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诗话全编校注》该书收录了韩国自高丽李仁老《破闲集》至现代李家源《玉溜山荘诗话》为止,现存全部韩国古代诗话,校注了诗话作品136部,共有10913页,总计820万字,是国内外收录规模最为庞大、涉猎范围最为全面、现代排版的首部全景式展现韩国古代诗话历史全貌的文献典集。《韩国诗话全编校注》是韩国诗学乃至东亚诗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历史文化意义
其一,《韩国诗话全编校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并在古代韩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见证, 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发展形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诗话”是历史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诗话之体源于中国,因其方式灵活,长短随意,尤其便于抒发刹那妙悟和灵光一现的认知而深为中国古代文人所眷爱,成为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诗歌批评样式。后传入朝鲜、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并逐渐成为中、朝、韩、日以汉诗为媒介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的主导方式。
《韩国诗话全编校注》一书集结了韩国历代全部可见的诗话著作,不但可以梳理出诗话一体在韩国的流播轨迹,还可以从中窥见中韩两国文人进行诗歌交流的历史真相,更可以感知到中国古代的诗歌理念、审美倾向,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域外的深刻影响。同时形象地展示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和方式。《韩国诗话全编校注》既能为我们提供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图景,呈示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人文景观。
其二,《韩国诗话全编校注》对于东亚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韩国诗话的产生源于中国诗话的深远影响,但绝非中国传统批评样式在韩国汉文学语境中机械而简单的“历史回现”,韩国古代诗家对中国的诗话传统有意识地进行了批判性的汲取,进而构筑成颇具“朝鲜半岛”地域文化意味的诗话批评形式,并彰显出其别具民族个性的美学诉求。因此,通过韩国诗话,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情况,亦可以追寻中国文化在海外发展的形态。回顾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审视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过程,并以这种交流为范例,提供一种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互融与互荣的经典范式,可以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研究提供经验和模式。
二、学术价值与意义
首先,本书开创性地完成了对韩国古代诗话文献典籍的整理与校注工作。在此之前,最为完备的韩国诗话资料集是韩国赵钟业编纂的《韩国诗话丛编》(十七卷)。但《韩国诗话丛编》大多为手写体的影印本,多有残破、难辨之处。《韩国诗话全编校注》则以现象学理念为主导,采用对文字、目录、版本的校勘和辨伪等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标点整理,对作者信息、成书情形、诗话内容及具体文字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校注,尽量保持了韩国诗话原有的历史样貌。对其只做精炼的题解、必要的校勘以及简单的注释等,而避免对其进行任何的主观阐释。在校勘过程中,《韩国诗话全编校注》尽量选择善本为底本,有他本者即以他本为参校本,无他本者则以相应的诗集、诗话等为参照。至于错、讹、衍、脱者则直接改之并出校勘记。有的讹字虽无他本依据,但明显或由于形似而讹或由于音近而讹者,也一并改之并出了校勘记。全书以竖排繁体的方式编辑出版,其文字输入、标点、分段等诸多方面,也都经过了细致的斟酌,并再三核校,尽量做到精致可信。可以说,本书是现今收录最全、版本最优,并完成了现代排版的韩国诗话全集,在中韩诗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次,《韩国诗话全编校注》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系统完整而又现代排版的文献典籍。近年来,朝鲜-韩国学研究在我国学界发展迅猛,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原创研究甚少,多是以个别作品或个别作家为研究对象的个案研究,缺乏就某一方面而展开的系统研究。这一现象多与文献典籍的破译及查阅的不便有相当的关联。《韩国诗话全编校注》为拓展东亚文学的研究领域、深入进行朝鲜-韩国古典文学及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与系统、全面的文献典籍。这就必将推动韩国古典文学批评及中韩跨文化的深层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该领域出现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最后,为重构韩国诗话史、东方诗学史,构建了系统完整的诗话资料体系。《韩国诗话全编校注》以影印版《韩国诗话丛编》(1996年,韩国太学社)为基础,多方面考察了《韩国文集丛刊》和其他文论选本、作家个人文集等相关资源,删除重复的诗话23种,新增诗话30余部。本书将韩国13世纪到20世纪的诗话著作聚集一堂,呈示出韩国诗话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出韩国诗话史发展演进的基本逻辑轨迹,为探究韩国诗学体系以及重构韩国诗话史、东方诗学史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副校长崔炯谟在发布会上讲话
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与会专家学者
蔡美花介绍成书情况
南开大学文学院赵季教授
全国政协文体委副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出席
发表评论