识讲解不能平铺直叙,虽然讲述的是“微知识”,但也要通过一系列巧妙地设问串联起来,也要不断制造悬念,吸引观者主动地看下去。

4.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科能力的提高,单靠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是明显不够的,因此我们在构建“微课程”视频资源库时,就不能只是考虑对教材知识的讲解的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更要搭建与高中历史密切相关的历史课外知识视频资源库和文本资源库。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的需求。

5.在现行教育教学体制下,不要高估“微课程”运用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推动作用,特别是高中历史“微课程”的运用。也许在“微课程”的课程资源,特别是视频资源的开发设计上有很大潜力,但是在运用方面,目前其影响有限,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课后的补偿教学上。对历史学科而言,利用“微课程”课前预习,以推动所谓“翻转课堂”教学,这种做法还只能停留在“作秀”阶段。

6.在做课题时,我们一直感到现在制约中学一线教师制作优秀的教学“微视频”的最大瓶颈是技术。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台,现在有不少学校可能是考虑到版权问题,基本都将平台建立在本校的网站上,而大多数学校的网站技术水平有限,上传视频面临众多技术问题,对一线教师而言,视频制作与上传都比较麻烦,这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可以借助优酷、爱拍网等这些已经成熟的商业视频网站平台来自己的微视频作品,这些网站都提供专门的视频制作软件,易操作,且不少是免费的。受众面还广。二是视频制作本身问题,大多数一线教师只会运用PPT,制作视频讲解,这与课堂讲授没有太大区别。特别是历史学科,如果能通过二维、三维动画的形式来讲解历史知识,肯定会大受学生欢迎。但大多一线教师是无此技术能力的。这只能靠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现在据作者所知,北京、上海的个别学校就有这方面的合作模式,学校提供视频内容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这才是未来“微课程”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 如何能从容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甚至热爱不确定性?
下一篇: 新疆文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