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两会·每日人物|全国人大代表郑喆轩:讲好考古故事 让历史“活起来”

两会·每日人物|全国人大代表郑喆轩:讲好考古故事 让历史“活起来”

两会·每日人物|全国人大代表郑喆轩:讲好考古故事 让历史“活起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郑喆轩没有具体计算过2023年大约有多少时间在野外,只是给了个大概:至少三分之二。过去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郑喆轩没有具体计算过2023年大约有多少时间在野外,只是给了个大概:至少三分之二。

过去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带领团队9人同时推进着稻城皮洛遗址的第三次挖掘、资阳濛溪河遗址的第二次挖掘和遂宁桃花河遗址的第二次挖掘。

通过零星久远的旧石器线索,找到具有世界性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新发现,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责任。他担任执行领队发掘的“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当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年后,他带队的“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已进入终审环节。同时,这两个项目也都入选了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俗称六大考古新发现)。

这两年,郑喆轩越来越觉得,自己身上除了考古,还有另外一个使命:讲好考古故事。没有比考古人更适合讲考古故事的了,他们探寻那些历史深处的故事,也为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

高考前一年,郑喆轩改理学文“突击”考上北大,因为对历史的浓厚兴趣,选择考古专业就读,阴差阳错成为班上唯一一名第一志愿选择考古专业的学生。如今,有关考古的成果频上热搜、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可以说,郑喆轩亲历也见证着考古、文博行业的由“冷”转“热”。

“社会的关注和期待,会让我们考古人更有动力。”在郑喆轩看来,中国考古正在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_考古对历史研究的价值_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

发现与发掘

从旧石器出发 还原远古生活图景

郑喆轩的专业方向是旧石器时代考古,这在考古领域中也是相对冷门的方向,但他乐在其中,“我们有时候也会开玩笑,自称是从泥巴里找石头。因为绝大多数遗址只有石头存在。”

远古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图景在历经沧海桑田之后,留下的信息极其有限,其中就包括一块块石头。从一块石头出发,去还原一个古代社会,这是郑喆轩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

“无需翻开日记,皮洛遗址每一阶段的发掘历程都历历在目,作为一个基础发掘人员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年轻团队,对于从来没有连续高原工作时间超过2个月的所有人来说,皮洛遗址长达7个月的发掘都是一个虽然开心但又相当艰辛的过程。”这是2022年2月,郑喆轩发布在《中国文物报》上的一段文字。他以《稻城皮洛遗址的故事》为题,自述了发现和发掘皮洛遗址的心路历程。

如今又过去了两年,其中的细节,他依旧刻骨铭心。在他看来,每一个旧石器遗址、乃至每一个考古遗址都是独特的,“都是老祖先很难得留下来的,而且很有幸地被我们发现了。”

考古对历史研究的价值_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郑喆轩在海拔4380米的海子山上考古调查

然而仅仅“发现”,很多信息远远不够。从发现到发掘的过程,让石头不只是石头。郑喆轩提到了一个词:见微知著。他简单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思路,要勤动脑、勤动眼、勤动手、勤动脚。这也是他常常向年轻队员们传递的工作理念,要用智慧和身体力行,去探索石器背后蕴藏的某种可能性。

人类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化,我们无法对百万年前人类的生活做全景式复原,但却能通过考古遗址的发现,掀开历史中的一页。以旧石器为切入点,综合多学科研究,郑喆轩一点点地去还原人类起源、演化和迁徙的远古图景,“我希望能做到现有资源和能力的上限。”

考古对历史研究的价值_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_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郑喆轩在稻城县进行洞穴调查

讲好考古故事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最让郑喆轩着迷的,是发掘研究的过程。

“就好像你知道这背后是个人脸,但是隔着很多层神秘面纱,当第一层面纱揭开,会发现鼻子还在。但也有时候,发现只剩下一两颗牙了,或者说这层神秘面纱和皮肉粘连在一起。”

考古解锁的都是遥远的历史,那是我们都不曾经历过的现场,所以一切判断都要异常小心。郑喆轩要思考的是,怎么在不损伤这层皮肤的情况下,探寻面纱背后的故事——这是考古的不确定性,也是发掘研究的价值所在。

参与的考古项目越来越多后,郑喆轩也意识到,讲好考古故事的重要性。以正在推进的资阳濛溪河遗址为例,这是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物质遗存和相关行为要素最丰富全面的遗址之一,被权威专家论证为“特殊、罕见、价值重大,具有世界性意义”。

郑喆轩也在思考,能否推动纪录片或是系列节目来呈现遗址背后的故事,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远古人类的文化和世界传播到全世界去。目前,郑喆轩也尝试了一些探索。比如走上央视《开讲啦》,讲述皮洛遗址挖掘的故事。

“考古慢、传播快,考古要严谨、传播要活泼。”要讲好考古故事,自然难度不小,如何让考古成果变成“活起来”的历史文化,郑喆轩也还在努力中。但不管怎样,眼下都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郑喆轩提到一个观察,以往提到考古,有不少人理解为“盗墓”,如今这种偏差越来越少。考古专业开始成为学子的主动选择,博物馆一票难求……社会文化自觉的提升、大众的理解和期待,都为讲好考古故事培育了土壤。

考古发现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_考古对历史研究的价值_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郑喆轩在濛溪河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人大履职

建议加快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遗步伐

作为四川文博领域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喆轩今年全国两会也是带着任务启程。

去年首次履职,他建议将稻城皮洛遗址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并同时加快推进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今年全国两会,郑喆轩带来的建议也大多聚焦在考古领域。

除了建议进一步推动皮洛、濛溪河等四川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利用外,他建议,继续加快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的申遗步伐、争取早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两个遗址出土器物体现了世界青铜文明时代艺术创造力的高峰,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艺术或审美的表达是国际语言,加快推进实质申遗进程,有助于中华文明瑰宝‘走出去’。”

具体来说,他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明遗址考古、研究以及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国家文物局加强对古蜀文明遗址考古、研究、保护利用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专业指导,推进申遗工作进一步开展。

郑喆轩带来的另外一个建议,则是希望支持蜀道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推动相关遗址的保护利用。蜀道始于战国,修建于秦汉,至隋唐一直是沟通连接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与四川盆地的最重要通道,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重庆等地,是中国现存相对保存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国家路网遗存。

郑喆轩告诉记者,虽然蜀道保护利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沿线文化资源确认难度大、考古及科学研究不充分、保护管理困难、跨区域工作协同不够等问题,“蜀道见证了古代中国秦陇地区与巴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持续交流、交融、交往的互动过程。因此,加强蜀道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意义重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以“科学”为钥,解读青藏高原之谜
下一篇: 基于业务系统的电子档案在南宁北站建设中的探索与应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