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基于教材文本的解读破解大单元大概念、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如何利用教材现有资源创设历史情境,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高地研修的重要任务之一。三月份高地活动紧罗密布,第一场活动开始于2024年3月12日下午,虹口区高中历史付文治学科高地研修团队的成员齐聚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开展了以“新征程·新发展——回归基础文本研修,提升教师素养”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沪、青、滇三地基层一线的历史教育工作者,云南省文山市城南中学、青海果洛民族中学、普陀区邹玉峰老师名师工作室、静安区郝海萍老师青年团队的老师们借助此次虹口区历史学科高地研修的平台,开启了一场思想碰撞的进阶学习与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巴黎一大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肖琦老师受邀参加此次高地活动,并为老师们带来专题报告《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的历史书写》。五十二中骨干教师沈骏主持本次活动。
一、聚焦高地项目,提升高地品质
本次活动的第一阶段聚焦如何进一步推进高地项目发展。高地成立之初拟定的项目是《基于核心素养目标进阶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研究》,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努力,从组织建构到框架建构论,从理论推演到实践检验,已经有很多成果,本次活动是为了高地项目最后完成做准备。继光高级中学江山老师代表第一小组做了课题进度的交流与分享。首先,基于文本的初高中历史教学比较分析。一方面是比较课程标准,另一方面是对于初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文本进行分析;其次,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进阶路径;第三,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案例进行优化。在学科高地阶段展示活动中,潘婧、庞雪莹、江山、林镇国四位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从核心素养目标这一点切入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进阶的实践研究。在课题文稿的撰写方面,第一课题小组的老师们进度参差不齐,其中潘云、傅杰老师已经完成文本初稿的撰写。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江老师从框架的合理性与适切性、文本比较分析的广度与深度、进阶路径与学情学业质量水平的结合以及9月初中历史教材可能发生变化等方面表达了课题小组成员在实践研究中的困惑,同时也能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的进一步指导。
复兴高级中学顾超平老师以课题小组任务完成清单的方式,完整呈现课题小组成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第二课题小组成员通过内部研讨交流,明确了课题研究既要承接第一课题小组、又要衔接第三课题小组研究内容,尤其侧重从纲要到选必教材的中国史贯通。在第一板块,课题小组围绕“基于进阶的高中中国史教学”这一主题,通过知识结构化处理,实现对知识的切割与整合;在第二板块,小组成员在问题设计、贯通意识、学习策略等方面开展进阶路径的实践与研究;在第三板块,课题小组以单元为整体实现纲要与选必的贯通,小组成员以教学设计的方式呈现教学案例,挖掘单元核心主旨,通过对教学进阶策略分门别类的梳理,进一步探寻课堂教学的实效,反思成败。小组已经完成计划内容的三分之二,希望在五月份可完成剩余部分并对已经完成的部分进行修正。
北虹高级中学朱涛老师代表第三小组作了课题进度的交流与分享。第三小组的老师们围绕“多元发展的地域文明”“全球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与世界整体化进程”“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全球扩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个专题,对《中外历史纲要》世界史部分进行重构。在处理选择性必修与《中外历史纲要》世界史建构的问题上,老师们充分关注两个层面:第一,基于《纲要(下)》五大专题,融汇纲要和选必的知识逻辑,依据选必专题搭建结构式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层面的进阶;第二,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梳理专题具体的素养目标,提炼基本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实现素养层面的进阶。在进阶路径的选择上,第二小组的老师们通过学科大概念、学习主题、素养导向开展进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体现教学与评价进阶,提炼共性原则。针对已经讨论的20个专题,小组预计可以再五月份完成相关任务。
整体来看,三个小组均能在五月份完成高地项目,可进入综合论证结题阶段。
二、学者精彩讲座,开拓进阶视野
在研讨活动的第二环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巴黎一大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肖琦副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中外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历史研究经验,充分发挥自己在法国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专长,从教材文本解读入手,带领老师们重新审视《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的历史书写》。
肖教授通过“各国别史在教材中的呈现统计”与“法国史在教材中的呈现统计”两张表格,全面梳理高中历史纲要和选必教材中对于法国历史书写的次数以及五个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在教材中的呈现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引发教师从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和主要贡献等方面对这五个国家的历史地位进行思考与分析。
肖教授以近代民族国家为起点,对法国历史的框架和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与全景的呈现,不仅展现了法国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性,也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变迁。法国在政治制度建构和思想文化发展方面贡献较大,但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相对薄弱。在深入分析高中历史教材对法国历史的书写方式时,她进一步指出教材在选取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注重代表性和典型性,既突出了法国历史的独特性,又体现了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同时,教材也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充分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广州湾的历史变迁与影响”这一问题上,肖教授指出法国在中国史中主要出现在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部分,以及中法战争等侵略事件。广州湾作为法国在近代中国的重要租借地,也成为了法国与中国之间的长期抵抗地。广州湾地理位置优越,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法国殖民者经营广州湾体现了与英国殖民势力角逐的意味,但未能制造出另一个香港,原因耐人寻味。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机构对广州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特定的时空看待近代中国与法国,近代中国与世界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师应有的历史素养。
在“英法百年战争及其影响”的问题上,肖教授从西欧中古时期的历史积淀谈及英王与法王的复杂纠缠关系。不止是法国北部,其实是法国西部的阿基坦地区成为了英国与法国争端的焦点。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同时是金雀花王国国王和阿基坦公爵,与法国国王关系复杂。百年战争后,法国将英国人赶回英伦三岛,由此形成六边形的法国,战争期间剧烈的人员流动、物质文化的往来,确定了巴黎极其特殊的政治和文化地位,塑造了近代法国,区别于以前的法兰克王国。
肖教授在讲述启蒙运动与法国革命的内在联系的问题时,详细阐述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割裂,有时候是平行的,互相影响。理性本身就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启蒙运动从英国开始,但理性主义思潮在法国充分发展,但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是很特殊的,恰恰是革命者革命后的措施导致了启蒙思想家的书籍和知识得以拓展,研究革命者阅读的书籍和他们的书单,启蒙和革命之间好像存在倒钩关系,启蒙为革命提供了合法性和三权分立、平等、自由法治等理念。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革命实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体构想。同时,伏尔泰和卢梭对中国文化有很高的评价,认为中国的开明君主制度值得赞赏,孟德斯鸠等人却认为中国是专制统治,充斥着专制的精神,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中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肖教授在讲述大革命与旧制度的延续性问题时,主要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变迁的标界事件,但之后半个世纪对共和的追求荡气回肠,第三共和国的小心翼翼更让人共鸣,他们对共和价值的维护是近代法国立国的根基。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当时就认为,大革命并不是一道鸿沟,而是旧制度在新制度背景下延续和变动的特定历史传承。同时,肖教授还指出了法国君主立宪成为革命对象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法国的影响。
在法国 “马克思主义与巴黎公社研究”这一问题上,肖教授主要讲述了近代法国思想界基本状况,以及巴黎公社的背景和影响。法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才开始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但在此之前,已经有圣西门主义、傅立叶主义、蒲鲁东主义等思想流派,巴黎公社也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发生,在巴黎公社存在期间,法国与普鲁士签订的苛刻条款,也严重影响了以后法国的“复仇”。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法国知识分子对摩洛哥里夫起义的反应这一问题上,肖教授提到摩洛哥里夫起义对法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左翼法国知识分子支持里夫人民起义,但最终被法国当局镇压。一战期间,法国损失巨大,导致法国在二战中战败。学术界对此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第三共和国已经从内部开始腐化,自然死亡;一种认为法国之所以战败,主要是技术原因,如空军不足、军官素质等。此外,教科书有三级会议制度,但实际上这一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并不常开,反而是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导致革命发生在最不可能发生革命的地方,值得反思。
在民法典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一问题上,肖教授认为民法典在法国的重要性体现在拿破仑法典对民族语言的重视,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法语走向世界,至到一战以及凡尔赛合约签订之前,所有国际合约都是用法语签订,法国在凡尔赛合约中做出了妥协。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德国相比,法国的文明和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独特的风景。
在法国咖啡馆与农业的变迁这一问题上,肖教授认为法国对农业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是中小型农业。在工业革命中,大量的外省人涌入大城市,如巴黎伦敦等,对城市布局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巴黎的下水道系统在拿破仑时期得到了改善,凯旋门作为拿破仑三世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政治因素。总之,法国在农业、工业革命和城市建设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历史元素。
肖教授通过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历史书写的全面梳理,在分析其特点时指出:第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的历史书写中政治书写偏多,思想的历史书写以启蒙运动为主;第二,从时空维度看,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的历史书写更加重视中古以来的法国历史,古典时代到中古时期偏低;第三,从书写内容看,在历史书写的过程中呈现出华工、疫病、博物馆等社会新热点、新话题;第四,从呈现方式看,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的历史书写呈现出全球流动、新文化史的发展趋势;第五,高中历史教材中对法国历史书写更需要关注法国历史的前沿问题,可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关注。
三、学员学者对话,融通学术教学
专家报告结束后,虹口区高中历史学科高地研修团队主持人付文治老师、上外附中林镇国老师先后与肖教授就“中法文化与交流”、“左翼与外交政策的关系及其影响”、“历史等级考中的文化”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肖教授在答疑解惑时强调了法国历史的发展性特点,以及中法关系的重要性。肖教授认为,中法两国在历史文化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方都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国家。此外,肖教授还提到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执政期间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认为这种文化素养对于政治家来说非常重要。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我们熟知的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拿破仑、巴黎等法国符号自当引发更多视角的新思考。
此次专题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法国历史书写,它不仅丰富了教师的历史学识,启发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思考,更是为课题小组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视野、指明了方向。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讲座,让高地的学员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
撰稿沈骏 付文治审稿付文治
审核薛建国葛健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