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终极押题之五: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更需要努力学习。
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能脱离现实,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能抄袭、套作。
试题分析
本材料属于哲理性语段,要审好题目,需要准确理解材料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及其象征意义。材料中主要涉及两个对象:“大圆圈”和“小圆圈”。“小圆圈”代表着知识较多者,而“小圆圈”则正好相反。由此造成结果的不同,“大圆圈”更感到知识的不足,更需要努力学习。此外,材料中的“周长”也是正确审题的关键因素。“周长”可指所处的高度、地位、身份、名望、荣誉、责任、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的融合以及精神的自由。本文可写作的角度很多,“大圆圈”的态度是已知的,可供自由发挥的是圆圈的周长和“小圆圈”的态度,还有对大圆圈做法的赞同或否认等。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从肯定“大圆圈”行为的角度展开。周长越长,得到的越多,“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就大”,视野就会越开阔,就会更加努力,永无止境的去追求。可写立意有“不断探索不断成长”、“越探索越成长”、“探索中成长”、“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等。也可从“大圆圈”获得的结果出发展开思考。无论促使大圆圈努力的理由是什么,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完善自我。归根结底,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都是为了成长,生命源于探求,浩荡壮丽,看不到尽头。可写“生而为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生命源于探求”等。
角度二:从“大圆圈”行为的原因角度展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一个人越是处在高处的位置,视野就会越来越宽。只有具备了更多的知识,才更能感到知识的不足,更需要去努力学习和追求。可就“知识越多越无知”为角度展开,也可分析“知识有限与认识无限”的辩证关系、还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等角度立意。
角度三:从否定“小圆圈”的角度展开。“小圆圈”和“大圆圈”相比,有了点成绩就自我满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坐井观天。获得的知识较少、视野也较为狭窄,这不利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应该勇敢走出狭小的天地,不断拓宽视野,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不断体味人生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从“拒绝坐井观天”“走出狭小天地才会豁然开朗”“固步自封只能导致毁灭”等。
经典素材一
曾获“中超最佳教练”称号的中超辽宁宏运队主教练马林,是诸多中国本土教练中成功的典范。他长期担任亚足联的讲师,国内教练想具有执教资格,甚至都要由马林来授课。这样的称号也更激发了马林学习的欲望,他说自己随着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有兴趣了,就知道了自己更多的不足和无知。在自己钻研的过程中,有时候有体会了,有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体会不完美,就又要否定自己。因此学无止境,需要不断、永远地学下去,这更促使着他不断努力和进步。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是一个新颖的、现实性很强的正面素材,在洋教练充斥的中国足坛,本土教练的崛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素材可作为“知识有限与认识无限”、“知识越多越无知”、“认识无知”“发现自己无知是有知的表现”等立意的素材。
经典素材二
素材二:二十世纪初,德国青年医生埃尔利希幻想用一种魔弹去射杀人体内的病菌。经过一番探索,他决定先用一种锥虫作为魔弹射杀的对象。实验虽使患病的小白鼠活了60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他没有停止探索,1907年他从化学杂志中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医生用名为“阿托品”的药物治疗非洲流行的一种昏睡病,结果使人患昏睡病的锥虫被杀死了,但病愈后却带来了失明的后果。能不能把“阿托品”的化学结构改变一下,使它只能杀死锥虫而不致损害神经呢?埃尔利希经过606次试验,终于制成了治疗昏睡病的有效药剂——砷凡纳明(又称“606”),为人类发明了第一枚神奇的魔弹。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同学们并不是很熟悉,但也不会陌生。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埃尔利希坚持探索,终获成功。可写立意有“越探索越成长”、“探索中成长”、“追求卓越”等。也可写“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生命意义在于探索”等立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