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茂兵《府的沿革地理研究》出版(附:華林甫/序)

高茂兵《府的沿革地理研究》出版(附:華林甫/序)

高茂兵《府的沿革地理研究》出版(附:華林甫/序)【新书推荐】高茂兵:府的沿革地理研究 绪论分析了中国古代府的多种含义,指出作为政区通名的府始于唐代;第一章对历史时期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指出府经历了一个由虚而实

中国政区改革的顶层设计,必定离不开历史政区研究的众多成果,而政区改革的结果往往要体现在政区通名上,所以政区通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

高茂兵,历史学博士,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师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华林甫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研究。近五年,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6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内容简介

《府的沿革地理研究》从沿革地理的视角对存在了1200年的政区——“府”进行系统性、贯通式的探究。绪论分析了中国古代府的多种含义,指出作为政区通名的府始于唐代;第一章对历史时期府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指出府经历了一个由虚而实,由高而低,直至最终消亡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是关于府的地理分布、政治中心、幅员、附郭县、府名、层级和等第等若干地理要素的专题研究;第三章对特定形态的京府、土府和军民府进行了专题探究;第四章探讨了府制对国内周边民族政权、邻国以及当今政区的影响。

编辑推荐

高茂兵著《府的沿革地理研究》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林甫主编的“中国政区通名研究丛书”的第一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期出版!名师主持,学者力作;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是一本研究中国历史政区“府”的沿革的优秀专著!

目录

《中国政区通名研究丛书》总序/刘君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府的沿革地理研究》序/华林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摘 要

绪 论/1

一、研究意义/1

二、相关研究述评/4

三、创新之处/11

第一章 府的发展历程/12

一、府的前奏/12

二、府的萌芽与产生时期(唐、五代)/18

三、府的发展时期(宋、辽、金)/31

四、府的相对萎缩时期(元)/50

五、府的新发展时期(明)/58

六、府的全盛时期(清)/67

七、府的消亡时期(民国初年)/76

八、小结/86

第二章 府的地理要素/89

一、府的地理分布与治所迁徙/89

二、府的幅员与附郭县/101

三、府的专名/120

四、府的层级与等第变化/132

第三章 特定形态的府/140

一、京府/140

二、元明清时期的土府和军民府/170

第四章 府的影响/189

一、府对历史时期国内外政权的影响/189

二、府对当今政区的影响与启示/209

附 录/220

一、历代府沿革表/220

二、民国初年府、直隶厅(州)、厅(州)改县情况表/283

参考文献/308

后 记/324

《中国政区通名研究丛书》总序

刘君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关于政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区域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以及政界都有积极参与,许多论著问世。或研究沿革地理,或研究现实问题;或研究某个区域,或研究某个要素;或提出相关理论(如层级理论、行政区经济理论、基层政区的行政区—社区体系论等),或提出政区改革意见,乃至提出分省改革方案,成果异彩纷呈。这种多学科、多视角对政区的总结、提炼、讨论与改革实践,使中国政区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初步建立了中国政区地理学新学科体系,也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决策参考。

然而,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今学科的划分还是过于细碎,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说各话,缺乏有效的深层次沟通,严重影响科研成果的经世致用。为此,华林甫教授倡导集合学术界力量撰写一套《中国政区通名研究丛书》,打通古、今限隔,是一个很好的设想。

华林甫毕业于历史地理学专业,在二十年前跟随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出站报告《中国政区通名改革研究》,获得评审专家们充分肯定。那总序1时,他已经发现政区通名研究是一座学术富矿,值得系统地专门研究。这套丛书,计划就“州”“郡”“道”“路”“省”“府”“厅”“军”“监”“县”“市”等这些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政区通名展开贯通古今的研究,以每个通名为主题撰写一部学术专著,组成为一套完整的丛书。

本套丛书的探索是一个创新,将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现实价值。谈古论今,古为今用,期望这套丛书对推进中国政区通名的学术研究和改革实际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2020年5月

《府的沿革地理研究》序

华林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政区改革的顶层设计,必定离不开历史政区研究的众多成果,而政区改革的结果往往要体现在政区通名上,所以政区通名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世纪初,有幸忝列刘君德教授门墙,以传统沿革地理角度审视政区通名的问题,试图把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进行古今结合的研究。当时是从现实问题出发设计出站报告《中国政区通名改革研究》,分十个专题对省、市、县的通名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这三个政区通名都有自己或长或短的历史,作为历史地理学出身的笔者自然要追溯一番。省制起源于金朝末年,元明清以来发展得很成熟了,所以“省”至今仍在沿用;而“县”的产生更早,大约春秋时代就有了,一直沿用至今;至于作为城市型政区的“市”,晚清已有雏形,民国以来才产生、发展,只有一百多年,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相比则十分“年青”。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历史上的政区通名远远不止“省”“市”“县”三个。比“县”的产生稍晚而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通名是“郡”,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直到唐朝中期才废除,日后还经历了“回光返照”。“州”产生于先秦,西汉成了监察区名称,坐实为政区则是东汉末年的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夏、元、明、清,一直实行“州”制,直到民国初被废,1912年后已无“州”的制度,1950年代新中国才又把它捡起来重新使用(民族自治州)。这就提示我们,今天的政区通名改革也可以让历史上实际存在过的政区通名“起死回生”。唐朝的“道”、宋金的“路”、唐朝以来的“府”、两宋的“军”与“监”、明清县以下的“乡”“里”“都”“图”,清朝特有的“厅”,等等,都值得专门研究, 一个通名撰写一部研究著作,可以合成一套十余册的“中国政区通名研究丛书”。我们没有打算一次性出齐,只是期望成熟一本出一本,集合平凡的力量来造就伟大的学术事业。

政区通名研究的内容确实丰富,而关键还在于研究的深度,在于作者是否能归纳出一些规律和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高茂兵是2010年秋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历史地理学基础很好,基本功扎实,具有探索精神;作为导师,笔者经常与他谈及古代中国地名学的内涵,强调地名通名的研究价值,而政区通名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笔者建议下,他决定选择以政区通名“府”作为研究对象,把唐开元元年设置、存在了1200年而直到1912年才废除的“府”做一番系统性梳理。实际撰写过程中,他克服了学术研究中的重重困难,在掌握中国历史上所有府名、府治等“家底”基础上(详见附录),依时段、依地域进行专题探索,归纳了“府”的七个发展阶段,研究了历代府的分布、治所迁徙、幅员、附郭县、专名、层级与等第、“京府”“土府”与“军民府”问题等,探讨了“府”的对外影响、对当今政区的影响与启示,从而提出了一些学术界没有的新认识。 因此,这部书稿是学术界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历代“府”制的学术专著,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某一个政区通名的著作,为各种、各类政区通名研究开了一个好头,树立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榜样。期望有更多的政区通名专门研究的成果问世。

历史学界关注的是问题意识、史料依据、谋篇布局、逻辑关系等,而现代学科更注重历史内容的古为今用。如果关注一下当今地级市的管辖范围,就能看到历史上各“府”幅员的影子。笔者不揣谫陋,曾考察过府境大小,发现今浙江湖州市、山西晋城市、贵州黔西南州,与历史上的湖州府、泽州府、兴义府辖境毫无二致,完全一样,笔者不得不惊叹:我们的政区改来改去,只是在通名上打转转,仅仅把“府”辗转改成了“市”,并且还改出了问题——出现了“市辖市”的奇特现象。凑巧的是,清朝也存在“府管府”现象,奉天府管辖锦州府,众多土司的府也从属于流官的府,但“府管府”早已成为历史,因此笔者大胆地预言:“市辖市”也只是权宜之计。由此,愈发显示出政区通名研究的必要性。

政区研究,同一个研究对象只因其时间的不同而被分割在了文、理两科——历史政区研究属于历史学,历史学是文科;当代政区属于地理学,地理学是理科。如果说学科分割是不利于学术发展的,那么不要指望国务院学科目录会为政区研究做出调整,作为学者个人应积极努力地去嫁接相邻学科,为我所用,以问题为导向去探索,以解决问题为旨归,而不要局限于单一学科的闭门造车。 凡是能够有助于解决政区问题的理论、方法与手段,不管是什么学科,可用则用,应用尽用,以期取得单一学科得不到的结论,做出学术创新。

为高茂兵取得的学术成果而感到高兴,故撰是序。

2020年6月8日于山川方舆书屋

上一篇: 开题报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下一篇: 西方社会对夏朝和克里特、埃及前王朝等其余古文明的认定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