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一)商族的兴起
商人的先祖相传是高辛氏的后裔,是诸夏之族中有着悠久历史的部族之一。商人早期主要活动于东部孟诸泽畔的商丘附近,在不断开发这片土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二)商朝的建立
至汤时,商朝国力渐盛,商汤以伊尹为相,伊尹不仅协助成汤处理各种军政事务,筹划灭夏方略。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最终消灭掉夏国。建立商,定都于亳。
(三)九世之乱
商王朝中期王室动乱。自仲丁以后,王位纷争不断,又多次迁都,诸侯离叛。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因“诸弟子争相代立”,商王朝陷入危机,史称“九世之乱”。
(四)盘庚迁殷
1.原因:盘庚继立时,政治混乱,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盘庚为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决定再一次迁都。
2.意义:盘庚迁殷扭转了商朝历史上自“九世之乱”所带来的混乱局面,扭转了商王朝的衰老之势,使商王朝从此走上了中兴的道路,打击了贵族势力,加强了王权。
(五)武丁中兴
武丁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等贤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中兴”。
1.平定了土方、舌方、苞方、鬼方、羌方的侵扰;
2.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
3.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
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
二、商代国家机构的发展
(一)商王朝的统治机构
1.官制
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独揽大权,自称“余一人”或“一人”,表示王权的至高无上。到康丁以后,商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才逐渐确立。
②早商时期,最高一级的是师保。这类职官的代表如伊尹、保衡、巫咸、巫贤等,这些人常常集官职与神职于一身,拥有很大的权力。
③事务官有尹、臣、小臣等;武官有马、亚、射、卫、犬等;史官掌管宗教活动和文化事业,名称有卜、史等。
2.刑法
商代刑法名目繁多,及其残酷。《汤刑》当比《禹刑》有所发展,以肉刑为主,墨(黥)、劓、剕、宫、大辟五刑俱全。
3.兵制
①商代的军队组织更为庞大。每次出兵少则数千,最多的超过万人。
②商代后期,战车已成为作战主力。每辆战车配有驾马两匹,甲士三人
4.宗教
①商代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宗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商王对神的意志绝对信仰,事事都要征得神的旨意,以至于每事必卜。
②沟通人间与上天的巫具有了非常崇高的地位,总管一切“神事”。此外,还有祝、宗、卜、史等神职人员,组成相当庞大的巫职机构,发挥了宗教职能作用。
③巫职之下掌管科学文化知识的史职人员,事务日渐繁多,开始脱离巫的附属地位,成为王室的重要职官。随即便出现了太史、内史、御史等职称。
(二)方国
商王朝把它的统治地区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室直接统治的部分,称为“王畿”,畿外是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
1.畿内
①邦畿之内除王都以外,大多为王室的诸子和其他贵族的封地,接受商王的封号,成为王室的臣属。
②商代可能已经实行了班爵制度,分为侯、伯、子、男等爵位。
2.方国
①定期向王室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伐,遵守一切礼仪制度,成为王室统治下的臣属之邦。
②仿照王室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组织军队,设置监狱,征收贡赋,直接统治它所属的人民。
③畿外还分散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与商王朝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政治上对王室表示臣服,但比一般方国要松散一些。
三、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以石、骨、蚌制为主,耕作方式是三耒共耕,即三人协力。
2.都邑附近出现了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
3.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黍、稷、粟、麦、来、秕、稻、菽。
4.蚕桑生产在商代有了发展。
5.商代的畜牧业也较为发达,商后期马、牛、羊、犬、豕数量极大,除供食用外,主要用作祭祀的牺牲。
(二)青铜工艺的发展
1.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相当纯熟。从大量出土和传世的青铜器分析,当时的工匠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能,不同用途的器物有不同的合金比例。
2.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为青铜铸造业。商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按用途分为礼器、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等。殷墟出土的商王室祭祀礼器司母戊大方鼎,为商殷青铜器的第一重器,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3.近年来在商代统治中心以外地区有重要考古发现,其中有江西商周铜矿遗址、新干大型商墓、四川三星堆祭祀遗址。
(三)其他手工业的发展
1.制陶业
制陶规模扩大和内部分工明确。生产的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红陶和黑陶。采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则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最高水平的。
2.纺织业
商代丝织物已成为贵族们主要的衣着原料,还出现了比较高级的提花技术织成菱形花纹的暗花绸和绚丽的刺绣。
3.建筑
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晚期都城殷,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有较规整的布局结构。
(四)商业的发展
1.商人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这些人是长途贩运从事贸易活动的商贾,他们以盈利赡养父母,同时保持着自由民的身份。贵族所需要的珍贵物品,有许多必须来自外地。这些商品主要由一些专业的商贾从事贩运,有的还活动到较远的范围,这样就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货币
在商代的商业活动中出现了通行的货币“贝”,贝的多寡成为占有财富多寡的标志,以贝殉葬现象也屡有发现。除了真贝之外,还有骨贝、玉贝和铸造的铜贝。铜贝的出现,说明商代已经有了金属铸造的货币。
(五)科学文化的发展
1.甲骨文
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 4500 字,以象形为主,初步具备六书形态。这些甲骨文多记录占卜之事,又称卜辞。
2.文献典籍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代已有比较丰富的文献典籍,除卜辞外还有专职的官吏“作册”。现今尚存的是《尚书》中的《商书》。
四、商代后期社会矛盾与商的灭亡
(一)商代的阶级和阶级结构
商代是早期阶级社会,由贵族、平民和奴隶组成,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之上的。
1.统治阶级
商代的统治阶级由商王及其臣僚、诸子、侯伯、巫史等众多贵族组成。
2.平民
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有人身自由,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有义务负担兵役和徭役。
3.奴隶
而沦为奴隶的商代奴隶的投入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来源主要是战俘,也有因负债或犯罪。
(二)商代的人殉和人祭
无数的考古遗迹表明在商代普遍存在着人殉和人祭,这说明商代的奴隶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1.人殉
人殉是指把人作为“人”奉献于死者。所以被殉之人主要是近幸,包括与死者关系最密切的妻妾、宠臣、近侍和奴婢等,以保证其主人在死后仍能过着像生前一样奢华的生活。
2.人祭
人祭,即人牲,以人为牲,杀之以祭神灵祖先。人祭以俘虏为主,也有奴隶。人祭现象充分暴露了商代奴隶主贵族的残暴性。
(三)商代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
1.王权与贵族权势之间的矛盾伏下了商王朝趋于败亡的危机。
2.阶级矛盾成为商末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商的灭亡
1.原因
①商代后期比较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商王纣在位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他要削弱一些贵族的权势,遭到强烈的反对。
②商纣王残暴无道。纣王即位后,修建离宫,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搜刮;滥施酷刑、肆意屠杀。
2.过程
①商王纣出兵征讨周边各部,穷兵黩武的结果是招致了自己的灭亡。
②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与商纣在朝歌南郊牧野决战,纣王的部队临时倒戈,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